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01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细纤维合成革制备方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将非织造布经过如下步骤处理;S1:浸渍处理;将非织造布输送至浸渍液中浸渍,浸渍液各化学组成以重量份计为:聚氨酯树脂80‑120份、DMF60‑90份、凝固调节剂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16份;S2:涂层处理;S3:凝固水洗处理;经过S3之后,基布加工完毕。防止非织造布上的聚氨酯树脂发生沉降,使得非织造布正反两面上的聚氨酯树脂的发泡状态一致,方便基布后续的加工,方便基布染色。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Ultrafine Fiber Synthetic Lea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细纤维合成革制备方法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超细纤维合成革是超细纤维的重要应用产品之一,其具有物性高、仿真皮性能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鞋、箱包、家具等行业,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使用国标中提到的非织造布作为基布,然后对基布进行基布加工工序。基布加工工序的主要目的是把液体聚氨酯树脂在基布纤维间隙形成一定结构的固体膜,使得基布结构“整体化”,并赋予基布良好的手感、弹性以及理化性能。接着对基布进行减量分离,从而使得基布从非织造布基布形成超细纤维基布。最后还需要对超细纤维基布进行整理和修饰,赋予表面的颜色与花纹,达到外观与内在使用性能的要求。主要有表面移膜、印刷、压花、染色、整理等加工技术。聚氨酯在浸渍非织造布的时候,处于液体的状态,非织造布浸渍完成之后到凝固,还有一段时间间隔,此时有一部分聚氨酯会发生沉降,从而导致非织造布的正反面上的聚氨酯分布以及发泡状态不同,发泡不均匀,从而使得后续处理后的非织造布染色困难,造成了非织造布被加工成为超细纤维之后的后整理的难度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防止非织造布上的聚氨酯树脂发生沉降,使得非织造布正反两面上的聚氨酯树脂的发泡状态一致,方便基布后续的加工,方便基布染色。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将非织造布经过如下步骤处理;S1:浸渍处理;将非织造布输送至浸渍液中浸渍,浸渍液各化学组成以重量份计为:聚氨酯树脂80-120份、DMF60-90份、凝固调节剂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16份;S2:涂层处理;S3:凝固水洗处理;经过S3之后,基布加工完毕。布料先通过浸渍处理,能够使得浸渍液均匀而充分地分布到非织造布的间隙中,从而在纤维间隙形成连续的树脂膜,使基布结构“整体化”,并赋予非织造布良好的手感。DMF作为溶剂,能够使得聚氨酯树脂很好的进行溶解,通过在浸渍液中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使得聚氨酯树脂的分散效果更好,同时能够在短时间防止聚氨酯树脂分子之间互相结合,从而防止聚氨酯树脂出现沉降。同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使得聚氨酯树脂分散的更加均匀,使得非织造布正反两面的聚氨酯树脂发泡的状态保持一致,方便基布后续加工,方便基布染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浸渍液的各化学组成以重量份计为:聚氨酯树脂80-120份、DMF60-90份、凝固调节剂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16份、以及苯甲酸铵3-6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浸渍液中添加苯甲酸铵,能够促进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聚氨酯树脂的分散性更强,使得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浸渍液起到增溶的作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氧硅烷属于疏水基团,能够起到“界面取向”的作用,有利于成泡和稳泡。而氨丙基属于亲水基团,从而能够降低液面之间的表面张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浸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1:先将DMF按照上述的重量份投入至搅拌釜中,并且使得搅拌釜开始搅拌,搅拌15-20min,将搅拌釜内的温度控制为45℃-60℃;A2:将凝固调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甲酸铵无先后顺序的按照上述的重量份加入至A1处理后的搅拌釜内,先搅拌10min,然后将搅拌釜内的温度升温至65℃,再搅拌10min;A3:将聚氨酯树脂按照上述的重量份加入至A2处理后的搅拌釜内,并且将搅拌釜内的温度降至40℃,搅拌50-70min;A4:将A3处理完成后的浸渍液转移至浸渍机内,然后将非织造布输入至浸渍机内反复浸渍;通过A4处理之后,S1浸渍处理结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DMF添加至搅拌釜中,并且将搅拌釜内的温度略微提高,能够使得DMF能够更加快速的搅拌均匀,使得各个部分的DMF浓度均一。然后再将凝固调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甲酸铵无先后顺序的添加至DMF中,并且持续的搅拌10min,使得上述的这些物质能够在体系中彻底的得到分散。