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62238 阅读:417 留言:1更新日期:2019-09-12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传统食用植物甜叶悬钩子配伍,能增强扁桃斑鸠菊茶抗三高、抗衰老功效;其高甜度可调和苦味,使口感变佳,其补肾功效可避免扁桃斑鸠菊性寒,长期食用可能伤肾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具抗过敏、抗疲劳、防癌护癌及调节“三高”和免疫功效。配方都采用传统食用植物且制作都简便易行,方便大多数人群长期服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中国很多人有饮茶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以饮茶的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扁桃斑鸠菊资源广泛,在全球很多地区都有野生或栽培,功能丰富,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素来源,具有保护环境、迅速获得、无毒性的特性。目前对于其研究较充足,值得将其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行业,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思路,扩展膳食营养资源原料,使得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其用处并从中获利。然而,目前扁桃斑鸠菊味苦性寒,口感差,不被很多人接受,虽有加糖或含糖物质解决的办法,却使血糖高者无法食用;扁桃斑鸠菊寒伤肾,不宜长期服用,或这就直接影响食用者体验和获利。综上所述,推出一种能解决味苦味口感差,又可避免寒伤肾,同时又无副毒作用的保健茶,成为现有技术需要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的不足,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及其制备方法。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桃斑鸠菊茶,所述扁桃斑鸠菊茶的原料包括: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即解决了扁桃斑鸠菊味苦,使口感变佳,同时又可避免寒伤肾的扁桃斑鸠菊配方茶,其配方都采用传统食用植物且制作都简便易行,无毒、方便和适宜大多数人群长期服用。扁桃斑鸠菊,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功效,其叶片俗称“南非叶”,味苦、入口回甘,在尼日利亚等地被当作一种蔬菜,有研究认为,其叶可以安全食用,并可作为杀菌剂或啤酒花的替代品。现已从扁桃斑鸠菊中分离出5类共32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皂苷、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等广谱抗菌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香豆素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可以诱导各瘤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长,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其所含α-蒎烯具有明显确切的镇咳袪痰和抗真菌作用。扁桃斑鸠菊还富含抗氧化剂,能够抵抗自由基的攻击,对闪光、老花眼、近视及青光眼等有显著功效;能降胆固醇,并且可调节血压、血糖和血脂。甜叶悬钩子又称甜茶。作为民间入药,用于补肾降压,被誉为神茶,在我国民间应用已久。八十年代初在我国作为药物。主要有:其提取物抗过敏作用;甜茶素对高脂性血症防治作用;甜茶素对高血糖的降血糖作用;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致龋齿作用;甜茶提取物清楚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高纯度甜茶苷抗疲劳及免疫调节功能;抗炎作用。甜叶悬钩子中富含的甜茶甙是一种二萜糖体,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而热值仅是蔗糖的5%,属高甜度、低热能的天然甜味物质。甜茶甙能激活人的胰岛素,综合血糖,对有糖尿病患者和肾虚病人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叶提取的甜茶甙是甜味植物中口感最佳的,常被用来代替蔗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传统食用植物甜叶悬钩子配伍,能增强扁桃斑鸠菊茶抗三高、抗衰老功效;其高甜度可调和苦味,使口感变佳,其补肾功效可避免扁桃斑鸠菊性寒,长期食用可能伤肾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具抗过敏、抗疲劳、防癌护癌及调节“三高”和免疫功效。配方都采用传统食用植物且制作都简便易行,方便大多数人群长期服用。优选的,所述扁桃斑鸠菊茶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扁桃斑鸠菊1-10份、甜叶悬钩子1-10份。优选的,所述扁桃斑鸠菊茶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扁桃斑鸠菊6份、甜叶悬钩子4份。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桃斑鸠菊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将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的叶片干燥后粉碎;步骤S200:按照预定的原料比例称取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备用;步骤S300:按照每袋(2-6)g的标准进行密封、装袋。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方法为凉干、冻干或低温烘干。优选的,干燥后各原料的含水量均为1-2wt%。优选的,粉碎后各原料的粒径范围为(1-10)mm。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扁桃斑鸠菊茶的制备工艺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及其制备方法。下述实施例中,关于扁桃斑鸠菊茶制备工艺的流程均参见图1。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其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扁桃斑鸠菊1份、甜叶悬钩子1份。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将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的叶片凉干后粉碎,粉碎后扁桃斑鸠菊叶和甜叶悬钩子叶的粒径范围为(1-10)mm,干燥后各原料的含水量均为1-2wt%。步骤S12:按照扁桃斑鸠菊1份、甜叶悬钩子1份的原料比例分别称取扁桃斑鸠菊叶和甜叶悬钩子叶片,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备用。步骤S13:按照每袋(2-6)g的标准进行密封、装袋。本实施例中,由于原料叶片在干燥后有易碎特点,如其粒径过小,则易成粉状,不适宜包装材料,因此,本实施例中,原料叶片的粒径可略大,在5-10mm为宜。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所采用配比的袋泡茶,便于食用者掌握用量,并不限于袋装一种形式。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其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扁桃斑鸠菊6份、甜叶悬钩子4份。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将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的叶片冻干后粉碎,粉碎后扁桃斑鸠菊叶和甜叶悬钩子叶的粒径范围为(5-10)mm,干燥后各原料的含水量均为1-2wt%。步骤S22:按照扁桃斑鸠菊6份、甜叶悬钩子4份的原料比例分别称取扁桃斑鸠菊叶和甜叶悬钩子叶片,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备用。步骤S23:按照每袋2g的标准进行密封、装袋。本实施例中,采用食用标准的袋泡茶专用袋进行分装、并密封独立包装,每袋2g,冲泡饮用。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其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扁桃斑鸠菊叶10份、甜叶悬钩子10份。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1:将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的叶片低温烘干后粉碎,粉碎后扁桃斑鸠菊叶和甜叶悬钩子叶的粒径范围为(5-10)mm,干燥后各原料的含水量均为1-2wt%。步骤S32:按照扁桃斑鸠菊叶10份、甜叶悬钩子10份的原料比例分别称取扁桃斑鸠菊叶和甜叶悬钩子叶,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备用。步骤S33:按照每袋5g的标准进行密封、装袋。本专利技术采用传统食用植物甜叶悬钩子配伍,能增强扁桃斑鸠菊茶抗三高、抗衰老功效;其高甜度可调和苦味,使口感变佳,其补肾功效可避免扁桃斑鸠菊性寒,长期食用可能伤肾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具抗过敏、抗疲劳、防癌护癌及调节“三高”和免疫功效。配方都采用传统食用植物且制作都简便易行,方便大多数人群长期服用。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桃斑鸠菊茶的原料包括: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桃斑鸠菊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桃斑鸠菊茶的原料包括:扁桃斑鸠菊和甜叶悬钩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桃斑鸠菊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桃斑鸠菊茶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扁桃斑鸠菊1-10份、甜叶悬钩子1-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桃斑鸠菊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桃斑鸠菊茶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扁桃斑鸠菊6份、甜叶悬钩子4份。4.一种扁桃斑鸠菊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扁桃斑鸠菊和甜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萍曾志新彭静彭信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海南省昌江县电信] 2022年09月17日 09:28
    现在海南人将该叶生吃,或者自制成茶叶泡水喝。我也跟着他们喝也不是很苦,正常人应该接受得了吧,喝后甘甜回味无穷,我听海南本地人讲农村每家每户都种了,几乎每天都泡水喝。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