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负载的枢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41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提高负载的枢轴,其包括一轴件穿伸在一轴座,所述的轴座的两面分别设有一定位部,所述的轴件并结合有两限位片,所述的两限位片分别位于所述的轴座的两面,所述的轴座的定位部挡止在所述的限位片的限位部,所述的轴件还穿伸在一弹性装置,所述的弹性装置设有数弹片提供弹性压缩功效,所述的弹片设有咬合孔套设所述的轴件,所述的咬合孔包括两连续弯折部,所述的连续弯折部与所述的轴件形成有间隙,可增加弹性并提高摩擦力增加扭力。(*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枢轴,尤指 一种提高负载的枢轴
技术介绍
请参照中国专利号200520127486.1的开轻关重的枢纽器专利案,结构参照 其其附图,其包括一枢轴10穿伸在一固定承架20—端的套筒22,套筒22的侧 缘与固定部21不相接而成型一缺口 23,且套筒22端缘轴向延伸有一凸部221, 一限位片30套设在枢轴10,并随着枢轴IO转动,限位片30周缘径向延伸有一 凸部32,限位片30的凸部32选择性抵挡在套筒22的凸部221,达到定位功效, 且一弹性组件组40,套设在枢轴10上,提供弹性调整功效, 一固定件50,其 套设并固定在枢轴IO末端以夹持各组件位置。现有结构在实用上仍有缺点存在,仅利用单一定位片挡止在套筒的凸部, 承受的力量有限,而且现有的调整组件组仅仅提供弹性调整功效,并未有增加 摩擦力并提高扭力的功效,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再者,目前市面上许多 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等,已经会经常附加其它的接口设备,例如在笔记 型计算机屏幕外框加装网络视讯摄影机、或是外接小型扬声器、或是无线网络 接收天线、或卫星定位装置等等会增加额外重量的物品,导致笔记型计算机屏 幕展开至最大角度的后,必须承受相当大的负载,而前述的现有结构将无法克 服这些问题,因此,故有改良的必要。因此,本技术想排除或至少减轻
技术介绍
所遭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负载的枢轴,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提高负载的枢轴,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 供一种提高负载的枢轴,其包括有一轴件,所述的轴件具有第 一段与第二段; 一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结合在所述的轴件的第一段; 一轴座,供所述的轴件第二段穿伸,所述的轴座与所述的轴件产生相对枢 转关系,所述的轴座设有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的两面都分别设有一定位部; 两限位片,分别设在所述的轴座的两面,所述的两限位片供所述的轴件第 二段穿伸,同时限制所述的轴件,所述的两限位片分别设有一限位部,所述的 轴座的定位部选择性挡止在所述的限位部; 一弹性装置,其包括复数垫片与复数弹片,其中所述的弹片分别设有一咬 合孔,所述的咬合孔套设在所述的轴件第二段上,且所述的咬合孔咬合在所述 的轴件第二段,所述的弹性装置控制所述的轴件与所述的轴座相对枢转,其定 位于开启位置。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本技术提高负载的枢轴,其中双复位位部与双重限位片的设计,可以 确实达到角度限制的要求,并可减少枢轴的体积; 2. 本技术提高负载的枢轴,其中弹片设有咬合孔供轴件穿伸,而咬合孔 通过连续弯折部与缺口而不全面性包覆所述的轴件,可有效提高摩擦力并增加 扭力; 3. 本技术提高负载的枢轴,其中调整座连接孔的四个角形成小圆孔,可 提高负载并增加强度。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枢轴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枢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枢轴的前4见图; 图4为本技术枢轴沿图3的4-4剖面线所Jf又的剖面图; 图5为本技术枢轴沿图3的5-5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6为本技术图4的延续,表枢轴的轴座与轴件相对转动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图5的延续,表枢轴的轴座与轴件相对转动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沿图3的8-8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表调整座连接孔的示 意图; 