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26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其包括主平台、辅助平台、水平导轨、检修出口道岔、检修轨道、检修入口弯道、吊装轨道和至少一套电动导链,所述主平台和辅助平台分别设置在检修轨道的两侧,所述检修轨道的首端与检修入口弯道连接,尾端通过检修出口道岔与垂直于检修轨道的水平导轨连接,所述水平导轨的一端固定在主平台上部,所述吊装轨道位于检修轨道上方,吊装轨道的两端分别由主平台和辅助平台上的支撑架支撑,所述电动导链安装在吊装轨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动导链吊装C形钩的钩体,不仅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吊装效率,而且吊装过程中维修人员不用靠近悬空状态的钩体,从而完全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A Maintenance Platform for Suspension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维修平台,该维修平台可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维修效率,属于输送

技术介绍
积放式悬挂输送机是现代化大规模流水生产作业中使用的一种智能化输送设备,可用于成件物品的输送、定位、分检、储存、工艺加工和自动装卸等复杂的输送功能,其布局方式自由灵活,占地面积小,应用很广泛。C形钩是悬挂输送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运输产品的载具,每套C形钩均由前小车、中小车、后小车、载荷梁、销轴、吊板、偏位支撑块、钩体等零部件组成,其中偏位支撑块属于易损件,每三个月左右就要更换一次,其他部件也时常需要检查、维护,更换偏位支撑块时需要将钩体脱离,钩体重量高达1.3吨,现有的维修平台只是为维修C形钩提供了一处专用的场地,拆装钩体时需要人工用导链完成吊装,移动脱离钩体后的部分时需要多次人工用长杆拨动检修出口道岔的岔舌,操作过程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申请号为201310197005.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盘条悬挂输送机C型钩总成拆装方法,该方法可缩短操作时间,降低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安全保障方面也有所提高,但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且使用该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需要额外增加小车吊装轨道、可移动的检修平台、主载荷梁摆放架、附载荷梁摆放架等多套专用设备,导致维修成本大幅增加,因此仍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操作安全的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以提高输送机维修效率,降低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构成中包括主平台、辅助平台、水平导轨、检修出口道岔、检修轨道、检修入口弯道、吊装轨道和至少一套电动导链,所述主平台和辅助平台分别设置在检修轨道的两侧,所述检修轨道的首端与检修入口弯道连接,尾端通过检修出口道岔与垂直于检修轨道的水平导轨连接,所述水平导轨的一端固定在主平台上部,所述吊装轨道位于检修轨道上方,吊装轨道的两端分别由主平台和辅助平台上的支撑架支撑,所述电动导链安装在吊装轨道上。上述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所述检修出口道岔的岔舌由气缸驱动。上述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所述主平台与辅助平台之间通过过桥梯连接。上述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所述主平台、辅助平台、水平导轨、检修轨道和检修入口弯道均通过支架架设在地面上方。上述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所述检修轨道位于辅助平台上方的一端为封闭端,位于主平台上方的一端为开放端。上述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所述主平台的一侧设有扶梯。本专利技术利用电动导链吊装C形钩的钩体,不仅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钩体吊装效率,而且吊装过程中维修人员不用靠近悬空状态的钩体,从而完全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本专利技术采用气动检修出口道岔,切换岔舌的工作位置只需拨动气路单元上的旋钮即可,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的安全性。