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5060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换热器包括: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阀体,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阀体用于导通内管或外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为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具有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外管内流动,以实现换热;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管组件上设置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Heat exchangers,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air conditio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一种制冷系统和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考虑全年能效,但是,现有的空调系统中制冷运行所需要的换热量较大,就需要换热器的容积大,进而导致在制热过程中产生的结霜较多;并且制热模式并不需要较大的换热量,这样就导致了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对应的能耗不平衡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制冷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阀体,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阀体用于导通内管或外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为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具有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外管内流动,以实现换热;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管组件上设置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用于空调器,设置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当系统进行制冷模式时,控制阀体为导通状态,进而使得换热介质在套管组件的内管和外管均流通,以增大换热量,满足制冷运行的换热量需求;当系统进行制热运行时,控制阀体为不导通状态,阀体如果设置在内管连接的管路上则内管处于不导通的状态,阀体如果设置在外管连接的管路上,则外管处于不导通的状态;即内管和外管中有一个管路是处于不导通的状态,换热介质只在内管或外管中的一个管路内流通,进而减小了换热量,减小了结霜量,同时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进一步地,减少了翅片材料,节约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为单向阀或电磁阀。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可以为单向阀或电磁阀。采用单向阀的情况下,根据单向阀正向导通的原理,设置单向阀的位置以及导通方向,进而实现切换换热介质流经室内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采用电磁阀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管路的切换,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内管的管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外管的管口相连通。其中,换热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阀体设置于其中一侧的第一连接管的管口端或第二连接管的管口端。在该技术方案中,套管组件的内管的两端管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内管和第一连接管相连通;外管的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为笛管,上面设置有多个通孔,内管和外管的数量均为多个,通过通孔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行连通。阀体设置在换热器一侧的第一连接管的管口端或者是第二连接管的管口端,以实现对内管和外管的导通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换热量的调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通过管路依次与压缩机相连接的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室内换热器;其中,室内换热器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及室内换热器,其中室内换热器包括具有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外管内流动,以实现换热;以及设置在套管组件上的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具体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位于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的一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阀体位于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冷媒被隔离在了换热器内部管路的外面,避免了大量冷媒挤压在换热器内部,造成冷媒沉积,进而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阀体为单向阀的情况,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由室外换热器向室内换热器流动的方向。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单向阀的情况下,根据单向阀正向导通的原理,设置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由室外换热器向室内换热器流动的方向,进而实现切换换热介质流经室内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阀体为电磁阀,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磁阀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运行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电磁阀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管路的切换,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通过四通阀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系统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具体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通过在压缩机的回气口之前设置气液分离器,降低进去压缩机的气体的含液量,进而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截止阀,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截止阀,设置于四通阀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制冷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截止阀,便于安装,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导致冷媒泄漏,进而保证安装后的空调器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室外风机,设置于室外换热器侧;室内风机,设置于室内换热器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侧均设置有风机,以提升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感温包,感温包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阀体,所述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所述阀体用于导通所述内管或所述外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阀体,所述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所述阀体用于导通所述内管或所述外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单向阀或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内管的管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外管的管口相连通;其中,所述换热器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阀体设置于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口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口端。4.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通过管路依次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的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室内换热器;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其辉许永锋梁伯启董世龙张宇叶书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