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及玻璃背盖技术

技术编号:2204124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印刷图案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需要印刷图案的图案油墨印刷至玻璃背盖的内侧面上,将图案油墨固化,形成图案层;2)印刷防爆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防爆油墨印刷至图案层上方,将防爆油墨固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图案油墨印刷精度高,厚度较小,工艺流程简化,生产更加高效,且防爆层由油墨直接印刷而成,使整个背盖更加轻薄。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lass Back Cover of Explosion-proof Mobile Phone and Glass Back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及玻璃背盖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机玻璃背盖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及玻璃背盖。
技术介绍
GDF(GlassDecoFilm)是将纹理或图案通过UV转印的方式印到玻璃防爆膜上(一般为PET材质),再与玻璃背盖贴合。GDF工艺属于装饰膜工艺,目前在手机背盖行业应用广泛,华为、oppo、vivo、小米等发布的机型大多采用这种贴膜工艺。优势在于若生产出不良品,可以撕掉薄膜返厂重新加工。同时因为是在膜片上加工装饰,然后贴合,因此3D曲面设计自由度会更高,比较便利。但贴膜也使得外壳的透光度及厚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整个工艺流程复杂,增加了加工工序及成本。GDM(GlassDirectUVMolding)工艺是直接在玻璃背盖上进行纹理及颜色等装饰工艺加工,来达到炫光的效果,简化了UVFilm(OCA)和贴合等工序,在同等工艺成熟度的基础上,理论上可以说是一种可降低成本的新制造技术。这种工艺早期用在手机摄像头镜头保护片上,是双摄、多摄摄像头的首选表面装饰工艺。曾经的华为Mate9Pro摄像头镜头保护片就是采用GDM工艺来达到炫光效果。工艺流程相对来说简单,主要包括:玻璃背盖上料→UV胶涂布→UV固化→清洗模具及产品表面→IR固化等,相比于GDF工艺,GDM在诸多方面优势显着,比如1.可以让手机变得更薄;2.透光性更佳;3.纹理转印后的图案更加精致美观;4.制作的图案更为复杂精密;5.工艺减少,工序流程简化。目前采用GDM工艺仍然有较多问题,如后盖玻璃防爆问题,3D玻璃弯曲处不易做UV压花,良率低量产难度大,工艺流程繁琐,目前手机行业中若想采用GDM玻璃背盖,一般会放弃UV压花制程,不做纹理,直接镀膜。且GDM工艺的制程中,UV层的作用是做出纹理,然后电镀或上颜色,最终形成纹理,如图1所示,其自上至下依次具有防指纹膜层1、玻璃背盖2、UV层3、电镀层4和印刷层5。再者GDM没有防爆效果,如再贴上防爆膜,手机后盖的厚度将非常大,不利于超薄手机的制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图案油墨印刷精度高,厚度较小,工艺流程简化,生产更加高效,且防爆层由油墨直接印刷而成,使整个背盖更加轻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印刷图案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需要印刷图案的图案油墨印刷至玻璃背盖的内侧面上,将图案油墨固化,形成图案层;2)印刷防爆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防爆油墨印刷至图案层上方,将防爆油墨固化。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重复多次。进一步的在步骤1)之前,通过PVD将金属层镀在玻璃背盖的内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图案油墨为多色混合油墨。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重复3-5次,每次印刷防爆油墨的厚度在9-11um。进一步的所述图案油墨和所述防爆油墨的固化方式为热固化。进一步的在步骤1)之前,根据需要印刷图案的颜色深浅,在凹版滚筒上制作相应的图案模板。一种玻璃背盖,玻璃背盖由上述的制作方法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让手机变得更薄;2、工艺减少,工序流程简化,整体生产成本下降很多;3、使用凹版移印印刷机,解决3D背盖弯曲处不易加工的问题,良品率高;4、印刷防爆层(30-50um),防止玻璃破裂时碎片飞溅,提升玻璃背盖的使用安全性;5、防爆层可用各种颜色油墨作为底色,也可套印成彩色;6、先做AF及PVD制程,再做印刷制程,可简化量产的生产工序;7、凹版移印可印刷各种图案,图案厚度可以由凹版滚筒上制作的图案模板实现各种变化,而且可套印各种颜色,甚至全彩化;8、采用多色混合油墨可做各种颜色间的渐层变色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GDM工艺制作的玻璃背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凹版移印产生具有深浅纹理图案的玻璃背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凹版移印及镀金属层产生不同角度变色的玻璃背