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118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模型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包括固接在灯体上的罩体;罩体呈喇叭形;罩体的尾部固接固定环;固定环固接灯体;罩体的首部设有聚光层;聚光层的折射率为1.3~1.4;罩体的外侧覆盖散射层;散射层包括基体层,基体层的外侧均匀环设若干相互平行走向的棱柱结构。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灯体上设置罩体;罩体的首部设置聚光层对大角度的光线其汇聚作用,避免其直射人眼,同时增加了车牌照射区域的亮度。罩体外侧覆盖散射层,对更大角度的光线进行散射,降低对人眼的刺激,防止出现眩晕。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制作成本低。

An Anti-glare Supplementary Light for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
本技术涉及隧道模型实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
技术介绍
车牌自动拍照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商场、超市的停车场。由于拍照时需要一定的亮度,因此通常需设置光源进行补光以便增加识别度。为了确保光源能清楚的照射到全部车牌,补光灯的聚光区域通常设置的较宽。如图1所示,虽然目前的补光灯在安装调试时将直射角进行了调整避免直射驾驶人员,但由于聚光区域大,灯体1中不可避免的有大角度的光线照射到司机眼中。由于补光灯的光强较大,因此通常会造成驾驶人员眩晕,引起不适,同时对于驾驶员的眼镜也是一种伤害。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通过在灯体上设置罩体;罩体的首部设置聚光层对大角度的光线其汇聚作用,避免其直射人眼,同时增加了车牌照射区域的亮度。罩体外侧覆盖散射层,对更大角度的光线进行散射,使之降低对人眼的刺激,防止出现眩晕。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制作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包括固接在灯体上的罩体;所述罩体呈喇叭形;所述罩体的尾部固接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接灯体;所述罩体的首部设有聚光层;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为1.3~1.4;所述罩体的外侧覆盖散射层;所述散射层包括基体层,所述基体层的外侧均匀环设若干相互平行走向的棱柱结构;所述固定环设有一缺口,缺口处设有接头,接头上设有穿设螺栓的光孔。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为1.33~1.3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聚光层为塑料材质。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聚光层为菲涅尔透镜层。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棱柱结构为三棱柱。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三棱柱的顶角的角度不小于125°。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三棱柱的顶角的角度为135°。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固定环的内层设有软垫层。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罩体和固定环均为塑料材质。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所述罩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通过在灯体上设置罩体;罩体的首部设置聚光层对大角度的光线其汇聚作用,避免其直射人眼,同时增加了车牌照射区域的亮度。罩体外侧覆盖散射层,对更大角度的光线进行散射,使之降低对人眼的刺激,防止出现眩晕。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散射层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聚光层的工作原理图;在图中,1-灯体,2-罩体,21-聚光层;3-固定环,31-软垫层,32-接头;4-散射层,41-基体层,42-棱柱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说明书提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更好的结合附图描述技术方案,以便读者理解,实际实施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此描述。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包括固接在灯体1上的罩体2。参见图3,罩体2呈喇叭形,避免挡光;罩体2的尾部固接固定环3;固定环3固接灯体1;罩体2的首部设有聚光层21;结合图7,聚光层21将大角度的光线汇聚使其照射角减小从而避免照射到驾驶员的眼睛,因此聚光层21的折射率不低于1.3;但为保证照射车牌的光强度,聚光层21的折射率最好不高于1.4,本技术的聚光层21的折射率优选为1.33~1.36。同时汇聚的光线照射车牌区域,增强该区域的亮度。聚光层21的材质为公知材料,如玻璃材质或工程塑料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材料。也可以通过一些结构来实现,如在塑料层上模压菲涅尔透镜层做为聚光层21来实现聚光。参见图4,罩体2外侧覆盖散射层4;用于散射更大角度的光线,从而减弱其对人眼的刺激。参见图5,散射层4包括基体层41,基体层41的外侧均匀环设若干相互平行走向的棱柱结构42;棱柱结构42优选为三棱柱。光线经过三棱柱后会向棱柱的两侧散射,从而减弱进入人眼的光强度,为得到较好的散射效果,三棱柱的顶角的角度不小于125°,本使用新型优选135°。参见图6,固定环3设有一缺口,缺口处设有接头,接头上设有穿设螺栓的光孔。固定环3优选为塑料材质,套接在灯体1外侧然后接头处拧紧螺栓,实现固定。更好的,固定环3的内层设有软垫层31,用于增加摩擦力,提高紧固效果,软垫层31优选为橡胶层。罩体2优选为重量轻的塑料材质。罩体2与固定环3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合的方式连接。罩体2的横截面优选为半圆形,对从灯体1发出的光线的上半部分进行汇聚或散射,下半部分的光线不进行遮挡从而不影响对车牌的照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通过在灯体上设置罩体;罩体的首部设置聚光层对大角度的光线其汇聚作用,避免其直射人眼,同时增加了车牌照射区域的亮度。罩体外侧覆盖散射层,对更大角度的光线进行散射,使之降低对人眼的刺激,防止出现眩晕。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制作成本低。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接在灯体上的罩体;所述罩体呈喇叭形;所述罩体的尾部固接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接灯体;所述罩体的首部设有聚光层;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为1.3~1.4;所述罩体的外侧覆盖散射层;所述散射层包括基体层,所述基体层的外侧均匀环设若干相互平行走向的棱柱结构;所述固定环设有一缺口,缺口处设有接头,接头上设有穿设螺栓的光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接在灯体上的罩体;所述罩体呈喇叭形;所述罩体的尾部固接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接灯体;所述罩体的首部设有聚光层;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为1.3~1.4;所述罩体的外侧覆盖散射层;所述散射层包括基体层,所述基体层的外侧均匀环设若干相互平行走向的棱柱结构;所述固定环设有一缺口,缺口处设有接头,接头上设有穿设螺栓的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为1.33~1.3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为塑料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牌识别的防眩补光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宇上官明灿罗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