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控中高辊子的流体分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366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促可在各区段内调整的可控中高辊子所用的流体分配系统,包括一个固定中心轴回转辊套。液压加载元件或一个相应的压力滚体腔或串联腔室,能调正可控中高辊子的轴向外形。辊子的流体分配系统包括一个与中心轴连通的流体分配孔道系统,可将压力流体输送到辊子(10)的区段(Z)处。它的几个轴向孔道和至少要将该流体送到液压加载元件处的横向孔。型材装在形成于辊子中心轴(11)中的一个轴向孔(15)内。(*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在各区段可调整的可控中高辊子的流体分配系统,所述辊子包括一根固定的中心轴和一个安装在所述轴上的迥转辊套,在所述中心轴和所述辊套之间的间隔内布置有作用于该辊套内表面上的多个液压加载元件或相应的一个压力流体腔或串联腔室,通过所述的各元件或腔室,能调整可控中高辊子(10)的轴向辊型,其中所述辊子的流体分配系统包括与中心轴连通的一个流体分配孔道系统,通过所述系统至少要将压力流体输送到辊子的各区段。在现有技术中,已公知几种用于造纸机或纸张精整设备中不同的可调中高辊子,所述的这几种辊子用于不同的目的,如可控中高辊子、在各区段可调的辊子和等同辊子。通常,这些辊子包括一个粗大的或空心的固定辊轴,并安装一个可绕所述轴迥转的辊套。在所述轴和辊套之间,安装有作用在辊套内表面上的滑套装置和/或一个压力流体腔或串联腔室,以便能如所要求的那样对中或调整位于压区的辊套的轴向辊型。在可控中高辊子中,需要一个复杂的流体分配系统,因为辊子包括必须使流体通过的几个位置。这些位置包括必须让压力流体通到的位于可控中高辊子中的多个区段、润滑油能通到的需要润滑的各位置、提供热流体加热辊子的合理装置和消耗流体的各相应位置。由于辊子具有大量不同的消耗流体的位置,该辊子当然也必须具有一个排出流体的孔道系统。在现有技术中,已将许多交错的流体分配孔道系统形成于一个可控中高辊子中。例如在美国专利4,222,324中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方案,其中可控中高辊子的各个区段的轴向孔已形成在可控中高辊子的轴中,由所述孔流出的流体通过多个径向孔流入各区段。因此必须将相当大量的孔和各种管道系统制造在这一辊子中,其缺点是流体分配孔道系统的制造成本非常高,并需要很谨慎的工艺,这是因为各种碎屑、污物、加工切屑及类似物易于遗留在所述孔道内。另外,为了合理地加热和润滑辊子,必须在辊子轴中形成其自身的孔,或者,为了这些功能必须给辊子提供一个单独的孔道系统。例如在联邦德国专利2,847,029中公开了另一个现有技术方案,在该结构中,一个大直径的轴向孔形成于辊子轴中,包括许多管道的串联管道安装在所述孔内,通过这些管道,压力流体流到置于辊子中多个区段内的静压加载元件中。该管道系统与许多密封元件相连接,借助该方式,在各区段之间,该管道系相对于轴中的轴向孔密封。该装置的重大缺点之一是该管道系包括许多密封位置,并且它必然包括许多密封件。另外,为了承受区段内所需的压力,管道系中所包括的全部管道必须是高质量的。另外,所述联邦德国专利所公开的结构的缺点是制造昂贵和困难。例如,为了合理地加热管道和需要润滑的目的,该方案同样需要它们本身的和单独的孔道系统。例如在美国专利4,106,405中,公开了另一种现有技术方案。在这个公开的解决方案中,一个大直径的中心孔形成于辊子轴中,其中所述孔与管道共轴安装,通过它们,压力流体流入辊子的各区段。这个方案也具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可以这样描述,例如,因为相邻区段相互间所需压力有很大差异,管子的壁厚必须很厚,这样,管道变形的风险很大。该方案中管道的密封也是很成问题的,一方面,管道相互间必须密封,另一方面,它们相对于形成在辊子轴中的中心孔必须密封。因而,这样的一个流体分配系统在制造方面是困难的,并且成本也高。同样在该系统中,为了合理地加热辊子,必须为该辊子提供一个单独的流体分配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可控中高辊子的流体分配系统,通过所述方式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具有的缺点,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获得一种实质性的改进。在获得上述改进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该流体分配孔道系统包括一个大体上为圆形截面的连续延伸的型材,型材上开有几个至少要将流体输送到液压加载元件上的轴向孔道和横向孔,所述型材装在形成在辊子的中心轴中的轴向孔内,并相对于中心轴的所述孔,在各区段间,借助于密封件在型材的外表面上将其密封。