接着再将搅拌釜内的温度轻微的得到升高,使得DMF中的一些颗粒状的物质能够更加快速的分散在体系内。由于聚氨酯树脂自身的粘度较大,所以一定要在其他助剂分散均匀之后再将聚氨酯树脂添加至体系中,从而使得这些助剂在DMF中分散的更加均匀。添加完聚氨酯树脂之后,将搅拌釜内的温度降低。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浸渍液的粘度降低,如果温度低于40℃,则会使得浸渍液的粘度升高,为了保持粘度的稳定性,从而将搅拌釜中的温度控制在40℃,使得浸渍液的粘度适中。最后,将非织造布反复的浸渍在浸渍液内,从而使得浸渍液能够均匀而充分地分布到非织造布的间隙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凝固调节剂包括苯甲酰氧基硬脂酸乙基己酯和月桂酸,且质量比为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苯甲酰氧基硬脂酸乙基己酯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疏水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疏水性,所以增大了凝固截面的表面张力,降低了凝固速度,延缓了表面致密层的形成,使膜内的DMF有充分的时间扩散出来,形成致密微细孔。月桂酸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由于月桂酸具有亲水性,降低了凝固界面的表面张力,使得膜表面迅速凝固成致密性膜。当浸渍液进入聚氨酯树脂膜的内部的时候,凝固迅速进行,因此所获得的膜成孔大,且孔壁较薄。通过控制苯甲酰氧基硬脂酸乙基己酯和月桂酸的质量比,从而能够控制聚氨酯树脂的凝固速度,使得聚氨酯树脂的凝固速度适中,从而使得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具有充足的时间将聚氨酯树脂分散均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涂层处理包括如下步骤:B1:先将经过S1浸渍处理之后的布料输送至张力架处;B2:将涂层剂输入至涂布机内,然后将经过B1处理后的非织造布输送至涂布机内进行涂层;经过B2过后,S2涂层处理结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非织造布输入至含有涂层剂的涂布机能够,从而能够对非织造布的表面均匀地涂覆一层高分子的成膜物,方便后续对非织造布进行不同风格的加工。由于在非织造布进入涂布机之前先进入张力架,张力架将非织造布张紧,使得非织造布呈现出紧绷的状态,使得涂层剂更加方便的进入至非织造布纤维分子之间。同时,防止布料在进入涂布机前处于松弛状态而影响涂覆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层剂各化学组成以重量份计为:聚氨酯树脂70-130份、DMF20-60份、高岭土4-6份、月桂醇聚醚磷酸钾0.2-0.7份、二乙醇胺硫酸氢盐3-7份、司盘60为1-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涂层的目的是在非织造布的表面均匀的涂覆一层高分子的成膜物。DMF为溶剂,能够将聚氨酯树脂很好的溶解在体系中,同时能够起到增粘的作用,同时能够改善聚氨酯树脂表面的微孔结构,降低皮膜弹性。月桂醇聚醚磷酸钾能够消除聚氨酯浆料在配置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避免带到涂层表面形成针孔、鱼眼、气泡划伤等缺陷,保证涂层表面光滑平整。涂层剂涂覆在非织造布上之后,二乙醇胺硫酸氢盐能够使得非织造布的透湿性增强,从而使得后续做成的基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非织造布经过如下步骤处理;S1:浸渍处理;将非织造布输送至浸渍液中浸渍,浸渍液各化学组成以重量份计为:聚氨酯树脂80‑120份、DMF60‑90份、凝固调节剂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16份;S2:涂层处理;S3:凝固水洗处理;经过S3之后,基布加工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非织造布经过如下步骤处理;S1:浸渍处理;将非织造布输送至浸渍液中浸渍,浸渍液各化学组成以重量份计为:聚氨酯树脂80-120份、DMF60-90份、凝固调节剂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16份;S2:涂层处理;S3:凝固水洗处理;经过S3之后,基布加工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液的各化学组成以重量份计为:聚氨酯树脂80-120份、DMF60-90份、凝固调节剂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16份、以及苯甲酸铵3-6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浸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1:先将DMF按照上述的重量份投入至搅拌釜中,并且使得搅拌釜开始搅拌,搅拌15-20min,将搅拌釜内的温度控制为45℃-60℃;A2:将凝固调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甲酸铵无先后顺序的按照上述的重量份加入至A1处理后的搅拌釜内,先搅拌10min,然后将搅拌釜内的温度升温至65℃,再搅拌10min;A3:将聚氨酯树脂按照上述的重量份加入至A2处理后的搅拌釜内,并且将搅拌釜内的温度降至40℃,搅拌50-70min;A4:将A3处理完成后的浸渍液转移至浸渍机内,然后将非织造布输入至浸渍机内反复浸渍;通过A4处理之后,S1浸渍处理结束。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宁舟冉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