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凹版移印及多色混合油墨产生色彩渐变的玻璃背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凹版移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防指纹膜;2、玻璃背盖;6、图案油墨;61、多色混合油墨;7、防爆油墨;8、金属层;91、凹版滚筒;92、移印滚筒;93、治具;94、油墨仓;95、油墨滚筒;96、油墨刮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印刷图案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需要印刷图案的图案油墨6印刷至玻璃背盖2的内侧面上,将图案油墨6固化,形成图案层;2)印刷防爆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防爆油墨7印刷至图案层上方,将防爆油墨7固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凹版移印装置,其主要包括凹版滚筒91、移印滚筒92和治具93,其中移印滚筒92为胶辊,在生产前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制作凹版滚筒91,其包括凹版滚筒91上图案模板的制作,还包括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油墨6厚度制作图案模板的深度,凹版滚筒91上的图案模板为接收油墨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图案油墨6即用以显示图案的油墨,防爆油墨7即用以防止玻璃背盖2碎裂飞溅的油墨。如图5所示,印刷时,玻璃背盖2放在治具93上,油墨仓94内设置油墨滚筒95,油墨滚筒95接触凹版滚筒91,凹版滚筒91由油墨滚筒95接收图案油墨6沿a方向转动,并在凹版滚筒91旁设置油墨刮板96,将凹版滚筒91上除图案模板处的油墨刮掉,同时移印滚筒92沿b方向转动,在接触凹版滚筒91的图案模板时将图案模板内的图案油墨6转移接收,而后玻璃背盖2沿c方向运动,玻璃背盖2的内侧面(朝向手机内部的一面)朝上并接触移印滚筒92,移印滚筒92将图案油墨6转移印刷于玻璃背盖2表面,而后玻璃背盖2经过加热将图案油墨6固化即可完成图案油墨6印刷形成图案层;如图2所示,如果需要的图案有颜色深浅,可以定制相匹配的图案模板,图案模板上根据颜色的深浅设计模板的深浅,移印到玻璃背盖2上后,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的油墨厚度,来实现颜色深浅变化,即直接产生纹理,采用胶辊转移印刷图案油墨6精度高,图案精致美观,生产工艺制程减少,效率大大提高。在印刷完成图案油墨6后,再将玻璃背盖2经过另一凹版移印装置,将防爆油墨7印刷于图案层,并固化,完成玻璃背盖2的防爆处理制程,无需单独的防爆膜,减小整体的玻璃背盖2厚度。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图案油墨6和所述防爆油墨7的固化方式为热固化,一般使用烘箱或红外线加热烘干的热固化方式,设备成本低,固化速度快,与凹版移印装置结合形成流水线式进行批量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将油墨固化。当然在图案层印刷之前,可对玻璃背盖2先进行防指纹膜1的制程,防指纹膜1与图案层分别位于玻璃背盖2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上,制程相互不影响。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步骤1)重复多次,根据需要的图案层厚度重复多次步骤1)即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步骤1)之前,通过PVD将金属层8镀在玻璃背盖2的内侧面上。在需要玻璃背盖2不同角度具有变色效果时,在印刷图案层之前,将金属层8镀在玻璃背盖2的内侧面上,而后再印刷图案油墨6,可用电子枪镀金属(金银等等),控制金属层8厚度可控制透光度,来产生不同角度的变色效果。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印刷图案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需要印刷图案的图案油墨印刷至玻璃背盖的内侧面上,将图案油墨固化,形成图案层;2)印刷防爆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防爆油墨印刷至图案层上方,将防爆油墨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印刷图案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需要印刷图案的图案油墨印刷至玻璃背盖的内侧面上,将图案油墨固化,形成图案层;2)印刷防爆层:通过凹版移印装置将防爆油墨印刷至图案层上方,将防爆油墨固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重复多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前,通过PVD将金属层镀在玻璃背盖的内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手机玻璃背盖制作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耀升金渶桓江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恩利克上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