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其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564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5:4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及其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集流管路,包括本体部,所本体部具有冷却流道;冷却管路,沿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集流管路,且冷却管路与两集流管路的冷却流道均连通;本体部还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部设置有限位凸台,沿轴向,限位凸台与冷却管路相抵。通过在集流管路的安装孔内设置限位凸台,冷却管路与限位凸台相抵,起到沿宽度方向限位冷却管路的作用,实现冷却管路与两集流管路的连接,并通过限位凸台限制冷却管路伸入安装孔内的深度。在集流管路中设置限位凸台后,无需在冷却管路上设置缩口结构,从而提高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并避免冷却管路设置缩口结构后导致的冷却液流动阻力增加,提高冷却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Battery Pack and Its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及其冷却系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其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动力电池的日益发展,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升,而能量密度提升带来的问题是电池的发热量增大,因此对电池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要求越来越严格。动力电池可通过水冷的方式实现冷却,具体通过在电池包内设置冷却系统实现。该冷却系统包括集流管路和冷却管路,且冷却管路与集流管路连接,从而实现二者流道的连通,以使冷却液在二者的流道内流通,实现电池包的冷却。目前,现有的集流管路与冷却管路相连时,需在集流管路内冲翻边孔,冷却管路设置缩口结构,该缩口结构处形成台阶,并深入翻边孔内,翻边孔的端部与该缩口结构的台阶相抵,并使得缩口结构与翻边孔焊接,从而实现集流管路与冷却管路之间的连接。但是,在冷却管路设置缩口结构时,降低冷却管路与冷却系统的生产效率,同时,冷却液在该缩口结构处的流阻增大,导致冷却系统的水泵耗能增大,降低冷却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申请内容】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其冷却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能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集流管路,所述集流管路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冷却流道;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沿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集流管路,且所述冷却管路与两所述集流管路的所述冷却流道均连通;其中,所述本体部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限位凸台,沿宽度方向,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冷却管路相抵。优选地,沿所述集流管路的宽度方向,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连通,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沿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孔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尺寸,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所述限位凸台。优选地,沿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壁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内壁平齐。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段具有第一侧壁,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段还连接有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孔段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沿所述第三孔段到所述第一孔段的方向,所述第三孔段为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优选地,沿宽度方向,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安装段和冷却段;其中,所述安装段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安装段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安装孔外部;所述安装段的截面积与所述冷却段的截面积相等。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内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朝向所述本体部的内部凸起,且所述凸起部沿长度方向延伸;沿长度方向,所述凸起部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孔。优选地,沿高度方向,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一底壁,沿宽度方向,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冷却管路;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且沿高度方向,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底壁,沿宽度方向,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所第二侧壁。优选地,沿长度方向,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堵盖,所述堵盖包括第二底壁和第三侧壁;其中,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配合的内凹部,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壁封堵所述冷却流道。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元电池;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为以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所述电池模组。本申请中,通过在集流管路的安装孔内设置限位凸台,使得冷却管路能够与该限位凸台相抵,从而起到沿宽度方向限位冷却管路的作用,实现冷却管路与两集流管路之间的连接,并能够通过限位凸台限制冷却管路伸入安装孔内的深度。同时,在集流管路中设置限位凸台后,无需在冷却管路上设置缩口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生产效率,并能够避免冷却管路设置缩口结构后导致的冷却液流动阻力增加,提高冷却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电池包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堵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为图6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2中集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正视图;图10为图9的B-B向剖视图;图11为图9中Ⅲ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集流管路;11-本体部;111-冷却流道;111a-第二侧壁;112-第一底壁;12-凸起部;13-安装孔;131-第一孔段;131a-第一侧壁;132-第二孔段;133-第三孔段;14-限位凸台;15-进液口;16-出液口;2-冷却管路;21-安装段;22-冷却段;3-堵盖;31-第三侧壁;311-内凹部;32-第二底壁;4-电池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请参考附图1~11,其中,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电池包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堵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为图6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2中集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正视图;图10为图9的B-B向剖视图;图11为图9中Ⅲ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及其冷却系统,其中,如图1所示,该电池包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L(定义单元电池4的堆叠方向为长度方向L)堆叠的电池模组4,该电池模组4包括多个单元电池,同时,该电池包还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各电池模组4位于壳体的内腔。该电池包工作时,电池模组4中的单元电池发热,为了保证电池包在适宜温度下工作,本申请在电池包的壳体内设置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用于冷却电池包中的各电池模组4。具体地,如图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集流管路,所述集流管路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冷却流道;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沿轴向(W)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集流管路,且所述冷却管路与两所述集流管路的所述冷却流道均连通;其中,所述本体部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限位凸台,沿宽度方向(W),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冷却管路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集流管路,所述集流管路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冷却流道;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沿轴向(W)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集流管路,且所述冷却管路与两所述集流管路的所述冷却流道均连通;其中,所述本体部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限位凸台,沿宽度方向(W),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冷却管路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流管路的宽度方向(W),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连通,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沿高度方向(H)和长度方向(L),所述第一孔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尺寸,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所述限位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H),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壁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内壁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具有第一侧壁,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还连接有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孔段沿宽度方向(W)的两端;沿所述第三孔段到所述第一孔段的方向(W1),所述第三孔段为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燕龙白雪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