【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工况复合摩擦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副结构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全工况复合摩擦副结构。
技术介绍
摩擦副结构是旋转机械的重要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及稳定运行,随着各种工作机械向重载、精密化和高速化发展,对摩擦副结构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摩擦副结构表面加工出规则形貌(也称表面织构)是改善摩擦润滑性能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传统摩擦副结构适用于高速中低载荷工况,存在高速重载工况下摩擦系数升高发热量增大,摩擦副结构产生热变形摩擦副油膜失效等缺陷。目前的技术是在摩擦副结构表面加工单一织构,增加滑动轴在某一特定工况(高速重载)的抗摩性能,但在其他工况(低速重载、低速中载等)下依然容易产生摩擦磨损,引起弹性变形,降低油膜承载的稳定性,干扰滑动滑动轴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着力于解决摩擦副结构耐磨性、减振降噪以及强度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克服单一织构摩擦副结构仅作用于特定工况下,在全工况高速交变载荷下摩擦磨损严重、发热量增大而油膜易失效等缺点,在滑动轴和滑动轴承上均设计合理的多重织构,从而提升滑动摩擦副结构的综合性能,有效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加速油膜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工况复合摩擦副结构,包括滑动轴和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的滑动面上设置有三重复合织构,所述三重复合织构包括均匀布置在所述滑动轴的滑动面上的凹坑组;所述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上均设置有三重复合织构,所述三重复合织构包括均匀布置在所述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上的凹坑组;每个所述凹坑组包括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所述第一凹坑的最大轴向尺寸为1‑50微米、最大径向尺寸为2‑5微米;所述第二凹坑的最大轴向尺寸为50‑100微米、最大径向尺寸为5‑30微米;所述第三凹坑的最大轴向尺寸100‑500微米、最大径向尺寸为深度0.2‑2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工况复合摩擦副结构,包括滑动轴和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的滑动面上设置有三重复合织构,所述三重复合织构包括均匀布置在所述滑动轴的滑动面上的凹坑组;所述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上均设置有三重复合织构,所述三重复合织构包括均匀布置在所述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上的凹坑组;每个所述凹坑组包括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所述第一凹坑的最大轴向尺寸为1-50微米、最大径向尺寸为2-5微米;所述第二凹坑的最大轴向尺寸为50-100微米、最大径向尺寸为5-30微米;所述第三凹坑的最大轴向尺寸100-500微米、最大径向尺寸为深度0.2-2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工况复合摩擦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所述第二凹坑和所述第三凹坑在所述滑动轴的滑动面的占比范围为1-3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帅,林彬,邹鸿博,王安颖,魏驰彬,孟雅琪,沈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