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惟捷专利>正文

扣接式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76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扣接式转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活动件,为一杆体,其一端的衔接部与一物品连结,中段设有一轴环,并侧向延伸一轴柱,该轴柱中央水平向开具一切沟,且邻近自由端设有一突缘部;    一固定件,为一筒体,其设有一嵌接部与另一物品连结,其轴向开具一尺寸略小于轴柱的轴孔,且轴孔内部对应该突缘部的位置与尺寸连通一阶形部;轴柱嵌入轴孔,由切沟略微挤压变形后而容置于轴孔内,且突缘部扣接于阶形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轴,尤指一种扣接式转轴
技术介绍
一般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行动电话、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大抵是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邻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并可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良坏的一大要因。事实上,良好的转轴,除必备的停滞效果外,使其不致因反覆橾作而产生松弛,当然在操作上,亦应消除异音,以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时感到不快。大体而言,转轴的摩擦产生方式可概分为两种,其一为串接式,亦即所谓的轴向摩擦,诸如美国第5,190,391号专利案即为一例,但该轴向摩擦并非本案所采用的方式,故不拟赘述。而另一种则为套接式,亦即所谓的径向摩擦,诸如美国第5,632,066号专利案即为显著的例子。一般的套接式转轴为获致所预期的停滞定位效果,故精密度要求甚高,其主要在一母连接件上形成一轴孔,而公连接件的轴柱水平向设一切槽,以便提供轴柱适当的弹性,以便嵌入轴孔时,使摩擦扭矩形成在轴柱与轴孔之间。由于一般的转轴结构为顾及与盖体部和主体部的结合,因此在公、母连接件的非连接端均侧向延伸一柄部,其上开具至少一穿孔,以便公知的锁固元件,例如螺丝穿越后,并分别锁固盖体部与主体部,使转轴于枢转时,不致因旋转而导致轴向分离,进而获致所预期的摩擦力矩,但随着应用物品日趋『轻、薄、短、小』化,亦使得转轴的尺寸大幅缩小,如欲使用公知的锁固方式将转轴枢接于两物品上,已经不可能。因此,业界乃将柄部以套接方式分别固定于一物品,此举固然可免除锁固工序,但公、母连接接件在相对旋转时,又难以避免地会产生轴向偏位,而使摩擦力矩大打折扣。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接式转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扣接式转轴,其包括一活动件,为一杆体,其一端的衔接部与一物品连结,中段设有一轴环,并侧向延伸一轴柱,该轴柱中央水平向开具一切沟,且邻近自由端设有一突缘部;一固定件,为一筒体,其设有一嵌接部与另一物品连结,其轴向开具一尺寸略小于轴柱的轴孔,且轴孔内部对应该突缘部的位置与尺寸连通一阶形部;轴柱嵌入轴孔,由切沟略微挤压变形后而容置于轴孔内,且突缘部扣接于阶形部,而不致两者产生轴向分离。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中该嵌接部设于固定件的外部表面。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中该嵌接部设于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中该活动件的衔接部与固定件的嵌接部为单、双铣面或多角形柱体。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中该轴柱轴向开具一与切沟相通的柱槽,其内容置润滑油脂。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中该轴柱的自由端及轴孔的开口端均设有一倒角部。故经由本案的实施,其功效在于,活动件及固定件嵌接连结后,除提供应有的径向摩擦的功能外,且轴柱的突缘部与轴孔的阶形部形成扣接,而不致产生轴向分离,而减耗摩擦力矩。此外,该轴柱轴向所开具的柱槽与切沟相通,可将容置其内的润滑油脂导出,以消除干涩所产生的异音。更进一步,本案的活动件与固定件俱以套接方式分别固设于一物品,此举可免除繁杂的锁固工序,使组装更为迅速与确实。附图说明图1为本案转轴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案组立后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揭示本案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如图1至图2所示,基本上,本案的转轴是由一活动件1及一固定件2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活动”和“固定”并非限制上述两元件的动作状态,于实施时,该活动件1亦可保持固定状态,而是由固定件2产生旋转动作。其中,活动件1为一杆体,其一端的衔接部11套接于一物品,诸如盖体部,如图所示该衔接部11具有双铣面的轴柱,但不以此为限,其实施亦得为单铣面的轴柱、三角柱、四方柱…等多角形柱体,亦可获得相同的嵌插定位的效果。该衔接部11内侧设有一轴环12,其是与固定件2套接时作为顶抵使用,该轴环12侧向另延伸一轴柱13,其中段水平向开具一切沟131,以提供轴柱13适当的弹性。而本案不同与公知技术在于,该轴柱13邻近自由端设一突缘部132,且中央轴向开具一柱槽133,其是与切沟131相通,内部可容置润滑油脂,使其可通过切沟131,而形成润滑效果。固定件2为一筒体,实施时,其本身外部表面即可为一嵌接部21,套接于另一物品,诸如主体部。如图所示该嵌接部21具有双铣面的套筒,但不以此为限,其实施亦得为前述的单铣面套筒、多角形柱体,或者在筒体侧向延伸一嵌接部,俱可达成嵌插定位的效果。该固定件2轴向开具一尺寸略小于轴柱13的轴孔22,使两者经由公知的紧配合方式嵌接,即形成一具停滞定位效果的转轴。而本案不同与公知技术在于,该轴孔22内部对应突缘部132位置及尺寸另连通一阶形部221,组立时,该突缘部132扣接并容置于阶形部221内,并以轴孔22内端缘作为止挡,使活动件1及固定件2套接后,即形成扣接状态,而不致形成轴向分离。此外,为使活动件1及固定件2可顺利地的嵌接连结,故轴柱13的自由端及轴孔22的入口端均设有一倒角部134及222,以避免组装时对位的困难。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案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技术,俱不脱本案的专利权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扣接式转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活动件,为一杆体,其一端的衔接部与一物品连结,中段设有一轴环,并侧向延伸一轴柱,该轴柱中央水平向开具一切沟,且邻近自由端设有一突缘部;一固定件,为一筒体,其设有一嵌接部与另一物品连结,其轴向开具一尺寸略小于轴柱的轴孔,且轴孔内部对应该突缘部的位置与尺寸连通一阶形部;轴柱嵌入轴孔,由切沟略微挤压变形后而容置于轴孔内,且突缘部扣接于阶形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接部设于固定件的外部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接部设于固定件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活动件的衔接部与固定件的嵌接部为单、双铣面或多角形柱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柱轴向开具一与切沟相通的柱槽,其内容置润滑油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式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柱的自由端及轴孔的开口端均设有一倒角部。专利摘要一种扣接式转轴,其包括一活动件为一杆体,其一端的衔接部与一物品连结,中段设有一轴环,并侧向延伸一轴柱,该轴柱中央水平向开具一切沟,且邻近自由端设有一突缘部;一固定件为一筒体,其设有一嵌接部与另一物品连结,其轴向开具一尺寸略小于轴柱的轴孔,且轴孔内部对应该突缘部的位置与尺寸连通一阶形部;右轴柱嵌入轴孔,使切沟略微挤压变形,而容置于轴孔内,且突缘部扣接于阶形部,而不致使两者产生轴向分离。文档编号F16C11/10GK2627272SQ0326121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9日专利技术者庄惟捷 申请人:庄惟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惟捷
申请(专利权)人:庄惟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