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4152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包括充电枪、充电接头和电子水泵,充电枪设有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一流道环,第一流道环包括多个流道组,流道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充电接头设有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二流道环,第二流道环包括多个输液流道和排液流道,所有输液流道连接散热器,散热器连接电子水泵,电子水泵连接所有排液流道,充电枪插接充电接头,且使每一进液流道连接一输液流道,每一出液流道连接一排液流道,电子水泵用于抽吸散热器内的冷却液形成冷却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接触部分冷却降热,解决了充电短路或接触不良问题。

A Cooling System for Charging Port of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快速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逐年提升,对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要求逐步提高;目前,GB/T可以承受950V和250A的电流,总功率为237.5kW。根据行业发展预计2020年会推出电压为1500V和600A,总功率达900kw的快充充电桩,将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随着快速充电的要求提升和充电插头的频繁使用,可能导致充电接头处表面氧化或接触不紧,过大的电流和电压会导致插头处发热,发热时间过长会致使插头短路或接触不良,损害充电设备和车辆,甚至引起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所述电动汽车设有动力电池和为所述动力电池散热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容置冷却液,所述系统包括充电枪、充电接头和电子水泵,所述充电接头和所述电子水泵均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所述充电枪设有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所述正极插脚和所述负极插脚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一流道环,所述第一流道环包括多个流道组,每一所述流道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充电接头设有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二流道环,所述第二流道环包括多个输液流道和多个排液流道,所有输液流道连接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管道连接所述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连接所有排液流道,所述充电枪的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分别插接所述充电接头的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且两所述第一流道环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二流道环,使每一所述进液流道连接一输液流道,每一所述出液流道连接一所述排液流道,所述电子水泵用于抽吸所述散热器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输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所述出液流道和所述排液流道形成冷却循环。进一步地,包括ECU,所述充电接头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ECU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子水泵,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充电接头的温度,所述ECU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功率。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池内部设有冷却管路,所述电子水泵通过三通节流阀连接所有排液流道,且所述三通节流阀连接所述冷却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环的所有进液流道和所有出液流道排列为环绕所述正极插脚或所述负极插脚的一个圆环,且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进液流道与其相邻一所述出液流道形成所述流道组。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枪连接充电桩。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在充电枪内部充电电极周围设置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在充电接口内部设置输液流道和排液流道,输液流道、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排液流道冷却循环,多个冷却循环包围充电枪和充电接头的接触部位,在对电动汽车充电时,可对接触部分即时冷却散热,持续降热,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短路或接触不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充电枪1的示意图。图中:1-充电枪、2-充电接头、3-电子水泵、4-动力电池、5-散热器、6-三通节流阀、7-充电桩、8-正极插脚、9-负极插脚、10-第一流道环、11-进液流道、12-出液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所述电动汽车设有动力电池4和为所述动力电池散热4的散热器5,所述散热器5内容置冷却液,所述系统包括充电枪1、充电接头2和电子水泵3。请参考图2,所述充电枪1设有正极插脚8和负极插脚9,所述正极插脚8和所述负极插脚9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一流道环10,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脚8周围包裹着环形绝缘塑料包裹部,所述第一流道环10包括设置于所述包裹部内部的多个流道组,每一所述流道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流道11和出液流道12,所述第一流道环的所有进液流道11和所有出液流道12排列为环绕所述正极插脚8的一个圆环,且所述进液流道11和所述出液流道12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进液流道11与其相邻一所述出液流道形12成所述流道组。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枪1连接充电桩7,所述充电桩7作为供电电源。所述充电接头2和所述电子水泵3均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所述充电接头2设有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连接所述动力电池4,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二流道环,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插孔的周围为环形绝缘塑料环绕部,所述第二流道环设置于所述环绕部内部,所述第二流道环包括多个输液流道和多个排液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环的所有输液流道和所有排液流道排列为环绕所述正极插孔的一个圆环,且所述输液流道和所述排液流道间隔设置。所有输液流道连接所述散热器5,所述散热器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电子水泵3,所述电子水泵3连接所有排液流道,所述充电枪1的正极插脚8和负极插脚9分别插接所述充电接头2的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且两所述第一流道环10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二流道环,使每一所述进液流道11连接一所述输液流道,每一所述出液流道12连接一所述排液流道,这里所述进液流道11与所述输液流道之间,以及出液流道12和所述排液流道之间,均可采用插接且保持连接处密封,所述电子水泵3用于抽吸所述散热器5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依次流经一所述输液流道、一所述进液流道11、一所述出液流道12和一所述排液流道形成一冷却循环,这样在所述充电枪1和所述充电接头2的接触部分的周围环绕有多个冷却循环,即时冷却散热,持续降热,防止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发生短路或接触不良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4内部设有冷却管路,所述电子水泵3通过三通节流阀6连接所有排液流道,且所述三通节流阀6连接所述冷却管路,通过所述三通节流阀6调节所述冷却循环内冷却液流速以及所述冷却管路内部的冷却液流速,进而控制所述冷却循环和所述动力电池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还包括ECU,所述充电接头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ECU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子水泵3,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充电接头2的温度,所述ECU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功率,来满足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时所述充电接头2和所述充电枪1接触部位的冷却散热需求。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所述电动汽车设有动力电池和为所述动力电池散热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容置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充电枪、充电接头和电子水泵,所述充电接头和所述电子水泵均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所述充电枪设有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所述正极插脚和所述负极插脚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一流道环,所述第一流道环包括多个流道组,每一所述流道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充电接头设有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二流道环,所述第二流道环包括多个输液流道和多个排液流道,所有输液流道连接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管道连接所述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连接所有排液流道,所述充电枪的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分别插接所述充电接头的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且两所述第一流道环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二流道环,使每一所述进液流道连接一输液流道,每一所述出液流道连接一所述排液流道,所述电子水泵用于抽吸所述散热器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输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所述出液流道和所述排液流道形成冷却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所述电动汽车设有动力电池和为所述动力电池散热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容置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充电枪、充电接头和电子水泵,所述充电接头和所述电子水泵均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所述充电枪设有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所述正极插脚和所述负极插脚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一流道环,所述第一流道环包括多个流道组,每一所述流道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充电接头设有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周围设有相同的第二流道环,所述第二流道环包括多个输液流道和多个排液流道,所有输液流道连接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管道连接所述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连接所有排液流道,所述充电枪的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分别插接所述充电接头的正极插孔和所述负极插孔,且两所述第一流道环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二流道环,使每一所述进液流道连接一输液流道,每一所述出液流道连接一所述排液流道,所述电子水泵用于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圣宋超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