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420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包括耐高压舱和逃生舱,逃生舱上设有逃生门,逃生门上设有进水阀,逃生舱里设置有盘设在绞盘上的耐高压管,耐高压管的一端设置有浮体,耐高压管与浮体连通,浮体上设置有进气门;浮体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发生危险时,人员进入耐高压舱,耐高压舱沉底后,打开进水阀进水,逃生舱内外压力相同时,打开逃生门耐高压管浮出逃生舱。耐高压管浮到水面后进气门打开,空气进入耐高压管,实现空气补充;浮体上面的自救组件,发出求救信号,让搜救队能够快速发现位置,以便及时营救。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耐高压管发射求救信号,补充空气等,实现自救逃生。

Inflatable Self-rescue System for Seabed High Pressur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搜救
,尤其涉及一种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
技术介绍
世界各地总有沉船事件发生,一旦发生沉船事件各国都第一时间,进行搜救。但是,因海域面积比较大,海底比较深压力大,海底环境比较复杂,发生沉船自救非常困难。现有的船上,大多配备了救生船,但是救生船仅适用未沉船之前使用,一旦船沉入海底,仍然无法自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该系统利用耐高压管发射求救信号、补充空气等,从而实现自救逃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包括设在船舶或潜水艇上的耐高压舱,与所述耐高压舱并排设置的逃生舱,所述逃生舱和所述耐高压舱之间设置有救生门;所述逃生舱上设置有逃生门,所述逃生门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逃生舱里设置有耐高压管,所述耐高压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环,所述耐高压管的长度大于海水深度;所述耐高压管盘设在绞盘上,所述耐高压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浮体,所述耐高压管与所述浮体连通,所述浮体上设置有进气门,所述进气门在海水的压迫下关闭在水面打开;所述浮体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优选方式为,所述求救组件为设在所述浮体上的求救标识。优选方式为,所述求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浮体上的信号发射端,设在所述耐高压舱内的信号发射单元,以及电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和所述信号发射单元的线缆,所述线缆设在所述耐高压管上。优选方式为,所述耐高压舱内设置有电池、动力装置、食物和/或氧气罐。优选方式为,所述求救组件为设在所述浮体上的求救灯。优选方式为,所述浮体上设置打气泵。优选方式为,所述耐高压舱内设置有抽气泵。优选方式为,所述逃生舱上设有排水泵。优选方式为,所述支撑环为钢环或由尼龙或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优选方式为,所述管体由高分子合成材料、橡胶或高抗压塑料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包括耐高压舱和逃生舱,其中逃生舱上设置有逃生门,逃生门上设置有进水阀;同时逃生舱里设置有盘设在绞盘上的耐高压管,耐高压管包括管体,管体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环,耐高压管的长度大于海水深度;耐高压管的一端设置有浮体,且耐高压管与浮体连通,浮体上设置有进气门,该进气门在海水的压迫下关闭在水面打开。发生危险时,人员进入耐高压舱,当耐高压舱沉到海底后,打开进水阀进水,当逃生舱内外压力相同时,打开逃生门,浮体拉着耐高压管从逃生门浮出,绞盘慢慢转动释放耐高压管。当浮体浮到水面后,浮体上的进气门失去海水压力而打开,空气会进入耐高压管,留在耐高压舱内的人员利用耐高压管补充空气等,延长了存活时间,为营救争取了时间。同时浮体上面的自救组件,发出求救信号,让搜救队能够快速发现耐高压舱的位置,以便及时营救。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利用耐高压管发射求救信号、补充空气等,从而实现了自救逃生。附图说明图1是设置耐高压舱的潜水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的自救管浮到海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耐高压管在逃生舱内进水阀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耐高压舱,10-救生门,2-耐高压管,3-浮体,4-线缆,5-信号发射端,6-逃生舱,60-逃生门,7-绞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包括设在船舶或潜水艇上的耐高压舱1,与耐高压舱1并排设置的逃生舱6,逃生舱6和耐高压舱1之间设置有救生门10。其中逃生舱6上设置有逃生门60,逃生门60上设置进水阀(图中省略未画);逃生舱1里设置有耐高压管2,耐高压管2包括由高分子合成材料、橡胶或高抗压塑料制成的管体,管体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环,支撑环为钢环或由尼龙或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此结构的耐高压管2不容易被海水压扁,以便空气、流体食物、水等经过耐高压管2进入沉在海底的逃生舱6内,且耐高压管2的长度大于海水深度;耐高压管2的一端盘设在绞盘7上,此绞盘7可固定在逃生舱6内,由设在耐高压舱1内的动力装置驱动,也可由人转动。