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809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23
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包括外壳、封盖、导流筒、布风筒及通气管;外壳底部设有通气口,通气管插装在封盖中心且延伸至外壳内部,导流筒同心设于外壳内,导流筒与外壳的底板之前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与导流筒之间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进行定位;布风筒同心设于导流筒内,布风筒通过定位卡块固装在封盖与导流筒底板之间,布风筒表面均布透气孔洞;布风筒数量若干且直径各不相同,若干布风筒同心设置,若干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分别设为吸附室和气室,吸附室与气室在径向方向上交替分布,吸附室内填充有吸附剂;在吸附阶段和反吹阶段,吸附塔内部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匀,产气时气流分配更加合理,反吹时吹扫更加干净彻底,可有效提升产气效率和产气质量。

A Radial Homogeneous Pressure Adsorption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气体分离
,特别是涉及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
技术介绍
变压吸附工艺主要用于制取富氧、脱硫、除CO2等,因其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可常温运行、设备维修率低、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制气纯度高的特点,其在工业气体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变压吸附塔作为变压吸附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可分为轴向流吸附塔和径向流吸附塔。对于轴向流吸附塔来说,气体流经吸附剂填充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导致压降较大,从而引起的流动阻力较大,如此容易造成出入口端的吸附剂破碎,因此不适合大负荷运行工况。对于径向流吸附塔来说,气体流经吸附剂填充区花费的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循环速率,产气量也较高,但是传统的径向流吸附塔仍存在一些缺陷。以变压吸附循环制氧为例,当其采用了传统的(Z型或Π型)径向流吸附塔后,在吸附阶段和反吹阶段,极易出现流场分布不均的问题,从而会引起局部流动死区,导致产气时气流分配不合理以及反吹时吹扫不彻底,进而影响产气效率和产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在吸附阶段和反吹阶段,流场分布更加均匀,产气时气流分配更加合理,反吹时可使吸附室的吹扫更加干净彻底,可有效提升产气效率和产气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包括外壳、封盖、导流筒、布风筒及通气管;所述外壳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外壳竖直设置,外壳的底板中心开设有通气口,外壳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封盖密封固装在外壳的顶部敞口处;在所述封盖中心开设有通气管插孔,所述通气管竖直插装在通气管插孔中,通气管管体与通气管插孔之间密封固定连接,通气管下端管口位于外壳内部,通气管上端管口位于封盖外部;在所述外壳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支撑块,每个支撑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导流筒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导流筒竖直设置,导流筒顶部为敞口结构,在导流筒的底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销,定位销与定位孔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定位销与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导流筒位于外壳内部,导流筒放置在支撑块上,导流筒上的定位销插装在支撑块上的定位孔中,导流筒与外壳同心设置,在导流筒底板与外壳底板之间、在导流筒侧筒壁与外壳侧筒壁之间、在导流筒顶部筒口与封盖之间均留有气流通道;所述布风筒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布风筒竖直设置,在布风筒表面均布开设有透气孔洞,布风筒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在所述封盖下表面设置有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在所述导流筒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布风筒固装在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与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之间,布风筒与导流筒同心设置;所述布风筒数量若干,若干布风筒直径各不相同,若干布风筒同心设置,若干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分别设为吸附室和气室,且吸附室与气室在径向方向上交替分布,在吸附室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布风筒数量为六个,依次为第一布风筒、第二布风筒、第三布风筒、第四布风筒、第五布风筒及第六布风筒,第一布风筒至第六布风筒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通气管位于第六布风筒内;所述第一布风筒与第二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一吸附室,第二布风筒与第三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一气室,第三布风筒与第四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二吸附室,第四布风筒与第五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二气室,第五布风筒与第六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三吸附室。当所述外壳的直径设为D时,当所述通气口的直径设为d时,则所述导流筒的直径为0.85D~0.95D,第一布风筒的直径为0.75D~0.85D,第二布风筒的直径为0.65D~0.75D,第三布风筒的直径为0.6D~0.65D,第四布风筒的直径为3.5d~4d,第五布风筒的直径为2.5d~3.5d,第六布风筒的直径为1.8d~2.2d。当所述外壳与封盖的轴向总长度为H时,则通气管插入外壳内部的长度为0.8H~0.9H。所述通气口的进气量为44.8L/min~224L/min,所述通气管的反吹比为0.45~0.6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在吸附阶段和反吹阶段,流场分布更加均匀,产气时气流分配更加合理,反吹时可使吸附室的吹扫更加干净彻底,可有效提升产气效率和产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的双塔变压吸附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封盖,3—导流筒,4—布风筒,5—通气管,6—通气口,7—通气管插孔,8—支撑块,9—定位孔,10—定位销,11—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12—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13—吸附室,14—气室,15—鼓风机,16—原料气预处理装置,17—第一吸附塔,18—第二吸附塔,19—缓冲罐,20—第一电磁阀门,21—第二电磁阀门,22—第三电磁阀门,23—第四电磁阀门,24—第五电磁阀门,25—第六电磁阀门,26—第七电磁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包括外壳1、封盖2、导流筒3、布风筒4及通气管5;所述外壳1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