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晓东专利>正文

一种滚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6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滚动体1、外圈4、内圈2构成的滚动轴承,在滚动体及内外圈表面上形成一层2-20微米厚的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从而软化了滚动体1、外圈2及内圈4表面的硬度,强化了润滑、减少了磨损,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零件,尤其涉及到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在机械传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传动零件,滚动轴承一般是由合金钢制成的滚动体、内圈和外圈组合而成,滚动体夹在内圈、外圈中间,传动轴固定在内圈内,通过滚动体对外圈的相对转动,实现机械传动,在传动过程中,滚动轴承除承担高速转动外还承担压力载荷,滚动体、内圈和外圈的工作面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始终处于摩擦状态,由于受到载荷的压力,磨损十分严重,是经常更换的易损件,为了增强耐磨性,滚动体和内外圈都要经过各种热处理或表面处理以求提高其表面硬度,但是由于表面硬度提高后,其表面上的微凸体硬度也随之提高,使得滚动体与内外圈工作面之间的非正常摩损加剧,而磨损下来的硬微粒则参与磨损,使得滚动体和内外圈的磨损增大,进一步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滚动体及内外圈表面硬度大,附着油膜能力差,使得滚动轴承之间润滑性能变差,这也是一个缩短轴承使用寿命的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降低轴承强度只软化滚动体、内外圈工作表面微凸体硬度,改善轴承润滑性,提高轴承使用寿命的滚动轴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结构,对滚动轴承进行硫化处理后,在滚动体表面上、外圈工作面和内圈工作面上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硫化物层的厚度在2至20微米。本技术所述滚动轴承包括各种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硫化物层可在各种黑色金属构成的滚动体,内圈及外圈表面上形成。硫化物层具有类似于石墨的晶体结构,质地疏松、多微孔、低硬度、相当于固体润滑剂,当滚动轴承的滚动体、内外圈在高速传动时,硫化物层避免了金属间的直接接触,并且能够在载荷压力下产生晶体滑移,在滚动体及内外圈表面上起到削峰填谷作用,软化了硬的微凸体,增加了工作面的实际接触面积,使接触应力分布均匀,转动平稳,而低硬度的硫化物层不会参与磨损,大大改善了滚动体及内外圈工作面的磨损,由于硫化物层具有多微孔的结构,易于吸附润滑油,在滚动体及内外圈表面上形成均匀油膜,从而强化了滚动体与内外圈工作面之间的润滑。由于本技术采作了在滚动轴承滚动体表面表及内外圈工作面表面增加硫化物层的结构,软化了其表面的微凸体硬度,强化了滚动体内外圈之间的润滑,改善了摩擦减少了磨损,从而提高了轴承传动的综合性能,延长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从图1可看出,本技术包括滚动体1,外圈2、内圈4、硫化物层3,当对滚动轴承进行硫化处理后,在滚动体1、外圈2、内圈4的工作面表面上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硫物物层3的厚度为10微米。硫化物层可在各种经过处理的黑色金属制成的各类滚动轴承的滚动体及内外圈表面上形成。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轴承,包括滚动体(1)、外圈(4)、内圈(2),其特征在于在滚动体(1)表面上,外圈(4)工作面和内圈(2)工作面上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物层(3)的厚度为2至2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包括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滚动体1、外圈4、内圈2构成的滚动轴承,在滚动体及内外圈表面上形成一层2—20微米厚的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从而软化了滚动体1、外圈2及内圈4表面的硬度,强化了润滑、减少了磨损,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C33/30GK2391050SQ9824168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方晓东, 官明喜 申请人:方晓东, 官明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轴承,包括滚动体(1)、外圈(4)、内圈(2),其特征在于:在滚动体(1)表面上,外圈(4)工作面和内圈(2)工作面上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东官明喜
申请(专利权)人:方晓东官明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