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导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42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光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导光组件;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第一扩散膜、增光膜以及第二扩散膜;导光板的形状为楔形;导光板的左侧面为入光面;导光板的厚度从左往右逐渐减小;入光面设有若干组深V型槽以及若干组浅V型槽;若干组深V型槽等距设置于入光面上;相邻两组深V型槽之间均设有一组浅V型槽;导光板的顶面为出光面;出光面上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排列的三角棱;导光板的底面正对反射板设置;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凹槽;凹槽的形状为半球状;每个凹槽的内部均设有若干个凸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入光面设置深V型槽以及浅V型槽,能多角度地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加以折射;能使匀光效果更好。

A Mobile Phone Light Guide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导光组件
本技术涉及导光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导光组件。
技术介绍
手机背光源是手机显示的关键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其中导光组件是背光源中的重要组件,用于引导光源发出光束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出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导光组件的匀光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导光组件的匀光性还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手机导光组件,匀光效果好的导光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手机导光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第一扩散膜、增光膜以及第二扩散膜;所述导光板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导光板的左侧面为入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从左往右逐渐减小;所述入光面设有若干组深V型槽以及若干组浅V型槽;若干组所述深V型槽等距设置于所述入光面上;相邻两组所述深V型槽之间均设有一组浅V型槽;所述导光板的顶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排列的三角棱;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半球状;每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设有若干个凸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点均匀分布在凹槽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包括两种不同直径长度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每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均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射板的左侧与所述导光板抵靠;所述反射板的右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光板卡接的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入光面设置深V型槽以及浅V型槽,能多角度地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加以折射;使光源获得不同折射程度的作用,使光线能多角度地向导光板中传递,从而使获得更均匀的光线;通过在出光面设置三角棱,使出光亮度提高,这样可以降低光源的亮度等级,从而使耗电量降低;通过设置凹槽以及凸点增加折射面积,同时能使光线均匀地从出光面射出。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导光板的俯视图;图4为导光板的仰视图。其中:1-导光板;11-入光面;2-第一扩散膜;3-增光膜;4-第二扩散膜;5-反射板;61-深V型槽;62-浅V型槽;14-三角棱;71-凹槽;72-凸点;73-第一凹槽;74-第二凹槽;51-卡块;8-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机导光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5、导光板1、第一扩散膜2、增光膜3以及第二扩散膜4;所述导光板1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导光板1的左侧面为入光面11;所述导光板1的厚度从左往右逐渐减小;所述入光面11设有若干组深V型槽61以及若干组浅V型槽62;若干组所述深V型槽61等距设置于所述入光面11上;相邻两组所述深V型槽61之间均设有一组浅V型槽62;所述导光板1的顶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排列的三角棱14;所述导光板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凹槽71;所述凹槽71的形状为半球状;每个所述凹槽71的内部均设有若干个凸点72。具体地,光源8正对入光面11设计;通过在入光面11设置深V型槽61以及浅V型槽62,能多角度地将光源8发出的光线加以折射;使光源8获得不同折射角度,使光线能多角度地向导光板1中传递,从而使获得更均匀的光线;通过在出光面设置三角棱14,使出光亮度提高,这样可以降低光源8的亮度等级,从而使耗电量降低;通过设置凹槽71以及凸点72增加折射面积,同时能使光线均匀地从出光面射出。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机导光组件,所述凹槽71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板1的底面上。当凹槽71均匀分布于底面上时,导光板1的匀光度效果好。所述凹槽71包括两种不同直径长度的第一凹槽73和第二凹槽74;每一个所述第一凹槽73均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74之间。在分布均匀的情况下,设置多种不同直径长度的凹槽71,进一步增强匀光度。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机导光组件,所述凸点72均匀分布在凹槽71上。凸点72能够增加光线的反射面积,增加导光板1的匀光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机导光组件,所述反射板5的左侧与所述导光板1抵靠;所述反射板5的右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光板1卡接的卡块51。卡块51一方面用于支撑楔形的导光板1,另一方面用于定位,保证导光板1安装位置准确。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技术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5)、导光板(1)、第一扩散膜(2)、增光膜(3)以及第二扩散膜(4);所述导光板(1)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导光板(1)的左侧面为入光面(11);所述导光板(1)的厚度从左往右逐渐减小;所述入光面(11)设有若干组深V型槽(61)以及若干组浅V型槽(62);若干组所述深V型槽(61)等距设置于所述入光面(11)上;相邻两组所述深V型槽(61)之间均设有一组浅V型槽(62);所述导光板(1)的顶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排列的三角棱(14);所述导光板(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凹槽(71);所述凹槽(71)的形状为半球状;每个所述凹槽(71)的内部均设有若干个凸点(7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5)、导光板(1)、第一扩散膜(2)、增光膜(3)以及第二扩散膜(4);所述导光板(1)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导光板(1)的左侧面为入光面(11);所述导光板(1)的厚度从左往右逐渐减小;所述入光面(11)设有若干组深V型槽(61)以及若干组浅V型槽(62);若干组所述深V型槽(61)等距设置于所述入光面(11)上;相邻两组所述深V型槽(61)之间均设有一组浅V型槽(62);所述导光板(1)的顶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排列的三角棱(14);所述导光板(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凹槽(71);所述凹槽(71)的形状为半球状;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乐平张诺寒陈伟豪李艳明陈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谷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谷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市谷麦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信阳中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