耐高压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浮体3,耐高压管2与浮体3连通,浮体3上设置有进气门(图中省略未画),进气门在海水的压迫下关闭在水面打开,或者在浮体3上设置进气阀,该进气阀通过线缆与电池电连接,当浮体3浮到水面后,自动打开;浮体3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投入使用后,当发生危险时,人员进入耐高压舱1,当耐高压舱1沉到海底后,打开逃生门60上的进水阀进水,浮体3带着耐高压管2的一端浮在水面上。当逃生舱6内外压力相同时,打开逃生门60,浮体3带着耐高压管2从逃生门60浮出,同时绞盘7转动慢慢释放耐高压管2。关闭逃生门60,利用设在逃生舱6上的排水泵将水排出,便于人员进入逃生舱6,当逃生舱6上设置排水泵时,可在逃生门60上设置通孔,该通孔内设置耐高压管2,这样,逃生舱6内的水排出后,人员打开救生门10进入逃生舱6内,从耐高压管2的另一端获取空气、流体食物等。当未设置排水泵时,可直接设置一个补充管,该补充管一端与耐高压管2连接,另一端伸入到耐高压舱1内,人员可在耐高压舱1内接收空气、流体食物和水等。当浮体3浮到水面后,浮体3上的进气门失去海水压力而打开,空气会经过浮体3、耐高压管2进入到逃生舱6,从而延长了存活的时间,为营救争取了时间。同时浮体3上面的自救组件,发出求救信号,让搜救队能够快速发现耐高压舱1的位置,以便及时营救。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利用耐高压管发射求救信号、补充空气等,从而实现了自救逃生。求救组件为设在浮体3上的求救标识,该求救标识可为印制在浮体3上的“SOS”文字,或者,涂在浮体3上的防水的反光漆,通过反射太阳光引起注意。如图2所示,求救组件还可包括设在浮体3上的信号发射端5,设在耐高压舱1内的信号发射单元,以及电连接信号发射端5和信号发射单元的线缆4,线缆4设在耐高压管2上。这样,在耐高压舱1操作信号发射单元,生成求救信号通过线缆4传输给信号发射端5,该信号发射端5利用无线传输发射出去。此处信号发射端5可为卫星天线等。进一步的,耐高压舱1内设置有电池、动力装置、食物和/或氧气罐。食物和氧气罐供耐高压舱1内的人生存,增加生存的机率。上述信号发射端5、信号发射单元可由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单片机电路以及人机交互模块构成,因为现有技术购买后直接使用即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求救组件为设在浮体3上的求救灯(图中省略未画),该求救灯通过线缆4与电池电连接,使其发光,尤其在夜晚更容易吸引搜救队的注意力,增加救援机会。浮体3上设置打气泵(图中省略未画),通过该打气泵给耐高压管2内打气,使海面的空气被打入耐高压管2内,进一步延长了存活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耐高压舱1内设置有抽气泵(图中省略未画),通过该抽气泵将水面上的空气抽人耐高压管2内,或者将耐高压舱1内的空气抽入耐高压管2内,防止耐高压管2内堵住。另外,救生门10、逃生门60均采用标准设计,以便对接。耐高压舱1和逃生舱2可由钢铁、高分子合成材料或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船舶或潜水艇上的耐高压舱,与所述耐高压舱并排设置的逃生舱,所述逃生舱和所述耐高压舱之间设置有救生门;所述逃生舱上设置有逃生门,所述逃生门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逃生舱里设置有耐高压管,所述耐高压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环,所述耐高压管的长度大于海水深度;所述耐高压管盘设在绞盘上,所述耐高压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浮体,所述耐高压管与所述浮体连通,所述浮体上设置有进气门,所述进气门在海水的压迫下关闭在水面打开;所述浮体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船舶或潜水艇上的耐高压舱,与所述耐高压舱并排设置的逃生舱,所述逃生舱和所述耐高压舱之间设置有救生门;所述逃生舱上设置有逃生门,所述逃生门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逃生舱里设置有耐高压管,所述耐高压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环,所述耐高压管的长度大于海水深度;所述耐高压管盘设在绞盘上,所述耐高压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浮体,所述耐高压管与所述浮体连通,所述浮体上设置有进气门,所述进气门在海水的压迫下关闭在水面打开;所述浮体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求救组件为设在所述浮体上的求救标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高压管充气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求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浮体上的信号发射端,设在所述耐高压舱内的信号发射单元,以及电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立韩文泉高玉涵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新力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