外壳1竖直设置,外壳1的底板中心开设有通气口6,外壳1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封盖2密封固装在外壳1的顶部敞口处;在所述封盖2中心开设有通气管插孔7,所述通气管5竖直插装在通气管插孔7中,通气管5管体与通气管插孔7之间密封固定连接,通气管5下端管口位于外壳1内部,通气管5上端管口位于封盖2外部;在所述外壳1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支撑块8,每个支撑块8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9;所述导流筒3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导流筒3竖直设置,导流筒3顶部为敞口结构,在导流筒3的底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销10,定位销10与定位孔9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定位销10与定位孔9插接配合;所述导流筒3位于外壳1内部,导流筒3放置在支撑块8上,导流筒3上的定位销10插装在支撑块8上的定位孔9中,导流筒3与外壳1同心设置,在导流筒3底板与外壳1底板之间、在导流筒3侧筒壁与外壳1侧筒壁之间、在导流筒3顶部筒口与封盖2之间均留有气流通道;所述布风筒4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布风筒4竖直设置,在布风筒4表面均布开设有透气孔洞,布风筒4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在所述封盖2下表面设置有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11,在所述导流筒3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12,布风筒4固装在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11与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12之间,布风筒4与导流筒3同心设置;所述布风筒4数量若干,若干布风筒4直径各不相同,若干布风筒4同心设置,若干布风筒4之间的环向间隙分别设为吸附室13和气室14,且吸附室13与气室14在径向方向上交替分布,在吸附室13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布风筒4数量为六个,依次为第一布风筒、第二布风筒、第三布风筒、第四布风筒、第五布风筒及第六布风筒,第一布风筒至第六布风筒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通气管5位于第六布风筒内;所述第一布风筒与第二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一吸附室,第二布风筒与第三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一气室,第三布风筒与第四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二吸附室,第四布风筒与第五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二气室,第五布风筒与第六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设为第三吸附室。所述的第一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封盖、导流筒、布风筒及通气管;所述外壳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外壳竖直设置,外壳的底板中心开设有通气口,外壳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封盖密封固装在外壳的顶部敞口处;在所述封盖中心开设有通气管插孔,所述通气管竖直插装在通气管插孔中,通气管管体与通气管插孔之间密封固定连接,通气管下端管口位于外壳内部,通气管上端管口位于封盖外部;在所述外壳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支撑块,每个支撑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导流筒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导流筒竖直设置,导流筒顶部为敞口结构,在导流筒的底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销,定位销与定位孔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定位销与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导流筒位于外壳内部,导流筒放置在支撑块上,导流筒上的定位销插装在支撑块上的定位孔中,导流筒与外壳同心设置,在导流筒底板与外壳底板之间、在导流筒侧筒壁与外壳侧筒壁之间、在导流筒顶部筒口与封盖之间均留有气流通道;所述布风筒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布风筒竖直设置,在布风筒表面均布开设有透气孔洞,布风筒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在所述封盖下表面设置有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在所述导流筒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布风筒固装在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与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之间,布风筒与导流筒同心设置;所述布风筒数量若干,若干布风筒直径各不相同,若干布风筒同心设置,若干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分别设为吸附室和气室,且吸附室与气室在径向方向上交替分布,在吸附室内填充有吸附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均流变压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封盖、导流筒、布风筒及通气管;所述外壳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外壳竖直设置,外壳的底板中心开设有通气口,外壳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封盖密封固装在外壳的顶部敞口处;在所述封盖中心开设有通气管插孔,所述通气管竖直插装在通气管插孔中,通气管管体与通气管插孔之间密封固定连接,通气管下端管口位于外壳内部,通气管上端管口位于封盖外部;在所述外壳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支撑块,每个支撑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导流筒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导流筒竖直设置,导流筒顶部为敞口结构,在导流筒的底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销,定位销与定位孔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定位销与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导流筒位于外壳内部,导流筒放置在支撑块上,导流筒上的定位销插装在支撑块上的定位孔中,导流筒与外壳同心设置,在导流筒底板与外壳底板之间、在导流筒侧筒壁与外壳侧筒壁之间、在导流筒顶部筒口与封盖之间均留有气流通道;所述布风筒采用圆柱筒形结构,布风筒竖直设置,在布风筒表面均布开设有透气孔洞,布风筒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在所述封盖下表面设置有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在所述导流筒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布风筒固装在布风筒顶端定位卡块与布风筒底端定位卡块之间,布风筒与导流筒同心设置;所述布风筒数量若干,若干布风筒直径各不相同,若干布风筒同心设置,若干布风筒之间的环向间隙分别设为吸附室和气室,且吸附室与气室在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明杰徐凤森周帅磊郭奕毛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