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516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第一蓄热体连通于炉膛体的进气口,第二蓄热体连通于炉膛体出进口,第一燃料管连通于第一蓄热体,第二燃料管连通于第二蓄热体,第一蓄热体的进气端连通于开闭阀,第二蓄热体的出气端连通于开闭阀,排烟管均连通开闭阀,第一电磁阀安装于第一燃料管,第二电磁阀安装于第二燃料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于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可以进行蓄热,减少热量损失,第一燃料管便于燃料进入第一蓄热体,第二燃料管便于燃料进入第二蓄热体,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调节燃料的进入量,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提高效率和调节效果。

A Heat Storage Device for Furnace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炉膛
,尤其是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热储能技术分为显热储能、潜热储能与化学储能。然而目前化学储能还不成熟;潜热储能也仅适用于中低温段蓄热,同时工质还存在寿命、过冷度等问题难以大规模应用;现在成熟应用于高温储能的技术只有显热储存。如太阳能高温发电系统多采用导热油或熔盐作为蓄热系统,利用液态导热油、熔盐显热储存太阳能高温热量来产生高温水蒸气发电。但是熔盐系统复杂、成本高,同时需要配备电加热系统防止熔盐冷却成固态。而工业中多采用蓄热砖、水泥等作为固体蓄热介质,但是这些固体介质不耐高温侵蚀容易破碎、寿命短,会缩短换热流体的寿命。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包括炉膛体、第一蓄热体、第二蓄热体、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开闭阀、进气管、排烟管和控制器,所述第一蓄热体连通于所述炉膛体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蓄热体连通于所述炉膛体出进口,所述第一燃料管连通于所述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二燃料管连通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体(1)、第一蓄热体(2)、第二蓄热体(3)、第一燃料管(6)、第二燃料管(8)、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9)、开闭阀(10)、进气管(11)、排烟管(12)和控制器,所述第一蓄热体(2)连通于所述炉膛体(1)的进气口(15),所述第二蓄热体(3)连通于所述炉膛体(1)的出气口(16),所述第一燃料管(6)连通于所述第一蓄热体(2),所述第二燃料管(8)连通于所述第二蓄热体(3),所述第一蓄热体(2)的进气端连通于所述开闭阀(10),所述第二蓄热体(3)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开闭阀(10),所述排烟管(12)均连通于所述开闭阀(10),所述第一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膛排放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体(1)、第一蓄热体(2)、第二蓄热体(3)、第一燃料管(6)、第二燃料管(8)、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9)、开闭阀(10)、进气管(11)、排烟管(12)和控制器,所述第一蓄热体(2)连通于所述炉膛体(1)的进气口(15),所述第二蓄热体(3)连通于所述炉膛体(1)的出气口(16),所述第一燃料管(6)连通于所述第一蓄热体(2),所述第二燃料管(8)连通于所述第二蓄热体(3),所述第一蓄热体(2)的进气端连通于所述开闭阀(10),所述第二蓄热体(3)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开闭阀(10),所述排烟管(12)均连通于所述开闭阀(10),所述第一电磁阀(7)安装于所述第一燃料管(6),所述第二电磁阀(9)安装于所述第二燃料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绍铿何福来滕顺滕晶文豪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鸿劲金属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