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微杆菌及其在转化芦苇秸秆水解物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611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微杆菌及其在转化芦苇秸秆水解物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该微杆菌分类命名为解单端孢菌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richothecenolyticum BWL109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436。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步骤是:将菌株接种于种子液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制备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比例转接至以650mL/L芦苇秸秆水解物为唯一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30℃恒温摇床培养;发酵液离心,收集上清液用作液体微生物絮凝剂;向液体微生物絮凝剂中加入2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离心收集沉淀物,冷冻干燥得到固体微生物絮凝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杆菌可以耐受高浓度的芦苇秸秆水解物,同时可以利用芦苇秸秆水解物中丰富的还原糖作为唯一碳源发酵生产微生物絮凝剂,产量最高可以达到7.53g/L,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A Microbacterium st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bial flocculant from hydrolysate of reed str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微杆菌及其在转化芦苇秸秆水解物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絮凝剂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微杆菌及其在转化芦苇秸秆水解物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的量巨大,每年产生的各类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约6-7亿吨,主要用作农业废弃物还田,农村生活燃料,或作为动物饲料和造纸工业的原材料等,其余大部分多作为农业废弃物堆放在田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物质资源的浪费。这些农业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可以通过热酸水解获得还原糖,进而作为微生物的发酵碳源生产高附加值微生物代谢产品,变废为宝。絮凝法是利用絮凝剂与水体中悬浮颗粒间发生理化作用,使不易沉降的细微颗粒凝集沉降,从而达到固液快速分离的目的。絮凝剂主要分为无机絮凝剂,如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例如聚乙烯亚胺、聚丙烯酰胺等,以及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如壳聚糖和微生物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等。微生物絮凝剂是新型的第三代絮凝剂,是由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等,具有絮凝活性高,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对pH波动不明感等优点。尤其是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微杆菌,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解单端孢菌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richothecenolyticum BWL109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7年7月1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43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微杆菌,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解单端孢菌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trichothecenolyticumBWL109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7年7月17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4436。2.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杆菌在转化芦苇秸秆水解物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杆菌在转化芦苇秸秆水解物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芦苇秸秆粉碎,用60目的网筛筛选后,按100g/L的浓度将芦苇秸秆粉加入到1.7%(W/W)的H2SO4溶液中,在121℃条件下水解120min,冷却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并用Ca(OH)2调节pH至7.0,再次离心,收集上清液,得到芦苇秸秆水解物用作后续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步骤2、将菌种MicrobacteriumtrichothecenolyticumBWL1091接种到种子液培养基中,180rpm,37℃摇床培养18-20h,制备种子液;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种子液按1%的比例转接到以芦苇秸秆水解物作为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杰刘燕徐涛刘聪孙地朱静榕蒋虹武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