本专利技术具有超过现有技术方案的优点,如下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用一单根型材形成了流体分配孔道系统,该型材安装在轴向形成于辊子轴内的一个孔中。必要时,所述型材可以包括向各区段输送压力流体的孔道,用于润滑的孔道、用于排油的孔道,并且如有必要,还可包括用于加热流体的孔道系统。于是,在必要时,流体在辊子内的整个循环所要采用的全部要求均能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型材来解决。在密封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也优于广泛使用的各方案,因为本专利技术没有许多管道必须进行密封,只是必须在辊子轴内形成的孔中密封该型材。型材的材料可以是如铝或适宜的铝合金,该材质的型材能够通过挤压制造,并能用下述方法切削成指定的尺寸。由于该型材具有相当轻的重量,并在型材和辊子轴之间很少几个位置必须密封,故将这样的型材装配到辊子中是很简单和容易的。本专利技术其它的优点和特性将在下面详述,但是不能认为本专利技术仅由下述内容所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备有一个流体分配系统的可控中高辊子纵剖面图。图2是构成流体分配孔道系统的型材的横剖面图。图3是图2中沿Ⅲ-Ⅲ线的局剖视图。图1中,一般用参考数字10表示可控中高辊子。该辊子10包括一根辊子轴11和一个迴转地安装在所述轴上的辊套12。在辊子轴11和辊套12之间装有作用在辊套12内表面上的多个加载元件14,借助加载元件14,在压区平面内对辊套12加载,以便按所需方式调整辊套的轴向辊型。图1所示的辊子10被称作在各区段的可控中高辊子,其中辊子的多个加载元件14沿辊子的轴向分布在各区段内,在图1中用参考符号Z表示这些区段中的一个区段。在图1所示的辊子中,辊套12靠端轴承13另外支承在辊子轴上。因此,辊子10也可称作自加载辊子,其中辊套12能沿与辊子轴11相对的压力方向运动。一个通孔15轴向地形成于辊子轴11中,本专利技术的一根构成流体分配孔道系统的型材20安装在辊子轴的所述孔内。在辊子轴内形成的孔15中,在区段Z之间,按照适当的方式密封所述型材20。该方式即是将密封件25安放在型材20上的适当位置,而后将型材20推入在辊子轴11中形成的孔15内。如图1所示,轴向孔15延伸通过轴11,但如果安排流入辊10的流体的供给和流出辊10的流体的排出均通过辊子10的同一端时,则孔15就不必完全贯穿轴1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型材20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横剖面图。在图2的实施例中,孔道21~23系统在圆形截面的型材20中形成,它包括形成在型材中央的一个大直径中心孔道21以及围绕中心孔道环形布置的较小直径的第一侧孔道22和第二侧孔道23。所述孔道21~23横跨型材20的全长延伸。型材20的材质可以是诸如铝、铝合金或等同物,此种材质的型材易于用挤压方式制造。例如在图2所示的型材20中,第一侧孔道22可用于使压力流体流入可控中高辊子10的区段Z,第二侧孔道23可用于润滑。由辊子10内部排出的流体可安排其通过中心孔道21。图3中通过实例的方式表示如何通过一个第一侧孔道22向可控中高辊子10中的区段Z提供压力流体。为了由所述孔道22向区段Z提供压力流体,而朝该区段的一个横向孔24形成于型材20中,所述孔由型材20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一侧孔道22。在横向孔24的后面,靠一个封闭塞堵26封闭第一侧孔道22,以便使压力流体只能通过所述孔道22进入所要调节的区段Z。在图3的实施例中,孔道22的封闭布置即是在型材20中形成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在各区段内调整的一个可控中高辊子的流体分配系统,所述辊子(10)包括一个固定的中心轴(11)和一个装于所述轴上的回转辊套(12),在所述中心轴(11)和所述辊套(12)之间的间隔内装有作用在辊套(12)内表面上的液压加载元件(14)或一个相应的压力流体腔或串联腔室,借助所述元件或腔室,能调整可控中高辊子(10)的轴向外形,其中所述辊子(10)的流体分配系统包括一个与中心轴(11)连接的流体分配孔道(20)系统,通过所述系统(20),至少要将压力流体输送到辊子(10)的区段(Z),其特征在于流体分配孔道(20)系统包括一个实质上为圆形截面的连续延伸的型材,型材上开有几个轴向孔道(21~23)和至少要将流体输送到液压加载元件(14)处的横向孔(24),一个轴向孔(15)形成于辊子的中心轴(11)内,所述型材(20)装于孔(15)内,在型材(20)的外表面上,靠密封件(25)在区段(Z)之间相对于所述孔(15)将型材(20)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汉尼尼斯卡嫩
申请(专利权)人:维美德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