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3684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2)将药物、分散剂、增溶剂加入到致孔剂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A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B;(4)将混合物B滴入乳化剂溶液中,磁力搅拌待溶剂充分挥发后,得到含有微球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5)将脱乙酰壳多糖通过交联剂交联在微球表面,得到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粘附性能和缓释性能,在缓释药物制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A bioadhesive porous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粘附微球是药物与粘附材料分散在载体中或以粘附材料包被含药微球而制成的。这类微球在到达粘膜表面时,其中的粘附材料可与生物粘膜产生粘附作用,从而在粘膜表面滞留较长时间并持续释放药物,从而达到增加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或提高局部病变组织药物浓度、改善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等目的的制剂。近年来国外对生物粘附微球的研究十分广泛,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易进入黏液层内部而更好地与黏膜产生较强的粘附作用。同时,通过选用合适的骨架材料,生物粘附微粒给药系统还兼具较好的缓、控释优势,因而有望成为一类开发前景较好的药物新剂型。然而现有的生物粘附微球只是处于研发阶段,在实际应用转化方面仍存在障碍,微球的整体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0-20份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加入到5倍于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溶解;(2)将5-15份药物、0.5-2份分散剂、0.1-1份增溶剂加入到10-30份致孔剂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A中搅拌混合20-40min,得到混合物B;(4)将混合物B滴入10-30份乳化剂溶液中,分别在10℃、30℃温度下以50-100r/min的转速磁力搅拌4h,待溶剂充分挥发后,得到含有微球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5)将10-30份脱乙酰壳多糖溶于5倍于脱乙酰壳多糖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得到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将10-60份步骤(4)制得的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溶于3倍于微球重量份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20-40min,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于30-4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1-2h,再加入1-3份交联剂继续反应1-2h;将反应物离心水洗,得到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或聚丙烯酸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增溶剂为吐温80、明胶或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致孔剂为十八醇、正庚烷、环己醇或三氯甲烷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和span-80。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戊二醛、三聚磷酸钠或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以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乳液挥发法制得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在微球制备的过程中,将分散于分散剂、增溶剂、致孔剂的药物参与微球的制备过程,在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下形成微乳液,溶剂挥发后即制得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再在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的基础上交联粘附材料脱乙酰壳多糖,增加对基体的粘附性能。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其作为载药骨架并制成多孔结构,使得微球对胃及小肠黏膜表面的粘附性提供了更多的粘附位点,从而延长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从测试结果得出,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微球的包封率高达88.6%,体外漂浮率高达93.2%,离体粘附率高达98.6%,并且从药物的释放曲线得出,微球的释放以扩散机制为主,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粘附性能和缓释性能,在缓释药物制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缓释微球载药后体外释放率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5份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加入到5倍于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溶解;(2)将10份阿昔洛韦、1.2份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0.5份增溶剂吐温80加入到20份致孔剂十八醇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A中搅拌混合30min,得到混合物B;(4)将混合物B滴入20份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中,分别在10℃、30℃温度下以80r/min的转速磁力搅拌4h,待溶剂充分挥发后,得到含有微球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5)将20份脱乙酰壳多糖溶于5倍于脱乙酰壳多糖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得到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将35份步骤(4)制得的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溶于3倍于微球重量份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30min,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于35℃的温度下搅拌混合1.5h,再加入2份交联剂戊二醛继续反应1.5h;将反应物离心水洗,得到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实施例2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0份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加入到5倍于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溶解;(2)将5份阿昔洛韦、0.5份分散剂聚乙二醇400、0.1份增溶剂明胶加入到10份致孔剂正庚烷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A中搅拌混合20min,得到混合物B;(4)将混合物B滴入10份乳化剂span-80溶液中,分别在10℃、30℃温度下以50r/min的转速磁力搅拌4h,待溶剂充分挥发后,得到含有微球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5)将10份脱乙酰壳多糖溶于5倍于脱乙酰壳多糖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得到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将10份步骤(4)制得的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溶于3倍于微球重量份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20min,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于3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1h,再加入1份交联剂三聚磷酸钠继续反应1h;将反应物离心水洗,得到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实施例3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2份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加入到5倍于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溶解;(2)将8份阿昔洛韦、1份分散剂聚丙烯酸、0.3份增溶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加入到15份致孔剂环己醇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A中搅拌混合25min,得到混合物B;(4)将混合物B滴入15份质量比为1:1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span-80组成的乳化剂溶液中,分别在10℃、30℃温度下以60r/min的转速磁力搅拌4h,待溶剂充分挥发后,得到含有微球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5)将15份脱乙酰壳多糖溶于5倍于脱乙酰壳多糖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得到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将20份步骤(4)制得的多孔载药聚羟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0‑20份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加入到5倍于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溶解;(2)将5‑15份药物、0.5‑2份分散剂、0.1‑1份增溶剂加入到10‑30份致孔剂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A中搅拌混合20‑40min,得到混合物B;(4)将混合物B滴入10‑30份乳化剂溶液中,分别在10℃、30℃温度下以50‑100r/min的转速磁力搅拌4h,待溶剂充分挥发后,得到含有微球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5)将10‑30份脱乙酰壳多糖溶于5倍于脱乙酰壳多糖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得到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将10‑60份步骤(4)制得的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溶于3倍于微球重量份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20‑40min,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于30‑4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1‑2h,再加入1‑3份交联剂继续反应1‑2h;将反应物离心水洗,得到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粘附性多孔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0-20份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加入到5倍于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重量份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溶解;(2)将5-15份药物、0.5-2份分散剂、0.1-1份增溶剂加入到10-30份致孔剂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A中搅拌混合20-40min,得到混合物B;(4)将混合物B滴入10-30份乳化剂溶液中,分别在10℃、30℃温度下以50-100r/min的转速磁力搅拌4h,待溶剂充分挥发后,得到含有微球的悬浊液,将悬浊液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5)将10-30份脱乙酰壳多糖溶于5倍于脱乙酰壳多糖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得到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将10-60份步骤(4)制得的多孔载药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溶于3倍于微球重量份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20-40min,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脱乙酰壳多糖水溶液,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慧刘德秀庞芬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