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聚能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603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风聚能锅,包括锅盖和内锅,内锅设置在一外锅内部,内锅和外锅之间设置有通气结构并且在外锅底部设置有通孔,明火能够通过通孔在外锅内部燃烧而达到防风的目的且减少了热能向外辐射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失进而达到聚能效果;进一步,由于外锅与内锅之间还连接有聚热件,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能够通过聚热件充分吸收并传递至内锅且用于加热食物,进而减少了热量的辐射损失,提高了热效率;再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影响实用性的前提下设置有一把能够收叠至外锅外壁上的把手,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适用于野外作业时的饮食保障,也可以用于平时的户外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聚能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户外炊具,特别是一种防风聚能锅。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在周末以及家假日组织户外活动、休闲旅游等活动;其次,人们在野外中作业也越来越多。为了丰富户外生活,便于食物的加工,在户外需要配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高效的户外炉具。现有技术中的户外炊具体积大且质量重,并不利于携带,同时,野炊时炊具的防风能力差,特别是在烹煮食物时人不能离开,需要时刻注意火候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而经常烧焦食物,大大降低了野炊的乐趣。再次,即使火种不被风吹灭,风也会带走很多热量,导致能量的利用率降低,满足不了炊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的户外锅。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聚能锅,包括锅盖和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设置在一外锅内部,内锅与外锅之间设置有通气结构,外锅底部开设有通孔。明火能够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外锅内部燃烧而达到防风目的,同时减少了热能向外辐射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失达进而到聚能效果。进一步,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锅侧壁上的若干通风孔,外锅与内锅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通风孔与间隙能够导通导通气流以使燃料充分燃烧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再进一步,若干通风孔设置在外锅侧壁上部并且环绕外锅侧壁间隔分布。进一步,所述外锅与内锅之间还连接有一聚热件,所述聚热件能够聚集热能并将热能传递至内锅上。再进一步,所述聚热件由一金属片往复折弯形成褶皱并围绕成一圈,聚热件通过褶皱的方式增大了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更充分地吸收热能,达到高效聚热的目的。进一步,所述外锅内壁底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聚热件的凹槽。进一步,所述外锅上转动连接有一能够收叠至紧靠外锅外壁上的把手。再进一步,所述把手包括转动连接在外锅外壁并对称设置的弧形握柄,所述弧形握柄的弧度与外锅外壁弧度近似以使弧形握柄能够收叠至紧靠外锅外壁上。进一步,所述锅盖上设置有降低锅内气压的气孔,所述气孔能过导通内锅与外界进而达到调节内锅锅内气压的目的,防止内锅因压力过大而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双层锅体的结构,将内锅套放在一外锅内部,外锅与内锅之间设置有通气结构并且在外锅底部设置有通孔,明火能够通过通孔在外锅内部燃烧而达到防风的目的,同时减少了热能向外辐射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失进而达到聚能效果。进一步,由于外锅与内锅之间还连接有聚热件,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能够通过聚热件充分吸收并传递至内锅且用于加热食物,进而减少了热量的辐射损失,提高了热效率;再次,本技术在不影响实用性的前提下设置有一能够收叠至外锅外壁上的把手,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适用于野外作业时的饮食保障,也可以用于平时的户外活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防风聚能锅,包括锅盖1和内锅2,所述内锅2设置在一外锅4内部,内锅2与外锅4之间设置有通气结构,外锅4底部开设有通孔。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内锅2与外锅4套装的方式,并在外锅4上设置有通孔,使得明火能够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外锅4内部燃烧而达到防风的目的,同时减少了热能向外辐射传递而造成的能量损失达到进而聚能效果。进一步,所述外锅4与内锅2之间还连接有一聚热件3所述聚热件3能够聚集热能并将热能传递至内锅2上。由于外锅4与内锅2之间还连接有聚热件3,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能能够通过聚热件3的充分吸收且传递至内锅2并用于加热食物,整个过程减少了热量的辐射损失,提高了热效率。再进一步,所述聚热件3由一金属片往复折弯形成褶皱并围绕成一圈,聚热件通过设置褶皱的方式增大了接触的面积进而能够更充分地吸收热能,达到聚能的目的,优选地,本技术的聚能环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铁片通过冲压折弯等工序制成具有若干褶皱槽的圈环。再进一步,所述外锅4内壁底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聚热件3的凹槽,聚热件能够卡入所述凹槽并固定在外锅内壁底部。进一步,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锅4侧壁上的若干通风孔41,外锅4与内锅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通风孔41和间隙能够将外锅4内部与外界导通使得空气能够顺利进入外锅4内部而使得燃料能够充分燃烧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在其他实施列中,所述通气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外锅4内部侧壁上的空心槽状隔条,所述空心槽状隔条与侧壁之间形成空气通道。进一步,所述外锅4上设置有用于导通空气的通风孔41,所述通风孔41能够将外锅4内部与外界导通使得空气能够顺利进入外锅4内部而使得燃料能够充分燃烧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再进一步,若干通风孔41设置在外锅4侧壁上部并且环绕外锅4侧壁间隔分布。进一步,所述外锅4转动连接有一能够收叠至紧靠外锅(4)外壁上的把手5。再进一步,所述把手5包括转动连接在外锅4外壁并对称设置的弧形握柄,所述弧形握柄的半径与外锅4外壁半径近似以使得弧形握柄能够收叠至紧靠外锅4外壁上,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适用于野外作业时的饮食保证,也可以用于日常的户外活动。进一步,所述锅盖1上设置有用于释放内锅2锅内气压的气孔11,所述气孔11能够过导通内锅2与外界进而达到调节内锅2锅内气压的目的,防止内锅2因压力过大而损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聚能锅,包括锅盖(1)和内锅(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2)设置在一外锅(4)内部,内锅(2)与外锅(4)之间设置有通气结构,外锅(4)底部开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聚能锅,包括锅盖(1)和内锅(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2)设置在一外锅(4)内部,内锅(2)与外锅(4)之间设置有通气结构,外锅(4)底部开设有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聚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锅(4)侧壁上的若干通风孔(41),外锅(4)与内锅(2)之间设置有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风聚能锅,其特征在于:若干通风孔(41)设置在外锅(4)侧壁上部并且环绕外锅(4)侧壁间隔分布。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防风聚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4)与内锅(2)之间还连接有一聚热件(3),所述聚热件(3)能够聚集热能并将热能传递至内锅(2)上。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仕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莲山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