此外,本维修平台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可靠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各标号为:1、支架,2、主平台,3、辅助平台,4、水平导轨,5、检修出口道岔,6、过桥梯,7、检修轨道,8、检修入口弯道,9、电动导链,10、吊装轨道,11、扶梯,12、C形钩,13、钩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该维修平台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支架1、主平台2、辅助平台3、扶梯11、过桥梯6、检修轨道7、检修入口弯道8、检修出口道岔5、水平导轨4、吊装轨道10、支撑架和至少一套电动导链9,吊装轨道10设置在检修轨道7靠近检修入口弯道8侧的正上方,吊装轨道10整体与地面平行,且与检修轨道7垂直,高度高于检修轨道7,在检修轨道7的辅助平台3一侧延展长度等于2米,且端部封闭,在检修轨道7的主平台2一侧延展长度等于3米,端部开放,吊装轨道10与主平台2和辅助平台3之间通过支撑架固定,电动导链9沿吊装轨道10水平移动,与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的其他部位无干涉,电动导链9非工作状态时的最低处高于检修轨道7的最高处,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还包括气缸、高压风管路和气路单元,气缸与检修出口道岔5的岔舌铰接,气缸动作时带动检修出口道岔5的岔舌完成切换工作位置的动作,高压风管路给气缸提供动力源,气路单元用于控制气缸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电动导链9为一套,但是采用两套或更多套电动导链9吊装时调整钩体13会更方便,缺点是改造成本提高,操作时控制比较复杂。在不产生干涉的前提下,吊装轨道10两侧延展长度可以增加,以提高电动导链9的活动范围。本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的使用方法:A:将待修C形钩12由检修入口弯道8推入检修轨道7,使C形钩12的钩体13位于吊装轨道10的正下方;B:将电动导链9移动至钩体13正上方,调节导链长度;C:将钩体13固定到电动导链9上;D:用电动导链9使钩体13悬空,偏位支撑块不再受力;E:断开钩体13与C形钩12其他部位的连接;F:操作电动导链9使钩体13落到地面上;G:将除钩体13以外的C形钩12其他部分沿检修轨道7和检修出口道岔5移动至完全脱离检修出口道岔5的岔舌以后的位置;H:操作气路单元使岔舌切换至打开位置;I:将除钩体13以外的C形钩12其他部分沿检修出口道岔5和水平导轨4移至主平台2上方区域;J:修理或更换除钩体13以外的C形钩12其他部分;K:将修复后的除钩体13以外的C形钩12其他部分沿水平导轨4和检修出口道岔5移至完全脱离检修出口道岔5的岔舌以后的位置;L:操作气路单元使岔舌切换至闭合位置;M:将修复后的除钩体13以外的C形钩12其他部分沿检修出口道岔5和检修轨道7移至钩体13的正上方;N:重新连接钩体13与C形钩12其他部位;O:电动导链9复位,将维修后的C形钩12沿检修轨道7和检修出口道岔5推出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上述维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始终不用靠近悬空状态的钩体13下方,完全消除了安全隐患,起降钩体13的过程由原来的人工改为电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切换检修出口道岔5的岔舌工作位置也只需拨动气路单元上的旋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本维修平台可在原有检修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小范围的改动制成,改造成本低,取得了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操作难度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对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附图中也表示或标示出了一些具体的结构,但在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仍可采用其他类似结构或通过对上述结构的局部形状进行改进来实现,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应认为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的不具有实质性特点的变化,应当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构成中包括主平台(2)、辅助平台(3)、水平导轨(4)、检修出口道岔(5)、检修轨道(7)、检修入口弯道(8)、吊装轨道(10)和至少一套电动导链(9),所述主平台(2)和辅助平台(3)分别设置在检修轨道(7)的两侧,所述检修轨道(7)的首端与检修入口弯道(8)连接,尾端通过检修出口道岔(5)与垂直于检修轨道(7)的水平导轨(4)连接,所述水平导轨(4)的一端固定在主平台(2)上部,所述吊装轨道(10)位于检修轨道(7)上方,吊装轨道(10)的两端分别由主平台(2)和辅助平台(3)上的支撑架支撑,所述电动导链(9)安装在吊装轨道(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输送机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构成中包括主平台(2)、辅助平台(3)、水平导轨(4)、检修出口道岔(5)、检修轨道(7)、检修入口弯道(8)、吊装轨道(10)和至少一套电动导链(9),所述主平台(2)和辅助平台(3)分别设置在检修轨道(7)的两侧,所述检修轨道(7)的首端与检修入口弯道(8)连接,尾端通过检修出口道岔(5)与垂直于检修轨道(7)的水平导轨(4)连接,所述水平导轨(4)的一端固定在主平台(2)上部,所述吊装轨道(10)位于检修轨道(7)上方,吊装轨道(10)的两端分别由主平台(2)和辅助平台(3)上的支撑架支撑,所述电动导链(9)安装在吊装轨道(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昊杨海军周志勇刘兴军冯亮张彦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