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90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服务领域,公开了一种车库,车库包含:车棚;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棚的外表面;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棚内,并与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电性连接,储存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电能,并用于给车辆充电。由于贴设在车棚外面上的太阳能组件为柔性太阳能组件,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管车棚的外表面为弧形、平面或者其他任意形状,车棚上均可以设置太阳能组件,从而提高了太阳能车库的适用范围。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库
本技术涉及车辆服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库。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源,目前许多制造商会将太阳能组件应用到车棚上,通过太阳能组件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提供给电动汽车。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双玻光伏组件等硬质太阳能组件贴设在车棚上,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硬质太阳能组件不能够弯折,因此一般要求车棚的外表面必须为平面,至少贴设太阳能组件的部位必须为平面,因此提高了对车棚形状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太阳能车库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库,使得无论车棚的外形如何,均可以在车棚上贴设太阳能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库,包含:车棚;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棚的外表面;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棚内,并与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电性连接,储存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电能,并用于给车端充电。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由于贴设在车棚外面上的太阳能组件为柔性太阳能组件,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管车棚的外表面为弧形、平面或者其他任意形状,车棚上均可以设置太阳能组件,从而提高了太阳能车库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的,所述车棚包括:折叠棚架;驱动装置,与所述折叠棚架连接,驱动所述折叠棚架展开或收拢;棚体,罩住所述折叠棚架,并与所述折叠棚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于所述棚体上。由于车棚包括折叠棚架,并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折叠棚架展开或收拢,从而使得车库在停好车后,能够将车全部罩住,保护车辆,而且当折叠棚架展开后,其棚体与阳光接触的面积会增大,从而使得设置在棚体上的柔性太阳能组件能够充分吸收太阳光,进而提高产电量。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棚架包括:棚架主体,包括:第一安装侧、与所述第一安装侧相对的第二安装侧;多个骨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骨架与所述棚架主体的所述第一安装侧铰接,至少一个所述骨架与所述棚架主体的所述第二安装侧铰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与各所述骨架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骨架绕与所述棚架主体的铰接端从所述棚架主体内翻转至所述棚架主体外,或从所述棚架主体外翻转至所述棚架主体内。进一步的,所述骨架为U形框架,所述棚体为与各所述U形框架和所述棚架主体连接的柔性部件。由于棚体为柔性部件,因此棚体可随意弯折,而且当棚体设置成柔性部件后,其造价可降低,从而可降低车库的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各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贴设于所述柔性部件的任意部位。进一步的,所述骨架为扇形骨架,所述棚体包括:多个罩体;其中,所述罩体的数量与所述扇形骨架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各所述罩体分别覆盖各自所对应的所述扇形骨架,并与各自所对应的所述扇形骨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扇形骨架包括:第一U形框架、第二U形框架、连接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的连杆,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安装侧或所述第二安装侧铰接;其中,所述罩体包括多块硬质板件,各所述硬质板件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之间镂空区域,且各所述硬质板件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薄膜太阳能电池,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贴设于任意一个所述硬质板件上。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电动推杆组件,且所述电动推杆组件的数量与所述骨架的数量相同,且至少有一个电动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第一安装侧,至少有一个电动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第二安装侧;其中,设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第一安装侧的所述电动推杆组件的数量与铰接于所述棚架主体的第一安装侧的骨架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相互铰接;设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第二安装侧的所述电动推杆组件的数量与铰接于所述棚架主体第二安装侧的骨架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相互铰接;所述车库还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沿垂直于从所述第一安装侧方向至所述第二安装侧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两侧;两个第二支撑座,沿垂直于从所述第一安装侧方向至所述第二安装侧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两侧;其中,设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第一安装侧的各所述电动推杆组件还与各所述第一支撑座铰接,置于所述棚架主体的第二安装侧的各所述电动推杆组件还与各所述第二支撑座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组件包括:沿垂直于从所述第一安装侧方向至所述第二安装侧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均与所述骨架铰接;其中,各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为与所述骨架铰接的第一铰接端,另一端为与所述第一支撑座或第二支撑座铰接的第二铰接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车库的折叠棚架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车库完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折叠棚架;11、棚架主体;111、第一安装侧;112、第二安装侧;113、第一矩形板;114、顶板;12、U形框架;21、第一电动推杆;22、第二电动推杆;3、棚体;4、链条;5、薄膜太阳能电池;6、第一支撑座;7、第二支撑座;115、第一侧板;116、第二侧板;117、顶盖;100、扇形骨架;101、第一U形框架;102、第二U形框架;103、连杆;31、第一三角硬质板;32、上盖板;10、充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库,如图1所示,该车库包括:车棚、柔性太阳能组件、充电装置,其中,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在车棚的外表面上,充电装置设置在车棚内,并且与柔性太阳能组件电性连接,该充电装置能够储存柔性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电能,并且该充电装置还能够将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电能提供给车辆。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贴设在车棚外面上的太阳能组件为柔性太阳能组件,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管车棚的外表面为弧形、平面或者其他任意形状,车棚上均可以设置太阳能组件,从而提高了太阳能车库的适用范围。另外,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车棚包括:折叠棚架1、驱动装置和棚体3,其中,驱动装置与折叠棚架1连接,能够驱动折叠棚架1展开或者收拢,棚体3罩在折叠棚架1上,并且与折叠棚架1固定连接,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在该棚体3上,具体的,折叠棚架1包括:棚架主体11、多个骨架,如图1所示,棚架主体11包括:第一安装侧111、与第一安装侧111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侧112,并且,至少有一个骨架与棚架主体11的第一安装侧111铰接,至少有一个骨架与棚架主体11的第二安装侧112铰接,驱动装置与各骨架连接,并能够驱动各骨架绕与棚架主体11的铰接端从棚架主体11内翻转至棚架主体11外,或者从棚架主体11外翻转是棚架主体11内。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棚架主体11包括:第一矩形板113、与第一矩形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库,其特征在于,包含:车棚;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棚的外表面;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棚内,并与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电性连接,储存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电能,并用于给车辆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库,其特征在于,包含:车棚;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棚的外表面;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棚内,并与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电性连接,储存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电能,并用于给车辆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棚包括:折叠棚架;驱动装置,与所述折叠棚架连接,驱动所述折叠棚架展开或收拢;棚体,罩住所述折叠棚架,并与所述折叠棚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设置于所述棚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棚架包括:棚架主体,包括:第一安装侧、与所述第一安装侧相对的第二安装侧;多个骨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骨架与所述棚架主体的所述第一安装侧铰接,至少一个所述骨架与所述棚架主体的所述第二安装侧铰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与各所述骨架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骨架绕与所述棚架主体的铰接端从所述棚架主体内翻转至所述棚架主体外,或从所述棚架主体外翻转至所述棚架主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U形框架,所述棚体为与各所述U形框架和所述棚架主体连接的柔性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各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贴设于所述柔性部件的任意部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扇形骨架,所述棚体包括:多个罩体;其中,所述罩体的数量与所述扇形骨架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各所述罩体分别覆盖各自所对应的所述扇形骨架,并与各自所对应的所述扇形骨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骨架包括:第一U形框架、第二U形框架、连接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的连杆,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安装侧或所述第二安装侧铰接;其中,所述罩体包括多块硬质板件,各所述硬质板件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之间镂空区域,且各所述硬质板件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米亚索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