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108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为BAB型三层构造薄膜,其中A层为特种近红外吸收层,B层为表面修饰层,薄膜总厚度为30‑100μm;所述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为50%‑99.9%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0%‑50%的光学级高透PCT切片和0.1%‑1%的近红外吸收剂组成;所述B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为5%‑35%的含硅PET母粒和65%‑95%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组成。本申请制备的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具有耐热性好、在700‑900nm近红外波段光线透过率低的特点。

A Special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Polyester Film for Batch Produc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酯薄膜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有着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运用于国民生产生活中。聚酯膜材主要包括PET、PBT、PCT和PEN等,其中PET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电绝缘性好的特点,价格又相对低廉,是生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最常用的材料,但其耐热性不如PBT、PCT,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热缩形变以及强度下降等现象。具有特定吸收波段的滤光薄膜是近几年光学薄膜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特种薄膜在电子显示、光学传感器、航空夜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夜视兼容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消除座舱内照明光源所发出的干扰夜视仪工作的光和辐射,从而确保夜视仪的正常工作,目前采用近红外吸收材料吸收干扰光是实现夜视兼容技术的重要手段。国内戴峰等人通过在PET基材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在660-930mm波段范围内具有强光线吸收性能的近红外吸收薄膜,且保证了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运用于航空夜视兼容显示领域。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031047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具有夜视兼容特性的近红外吸收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0.1~0.5质量份为近红外吸收剂加入到20~50质量份有机溶剂中,通过搅拌得到均一的溶液;将100质量份基体树脂与5~20质量份树脂固化剂加入到上述的溶液中,搅拌分散后得到近红外线吸收涂层材料。该专利技术提供的夜视兼容近红外吸收膜材料,一层为透明薄膜基材,另一层为具有近红外线吸收特性的涂层材料涂覆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夜视兼容近红外吸收膜材料对波长在400nm~630nm内的光线平均透过率为20~30%;对波长在660nm~930nm范围内的光线平均透过率为0.1~0.2%。该专利技术的近红外吸收涂层材料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合一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涂层材料使用方便快捷,但该种薄膜的缺点是耐热性差,涂层与基材容易剥离,使用稳定性较差。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克服PET材料本身耐热性差、近红外吸收薄膜涂层易剥离且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厚度可控的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首先能够克服PET材料本身耐热性差的缺点,二是克服上述近红外吸收薄膜涂层易剥离的缺点,三是可工业化批量生产且薄膜厚度可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为BAB型三层构造薄膜,A层为特种近红外吸收层,B层为表面修饰层,A层与B层的厚度比为8:1-12:1。优选的是,所述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0%-99.9%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0%-50%的光学级高透PCT切片、0.1%-1%的近红外吸收剂。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5%-95%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10%-45%的光学级高透PCT切片、0.2%-0.8%的近红外吸收剂。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0%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49%的光学级高透PCT切片、1%的近红外吸收剂。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70%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29.5%的光学级高透PCT切片、0.5%的近红外吸收剂。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99.9%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0.1%的近红外吸收剂。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A层中的近红外吸收剂为邻苯二胺镍络合染料、碘化吲哚多次甲基菁染料、硫代双烯钴络合染料、六氟化锡游离基芳胺染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A层中的近红外吸收剂由邻苯二胺镍络合染料和硫代双烯钴络合染料构成。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采用邻苯二胺钴络合染料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5%,硫代双烯钴络合染料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5%。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采用邻苯二胺钴络合染料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3%,硫代双烯钴络合染料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35%的含硅PET母粒、65%-95%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10%-30%的含硅PET母粒、70%-90%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的含硅PET母粒、95%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0%的含硅PET母粒、80%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35%的含硅PET母粒、65%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中含硅PET母粒中SiO2的质量百分数为0.5%-0.8%。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中含硅PET母粒中SiO2的质量百分数为0.6%-0.7%。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中含硅PET母粒中SiO2的质量百分数为0.5%。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中含硅PET母粒中SiO2的质量百分数为0.6%。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层中含硅PET母粒中SiO2的质量百分数为0.8%。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PET母粒粒径为1-2μm。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光学级高透PET切片材料和/或光学级高透PCT切片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90%。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A层与B层的厚度比为8: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A层与B层的厚度比为10: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A层与B层的厚度比为12: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总厚度为30-100μm。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总厚度为40-80μm。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总厚度为30μm。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总厚度为50μm。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总厚度为100μ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上述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设备进行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A层原料通过吸料系统送至主挤出机相应的料仓内,控制原料配比,加料至主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过滤处理,进入熔体管道,作为主挤熔体;步骤(2)、将B层原料通过吸料系统送至辅助挤出机相应的料仓内,控制原料配比,加料至辅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过滤处理,除去原料熔体中的水分、低熔点挥发物质作为辅挤熔体;步骤(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的主挤熔体和辅挤熔体在三层模头中汇合挤出;步骤(4)、由三层模头挤出的熔体贴附到冷鼓表面经冷却得到铸片,所得铸片经牵引进入纵拉区进行纵向拉伸形成薄膜,纵拉后的薄膜再经过横拉箱横拉、高温定型;步骤(5)、步骤(4)所得的薄膜进入牵引系统进行测厚反馈、展平、除静电和收卷,制得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0%-99.9%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0%-50%的光学级高透PCT切片、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为BAB型三层构造薄膜,A层为特种近红外吸收层,B层为表面修饰层,A层与B层的厚度比为8:1‑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为BAB型三层构造薄膜,A层为特种近红外吸收层,B层为表面修饰层,A层与B层的厚度比为8:1-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0%-99.9%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0%-50%的光学级高透PCT切片、0.1%-1%的近红外吸收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原料中的近红外吸收剂为邻苯二胺镍络合染料、碘化吲哚多次甲基菁染料、硫代双烯钴络合染料、六氟化锡游离基芳胺染料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35%的含硅PET母粒、65%-95%的光学级高透PET切片。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级高透PET切片材料和/或光学级高透PCT切片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90%。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总厚度为30-100μm。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批量生产的特种近红外吸收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设备进行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A层原料通过吸料系统送至主挤出机相应的料仓内,控制原料配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和强陈正坚吴锡清杨凯元方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