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934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目的是解决转轴结构摩擦面润滑油流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架体,并于一支承片上开具一贯穿的架孔,该架孔周围至少一摩擦面下方与支承片间设有一具高度落差的拦油段,采用拦油段作储油空间,以作为阻挡润滑油的移动与流失之用,其能够避免润滑油润滑油因离心力作用而慢慢的流失,并提供全面性的润滑效果,延长转轴结构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尤指一种具储 油功能的支架,其能够避免润滑油润滑油因离心力之作用而慢慢的流 失,并提供全面性的润滑效果。
技术介绍
人们使用两对象间为相对角度的掀合场合多有所见,以生活中最常 见的门板而言,即为一例,而这种需具掀合,亦即掀开或盖合而为可操 作状态与非操作状态的物品,亦不乏其例,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即为人们所熟知的电子产品。这种可调整相对角度的装置,通常经由铰炼所组成,如门板即是, 当用于前述可携式计算机之场合,则人们习称这种装置为转轴或枢钮 器,不论是转轴或枢钮器,均为扭力或摩擦力原理的利用,基本上,是 于两对象上,分别设有可互为干涉之组件,如摩擦组件或凸轮构件,其 间之相互干涉,为掀合的定位。然而就掀合物品的操作言,在掀合的过程中,尤其是由静摩擦转变 成动摩擦的瞬间,常因两摩擦组件,例如摩擦片与支架的旋转,使其间 所涂布的润滑油因离心力之作用而慢慢的流失,进而导致润滑不足,甚 至产生顿点的情况发生,此举,除令操作者感到不快之外,且降低该等 摩擦组件的使用寿命。 一般而言,轴轴结构中摩擦组件间的润滑,大抵 是在该等摩擦组件间涂布润滑油外,且其表面上另开具多数个油孔,以 便于该等孔洞容置润滑油。然而此结构仅能提供局部润滑的效果,却仍 无法避免润滑油流失的现象,因此,当使用一段时日后,该摩擦组件, 尤其是支架的摩檫面常因润滑油沿着其支承片流动而流失,从而导致干 涩,并产生过度磨耗的现象,甚至发出异音,诚为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 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申请人有多年来从事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 验,潜心研究,期能克服前述已知转轴结构的摩擦组件,例如支架的摩 擦面润滑油流失的严重缺失,希望在支架的摩擦面下方突设一段拦油段 的储油空间,用以阻挡脂状润滑油之移动与流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 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 其为一架体,并于一支承片上开具一贯穿的架孔,该架孔周围至少一摩 擦面下方与支承片间设有一具高度落差的拦油段,以作为阻挡润滑油流 失之用。本技术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 其中该架孔周围至少一摩擦面经由薄化处理,而形成一凹陷区域,以致 其与支承片的交接处形成一具有高度落差的阶形拦油段。或者,该架孔 周围至少一摩擦面下方经由冲压方式,而形成一具有高度落差的阶形拦 油段。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其中 该支架另具有一连接部,以便结合于一物品。其中,该连接部具有至少一接合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或优点本技术的支架与部件摩擦面间的润滑油被拦阻于阶形拦油段,使本技术具有储油功能,解决了转轴结构摩擦面润滑油流失的问 题,增加了相邻摩擦面间的润滑,降低摩擦组件间的磨耗,延长转轴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储油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储油支架运于转轴结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如图1本技术储油支架的立体图所示,基本上,本技术所揭示的支架1为一架体,其直立的支承片11开具一架孔12,以供如图2 所示转轴结构的轴杆件4的轴柱41穿越。该支架1另具有一连接部13,供 结合于一物品,例如盖体部,诸如携带型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是以, 如图所示,该连接部13具有至少一接合孔131,以便利用已知的结合组 件,例如螺丝穿越后,而锁固于物品。而本技术的创作特点在于,该支承片11之架孔12周围至少一摩 擦面14下方略大于后叙另一摩擦组件,例如摩擦片2及止挡片3位置以高 度落差方式突设一拦油段15,以便阻挡润滑油的继续移动与流失,以便 由该拦油段15的设置,可将脂状润滑油为其所拦阻而容置于该处。此举, 当其它摩擦组件,例如摩擦片2及/或止挡片3为轴柱41的带动而旋转时, 可将容置该拦油段15的润滑油再带入两者及/或三者之摩擦面14、 22及/ 或14、 22、 32,以作为润滑之用。如图所示,该支承片11的架孔12周围至少一摩擦面14是经由研磨变 薄,而形成一凹陷区域,以致其与支承片11的交接处自然形成一具有高 度落差的阶形拦油段15。唯该拦油段15的设置方式,不以前述的实施例为限,其亦得于该支承片11的架孔12周围至少一摩擦面14下方经由冲压 方式,而形成一具有髙度落差的阶形拦油段15,亦可发挥出所预期阻挡润滑油继续移动与流失的功能。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储油支架运于转轴结构的剖面图,是将本 技术的支架1结合于一转轴结构的实施例,于组立装时,将该轴杆 件4的轴柱41依序穿越一摩擦组件,例如止挡片3的轴孔31,该支承片11 的架孔12,另一摩擦组件,例如摩擦片2的轴孔21,至少一弹性组件42, 并将该轴柱41自由端与一端封件43结合,即完成转轴结构的组装。该支架1与摩擦片2及止挡片3之摩擦面14、 22及14、 32间分别涂抹 有润滑油。其中,该止挡片3周缘突设一段扇形挡榫33,而该支架1对应 于该挡榫33位置则突设一挡块16,以作为该止挡片3旋转时角度的限制。当轴杆件4随外力而旋转时,该止挡片3的挡榫33是以支架1的挡块 16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而该支架1与摩擦片2及止挡片3的摩擦面14、 22及14、 32间的润滑油则因两者间的迫紧及离心力的作用,而慢慢地向 周围排出,而被拦阻于该具有高度落差的阶形拦油段15,而具有储油功 能,以避免润滑油之流失(漏油),从而增加相邻摩擦面14、 22及14、 32 间的润滑,并延长转轴结构的使用寿命。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是在支架的架孔周围的至少一侧面, 较佳是两侧的摩擦面下方与支承片间设有具高度落差的拦油段,以作为 阻挡润滑油之用,并有效防止其继续流失,以便由该拦油段的设置,可 将脂状润滑油为其所拦阻而容置于该处,而获致所预期的储油功能。再 者,由于本技术可避免润滑油的流失,而提供全面性润滑效果,并 可有效消除顿点现象,并可降低摩擦组件间的磨耗,从而增加转轴结构 的使用寿命,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本技术所揭示,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 而源于本技术技术思想而为熟悉该项技艺之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 脱本技术专利权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为一架体,并于一支承片上开具一贯穿的架孔,该架孔周围至少一摩擦面下方与支承片间设有一具高度落差的拦油段,以作为阻挡润滑油流失之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孔周围的至少一摩擦面经由薄化处理,而形成一凹陷区域,以 致其与支承片的交接处形成一具有高度落差的阶形拦油段。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架孔周围的至少一摩擦面下方经由冲压方式,而形成一具有高度 落差的阶形拦油段。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支架的支承片底面另设有一连接部,以便结合于一物品。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连接部具有至少一接合孔。专利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转轴结构的储油支架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为一架体,并于一支承片上开具一贯穿的架孔,该架孔周围至少一摩擦面下方与支承片间设有一具高度落差的拦油段,以作为阻挡润滑油流失之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弘陈思宜彭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