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463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42
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涉及风力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垂直固定设置的包覆筒壳,包覆筒壳内竖直转动安装有动力叶片,包覆筒壳的周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进风口,相邻的进风口之间固接有弧形引风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装置受限于其导风结构,使得进入的风,易从蓄能罩的端部涌出,降低了风的动能,影响了对叶片的驱动;以及多股风在进入蓄能罩的进风口前,易出现相互抵消的作用,无法实现对风的动能进行充分利用的问题。能进行充分利用的问题。能进行充分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语言中有一个名词,叫“穿堂风”表示由于周围建筑的阻挡,此处的风大凉快,这也是本专利技术技术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使穿过的风的流速加快,只有有效的阻挡,才能使风在特定路径通过时聚集能量,使流动的速度加快,但是现有的风能利用技术中,对自然风既没有有效的阻挡,也没有采取能量汇聚的手段,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CN202391659U的专利,该方案的活动叶片固定连接在三角绞链上,三角绞链的支座固定连接在立式转筒上,立式转筒通过轴承装在轴上,立式转筒内装有支承架、齿条、齿轮传动装置和发电机,齿条固定在立式转筒的内圆周上,立式转筒通过轴固定在风机架上。该技术不受场地限制,可建在高坡上,也可建在平地,迎风面大,对风量要求不大。发电较稳定,发出的电量较一般的风电装置要大得多。
[0004]但是现有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0005]第一,该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沿竖向转动设置,受限于风向,使得吹风易同时作用于相对的叶片上,由于叶片按照固定方向转动,使得易抵消部分风力,影响叶片转动速度,降低了发电效率。
[0006]第二,现有的风力发电装置受限于其导风结构,使得进入的风,易从蓄能罩的端部涌出,降低了风的动能,影响了对叶片的驱动。
[0007]第三,现有的风力发电装置,由于发电装置的固定位置,受遮挡物遮挡,这就造成了不同高度风的风力不同,多股不同风力的风在进入蓄能罩的进风口前,易出现相互抵消的作用,无法实现对风的动能进行充分利用。
[0008]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装置受限于其导风结构,使得进入的风,易从蓄能罩的端部涌出,降低了风的动能,影响了对叶片的驱动;以及多股风在进入蓄能罩的进风口前,易出现相互抵消的作用,无法实现对风的动能进行充分利用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包括垂直固定设置的包覆筒壳,所述包覆筒壳内竖直转动安装有动力叶片,所述包覆筒壳的周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进风口,相邻的所述进风口之间固接有弧形引风墙。
[001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相邻的所述弧形引风墙之间由上到下水平并列固接有若干个导风层。
[001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弧形引风墙处于内端部的两侧壁分别与相邻的所述进
风口的相对边沿相平齐。
[0014]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弧形引风墙的厚度由内向外呈递减式设置。
[0015]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弧形引风墙其中一侧壁的弧度大于另一侧壁的弧度,弧度大的侧壁为挡风面,弧度小的侧壁为顺风面。
[0016]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相邻的所述导风层之间并列固接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固定桩。
[0017]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包覆筒壳的上下两端口分别固接有端板。
[0018]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动力叶片包括竖直转动安装于所述包覆筒壳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周壁上围设有至少三个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拨片。
[0019]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风口相对侧边沿的开口间距小于相邻的拨片外端部间距。
[0020]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拨片包括固接于所述转轴上的框体,所述框体上包覆有纤维布。
[0021]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框体内还设有利用钢网或者绳网组成的加强筋。
[002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弧形引风墙包括固接于所述包覆筒壳外壁上的框架,所述框架上也包覆有纤维布。
[002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框架内也设有利用钢网或者绳网组成的加强筋。
[0024]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包覆筒壳的下端部固定有底座。
[0025]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底座内固定有与所述转轴相连接的发电机。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其中通过包覆筒壳上设置至少三个进风口,可以吸收所有来向的风,使风穿过进风口带动动力叶片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提高了发电效率;
[0028]其中设置包覆筒壳实现了来风从一侧的进风口进入后,作用于相对的叶片上,带动动力叶片旋转,而其它叶片则位于包覆筒壳内,使得来风不会同时作用于其它叶片上,不会出现抵消风力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动力叶片的转动速度;
[0029]并且通过设置对应进风口数量的弧形引风墙,弧形引风墙的两侧壁分别与相邻的进风口的相对边沿相平齐,实现了将来风利用弧形引风墙直接导入至进风口内,降低了对风动能的消耗,实现加大了进风口的吃风量,增大了驱动动力叶片转动的动能;
[0030]并且通过包覆筒壳的上下两端口分别固接有端板,可以克服进入的风与叶片相抵后,从包覆筒壳两端涌出的问题;
[0031]通过设置若干个导风层,实现了对风进行导向,使风平行进入至包覆筒壳内,克服相互的干扰,防止因多股风导致动力相互抵消的现象,分层后的发电量与不分层的发电量至少提高1.5倍以上;
[0032]通过固定设置弧形引风墙,对风聚能,实现了缩小动力叶片的体积,实现降低了建造成本,而传统发电叶片因不具备弧形引风墙,其需要更大的风力驱动其转动,往往需要将叶片制作的很大,而本专利技术则是降低了动力叶片的体积,这就直接节省了成本;
[0033]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弧形引风墙收集风能,使风能从自然环境中的较小风速,穿过预先设置的风道中,其能量实现集中做功,带动转轴的动力叶片做功,达到更大的发电作用;
[0034]分层则是对风速穿过的一种强化手段,众所周知,高层风和底层风的能量大小不
同,为了防止高层风进入底层,所以就用分层分压的方式,使风进入做功状态,而不是使风上下调和后再进入做功;
[0035]本专利技术中的遮挡,采用了两种遮挡技术,其一是通过弧形引风墙把自然界的慢速风收集汇集起来,让它从低速状态、散漫状态像“穿堂风”一样,在喇叭口状的设施中将能量集中起来,通过做功后释放;其二是通过包覆筒壳对动力叶片的回转时的有效阻挡,进风口相对侧边沿的开口间距小于相邻的拨片外端部间距,使叶片正向旋转时做功,而反向旋转时不做功,这样能达到更好的做功效果,众所周知,做功的力分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要想节能和到更好的做功效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作用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克服反作用力的影响,对部分叶片的遮挡,就是对反作用力的克服,这种遮挡效果越好,作用力的发挥也就越好;
[0036]本装置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且结构简单,质量轻,通过底座固定于平台上,便可以实现对该发电装置进行固定,建造快速,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固定设置的包覆筒壳(1),所述包覆筒壳(1)内竖直转动安装有动力叶片,所述包覆筒壳(1)的周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进风口(2),相邻的所述进风口(2)之间固接有弧形引风墙(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弧形引风墙(3)之间由上到下水平并列固接有若干个导风层(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引风墙(3)处于内端部的两侧壁分别与相邻的所述进风口(2)的相对边沿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引风墙(3)的厚度由内向外呈递减式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聚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引风墙(3)其中一侧壁的弧度大于另一侧壁的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立褚洪永李云鹏王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新力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