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和分子杂交实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74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和分子杂交实验系统,涉及分子杂交实验装置技术领域。该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包括加样渗滤模块和用于给加样渗滤模块内部提供负压环境的抽滤模块;其中加样渗滤模块包括设置有样品通孔的微孔加样板,还设置有与样品通孔对应的渗滤通孔的支撑层,以及抽滤槽体;微孔加样板中设置有第一吸合单元,抽滤槽体中设置有与第一吸合单元相配合的第二吸合单元;通过配合的吸合单元吸附固定形成封闭的内腔;以及使杂交膜层和支撑层依次固定于微孔加样板下方。该装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够有效防止样品间交叉污染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的问题。

Dot Hybridization Reactor and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和分子杂交实验系统
本技术涉及分子杂交实验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和分子杂交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分子杂交技术是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常用的检测手段,核酸分子杂交是用标记的DNA或RNA为探针,以检测特定核酸序列的方法;蛋白质分子杂交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来检测特定的多肽和蛋白,分子杂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高度的特异性。斑点杂交是分子杂交技术中的一种方法,通常包含如下步骤:先将杂交膜预处理后将待测样品点样于杂交膜上,使样品中的靶分子吸附于杂交膜上,然后使用经标记物标记的分子,例如靶蛋白分子通常使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核酸分子通常使用标记物标记的探针,与杂交膜上的靶分子杂交,显色后在杂交膜上形成斑点。现有的斑点杂交技术操作费时费力,不易标准化,容易造成样品间交叉污染,而且不适用在实验室以外的临床现场进行操作,因此一种改进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是目前市场需要的。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斑点杂交反应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够有效防止样品间交叉污染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斑点杂交反应装置的分子杂交实验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包括加样渗滤模块和用于给加样渗滤模块内部提供负压环境的抽滤模块;所述加样渗滤模块包括:微孔加样板、杂交膜层、支撑层和抽滤槽体;所述微孔加样板上设置若干用于进行反应的样品通孔,所述支撑层设置与所述样品通孔对应的渗滤通孔;所述微孔加样板中设置有第一吸合单元,所述抽滤槽体中设置有与第一吸合单元相配合的第二吸合单元;所述微孔加样板和所述抽滤槽体通过第一吸合单元和第二吸合单元吸附固定后形成封闭的内腔;以及使所述杂交膜层和支撑层依次固定于微孔加样板下方,所述杂交膜层与所述微孔加样板的下表面紧密接触。优选地,所述微孔加样板设置有用于预留空间的边框凸缘,所述空间用于至少容纳杂交膜层和支撑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合单元和所述第二吸合单元分别独立的包括若干磁铁单元、若干电磁铁单元和若干与磁性物质相吸附的金属单元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微孔加样板设置有48个样品通孔或96个样品通孔;所述样品通孔呈行列式排布。优选地,所述支撑层上设置沿渗滤通孔圆周方向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面向微孔加样板方向。优选地,所述杂交膜层和支撑层之间还包括密封垫层,所述密封垫层上设置有与所述样品通孔对应的通孔。优选地,所述抽滤槽体内的凹槽的横截面积随着远离微孔加样板的方向减小。优选地,所述斑点杂交反应装置还包括恒温孵育槽,所述恒温孵育槽内嵌有薄膜加热模块和PID控温模块。优选地,所述斑点杂交反应装置还包括成像模块。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分子杂交实验系统,该分子杂交实验系统包含上述斑点杂交反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在微孔加样板和抽滤槽体中设置配合的吸合单元,一方面使微孔加样板和抽滤槽体固定的更紧密,使微孔加样板和抽滤槽体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不容易漏液和漏气,保证了抽滤的效果,并且简化了组装过程,节省装配时间;另一方面还使微孔加样板的下表面、杂交膜层和支撑层之间更加紧密的贴付,使样品通孔中的样品不易从微孔加样板与杂交膜层的缝隙中泄露,避免了样品间的交叉污染,提升了检测的准确度。本技术提供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可以一体化的完成样品的反应并在杂交膜层上形成斑点,中间无需更换反应场所,实现了斑点杂交在一体化微型反应器上的标准化操作。且该装置体积小,抽滤系统可协助杂交斑点快速形成,便于实验人员快速检测的需要;并且该斑点杂交反应装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可直接连接220V交流电源或车载电源进行检测,对检测环境及设备条件要求较低。基于上述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斑点杂交反应装置的分子杂交实验系统,具有上述斑点杂交反应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微孔加样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加样渗滤模块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4为使用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检测样品得到的杂交斑点。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加样渗滤模块的截面示意图。图标:100-加样渗滤模块;110-微孔加样板;111-样品通孔;112-边框凸缘;113-第一磁铁片;120-杂交膜层;130-滤纸层;140-密封垫层;150-支撑层;151-环状凸缘;160-抽滤槽体;161-凹槽;162-抽滤孔;163-第二磁铁片;210-无油真空泵;220-压力表;230-抽滤管路;231-抽滤开关;300-恒温孵育槽;310-液晶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斑点杂交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加样渗滤模块,加样渗滤模块主要由微孔加样板、杂交膜层、支撑层和抽滤槽体组成。所述微孔加样板上设置若干用于进行反应的样品通孔,所述支撑层设置有所述样品通孔对应的渗滤通孔,以使样品抽滤时样品中的液体部分可以顺利通过杂交膜流出。所述微孔加样板中设置有第一吸合单元,所述抽滤槽体中设置有与第一吸合单元相配合的第二吸合单元。相互配合的第一吸合单元和第二吸合单元的作用一方面是使微孔加样板和抽滤槽体的接触面通过吸附作用紧密接触,固定后形成封闭的内腔。使用吸合单元固定微孔加样板和抽滤槽体,可使微孔加样板和抽滤槽体的接触面紧密相贴,不留缝隙,避免使用抽滤装置为所述封闭的内腔提供负压环境时漏气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样渗滤模块和用于给加样渗滤模块内部提供负压环境的抽滤模块;所述加样渗滤模块包括:微孔加样板、杂交膜层、支撑层和抽滤槽体;所述微孔加样板上设置若干用于进行反应的样品通孔,所述支撑层设置与所述样品通孔对应的渗滤通孔;所述微孔加样板中设置有第一吸合单元,所述抽滤槽体中设置有与第一吸合单元相配合的第二吸合单元;所述微孔加样板和所述抽滤槽体通过第一吸合单元和第二吸合单元吸附固定后形成封闭的内腔;以及使所述杂交膜层和支撑层依次固定于微孔加样板下方,所述杂交膜层与所述微孔加样板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样渗滤模块和用于给加样渗滤模块内部提供负压环境的抽滤模块;所述加样渗滤模块包括:微孔加样板、杂交膜层、支撑层和抽滤槽体;所述微孔加样板上设置若干用于进行反应的样品通孔,所述支撑层设置与所述样品通孔对应的渗滤通孔;所述微孔加样板中设置有第一吸合单元,所述抽滤槽体中设置有与第一吸合单元相配合的第二吸合单元;所述微孔加样板和所述抽滤槽体通过第一吸合单元和第二吸合单元吸附固定后形成封闭的内腔;以及使所述杂交膜层和支撑层依次固定于微孔加样板下方,所述杂交膜层与所述微孔加样板的下表面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加样板设置有用于预留空间的边框凸缘,所述空间用于至少容纳杂交膜层和支撑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点杂交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合单元和所述第二吸合单元分别独立的包括若干磁铁单元、若干电磁铁单元和若干与磁性物质相吸附的金属单元中的一种或几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笋王遵宝徐龙飞潘晓梅李俊辉李延涛候玉珍田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