图()为本技术沿图3的9-9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表弹片摩擦孔的示意 图10为本技术弹片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轴件;11-第一段;12第二段;121 -结合段;13 -挡 部;14-结合件;20-连接件;21-连接孔;30-轴座;31-第一部位;311-第一面;312-第二面;313-枢孔;314-第一定位部;315-第二定位部;316 -卡孔;32-第二部位;41-第一限位片;411-连接孔;412-第一限位部; 413-凹陷;42-第二限位片;421-连接孔;422 -第二限位部;423 -凹陷; 50-调整组;51-定位件;511-枢孔;512_卡块;513-抵接面;52-调整座; 521-连4妄孔;522 -小圓孑L; 523 -啮合面;524 -调整面;525 -凸部;53 -调 整片;531-咬合孔;532 -连续弯折部;533 -凹缺;60-弹性装置;61 -弹片; 611-咬合孔;612-连续弯折部;62-垫片;621 -咬合孔;622-连续弯折部; 61a-弹片;611a-咬合孔;612a-连续弯4斤部;613a-弧部;614a-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参照图l至图3,为本技术提高负载的枢轴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 与前视图。本技术的枢轴包括一轴件10、 一连接件20、 一轴座30、两限位 片41、 42、 一调整组50与一弹性装置60;其中所述的轴件IO具有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且在所述的第一段11与第二段 12之间环设有一挡部13。所述的轴件10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的横截面分别 设为非圓形状。而所述的轴件10的第二段12末端形成有 一螺紋状的结合段121, 以供螺接一具有螺紋孔的结合件14。所述的连接件20连接在可枢转产品的本体。而所述的连接件20设有一连 接孔21,所述的连接孔21对应在所述的轴件10第一段11形成非圓形孔,以所 述的连接孔21结合在所述的轴件10的第一段11,所述的轴座30相对所述的轴 件10转动。所述的轴座30包括一第一部位31与一第二部位32,所述的第一部位31形 成第一面311与第二面312,同时设有一枢孔313穿透所述的第一面311与第二 面312,所述的枢孔313供所述的轴件10第二段12枢接穿伸,且使所述的轴件 10的挡部13抵接在所述的第一部位31的第一面311,所述的第二部位32是供 固定在产品的盖体。所述的第一部位31的两面3U、 312都分别一体成型向外 突设有一第一定位部314与一第二定位部315,两定位部314、 315分别设在不 同轴线位置。而所述的第一部位31邻近所述的枢孔313还设有一""(^"孔316。所述的两限位片41、 42分别设有一连"^妾孔411、 421,其中所述的连接孔 411、 421与所述的连接件20的连接孔21呈相同形状,且对应在所述的轴件10 第一段ll的非圓形状,所述的两限位片41、 42限制在所述的轴件10。所述的 两限位片41、 42分别形成有一限位部412、 422,所述的第一限位片41设在所 述的轴座30第一部位31的第一面311,所述的第一限位部412对应在轴座30 第一面311的第一定位部314,所述的第二限位片42的限位部422对应在轴座 30第二面312的第二定位部315。当两限位片41、 42的连接孔411、 421呈对 应时,其限位部412、 422在不同轴线位置。所述的轴座30相对于所述的两限 位片41、 42枢转,利用所述的定位部314、 315挡止在所述的限位部412、 422, 达到限制枢转角度。这样的设计除了可以提高负载的外,还可有效减少枢轴体 积。且两定位部314、 315直4妻由轴座30的两面311、 312凸伸,无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负载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轴件,所述的轴件具有第一段与第二段; 一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结合在所述的轴件的第一段; 一轴座,供所述的轴件第二段穿伸,所述的轴座与所述的轴件产生相对枢转关系,所述的轴座设有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的两面都分别设有一定位部; 两限位片,分别设在所述的轴座的两面,所述的两限位片供所述的轴件第二段穿伸,同时限制所述的轴件,所述的两限位片分别设有一限位部,所述的轴座的定位部选择性挡止在所述的限位部; 一弹性装置,其包括复数垫片与复数弹片,其中所述的弹片分别设有一咬合孔,所述的咬合孔套设在所述的轴件第二段上,且所述的咬合孔咬合在所述的轴件第二段,所述的弹性装置控制所述的轴件与所述的轴座相对枢转,其定位于开启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吉
申请(专利权)人: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