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宪明专利>正文

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359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腰痛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自然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检测人体在仰卧位时,在自然状态或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在人体俯卧位状态下,检测人体的压痛点的疼痛反应;对人体的腰部压痛点与其它部位压痛点之间,进行传导性疼痛检查;通过医疗仪器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透视检查;根据人体的透视检查的结果和传导性疼痛检查的疼痛反应,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的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人体站立位、仰俯卧位在自然状态以及关节运动状态中,人体各肌肉的疼痛反应,方法简单可靠。

A Method for Detecting Myogenic Factors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腰痛的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腰背痛(lowbackpain,LBP)被定义为位于肋缘以下、臀横纹(水平臀肌折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根据病程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根据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可的腰背痛分类,可将腰背痛分为以下三类:1、特异性脊柱疾病所致腰背痛;2、神经根性腰背痛;3、非特异性腰背痛。因此,“非特异性”指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例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骨折、脊柱畸形、脊柱关节突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马尾综合征)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腰背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腰背痛的人群终生患病率高达84%。一项系统性综述(共涉及30-56篇高质量的、与腰背痛的人群患病率相关的文章)指出腰背痛的患病率约在12-33%、年患病率约为22-65%。另一项系统性综述(包含12篇老年人群(>65岁)腰背痛患病率相关研究)指出,尽管无法明确确切的数字,但老年人腰背痛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腰背痛。另外两项涉及在校学生及青少年人群的系统性综述则发现这部分人群腰背痛的发生率与成年人基本保持一致。腰背痛往往反复发作、迁延加重,腰背痛初始发作后,约44-78%的患者会出现腰背痛的反复发作,而26-37%的患者则甚至可能因腰背痛而丧失工作能力。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实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患病率,通常认为其患病率大约为23%;而11-12%的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则会由于疼痛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而真正由特殊原因(脊柱特异性疾病,例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骨折、脊柱畸形、脊柱关节突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马尾综合征,以及神经根性疼痛)所致腰背背痛并不常见(<15%)。国内尚缺乏可靠的大样本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010年北京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腰痛患病率调查研究显示,腰痛的年患病率为26.1%,腰痛病程<3个月者约为16.8%,而病程3-6月者则为4.1%,≥6个月者则为5.2%。中心城区和农村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则分别为34.4%及48.7%,而郊区55岁以上人群的腰痛患病率则高达47.3%。结果证实北京地区腰痛呈现:患病率高、慢性腰痛所占比例高、郊县及农村地区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且腰痛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的特点。而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慢性腰痛现状调查显示:496名平均年龄为24.9岁的研究生,年腰痛发病率为51%,而涉及西南战士腰痛的流行病学研究则显示:年患病率为38.4%,从而证实体力劳动及伏案工作者都是发生腰背痛的高危人群。非特异性腰背痛虽无特异性病理改变,但可导致腰背痛的病因较多,机制比较复杂。其病因主要可分为机械性因素,化学免疫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等,都可能导致腰背痛的发生。近年来认为腰椎生物力学失调是最关键的成因。对于核心的概念虽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国际上接受最多的一种概念是:核心被描述为一个肌肉区域,即前方是腹部肌群,后方是脊柱后部肌群,上方是膈肌,下方是盆底肌及髋部周围肌群。结果研究表明,对比常规运动训练,核心稳定训练对腰痛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腰部功能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断引起人体腰痛所产生的因素的检测方法,该测试方法简单、可靠。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用于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自然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二: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三:检测人体在仰卧位时,在自然状态或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四:在人体俯卧位状态下,检测人体的压痛点的疼痛反应;步骤五:对人体的腰部压痛点与其它部位压痛点之间,进行传导性疼痛检查;步骤六:通过医疗仪器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透视检查;步骤七:根据人体的透视检查的结果和传导性疼痛检查的疼痛反应,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的部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根据人体站立位、仰俯卧位在自然状态以及关节运动状态中,人体各肌肉的疼痛反应,并加以简单的医疗设备检查,检测方法简单可靠。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步骤一的流程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步骤二的流程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步骤三的流程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四的流程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六的流程示意图。图7示出了人体骨骼肌压痛点指示示意图;图8示出了人体骨骼肌压痛点指示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人体骨骼肌压痛点指示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人体骨骼肌压痛点指示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用于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即步骤S11,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自然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二:即步骤S12,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三:即步骤S13,检测人体在仰卧位时,在自然状态或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四:即步骤S14,在人体俯卧位状态下,检测人体的压痛点的疼痛反应;步骤五:即步骤S15,对人体的腰部压痛点与其它部位压痛点之间,进行传导性疼痛检查;步骤六:即步骤S16,通过医疗仪器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透视检查;步骤七:即步骤S17,根据人体的透视检查的结果和传导性疼痛检查的疼痛反应,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步骤一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一中,包括:步骤S101:检查人体的骨盆—腰椎的静态稳定的状态;本步骤中,包括骨盆前倾腰曲增大,骨盆后倾腰曲变直二种状态在,对失状位静态力学平衡的评估。步骤S102:观察双肩峰和双髂嵴的最高点;本步骤中包括对冠状位人体整体的静态力学平衡的评估。步骤S103:在人体膝关节静态下观察,若人体为“O”型或“X”型腿,检测人体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的步骤二的流程示意图;本步骤二中,包括:步骤S201:人体进行伸腰动作,伸腰角度为45度;检测此时人体的髂腰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肌肉状态;该动作的完成主要发力肌肉是脊柱前侧的髂腰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的离心功能来完成;如果这些肌肉的弹性势能不足会导致活动受限,力量不足会造成腰后侧肌肉的负重过大导致后侧腰痛。步骤S202:双下肢外旋后伸腰,检测此时人体的后伸腰的角度和疼痛之间是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用于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自然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二: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三:检测人体在仰卧位时,在自然状态或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四:在人体俯卧位状态下,检测人体的压痛点的疼痛反应;步骤五:对人体的腰部压痛点与其它部位压痛点之间,进行传导性疼痛检查;步骤六:通过医疗仪器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透视检查;步骤七:根据人体的透视检查的结果和传导性疼痛检查的疼痛反应,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特异性腰痛肌源性因素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用于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自然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二:检测人体在站立位时,在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三:检测人体在仰卧位时,在自然状态或关节运动状态下的疼痛反应;步骤四:在人体俯卧位状态下,检测人体的压痛点的疼痛反应;步骤五:对人体的腰部压痛点与其它部位压痛点之间,进行传导性疼痛检查;步骤六:通过医疗仪器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透视检查;步骤七:根据人体的透视检查的结果和传导性疼痛检查的疼痛反应,推断引起人体腰部疼痛的肌源性因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检测中,检测项包括:检查人体的骨盆—腰椎的静态稳定的状态;观察双肩峰和双髂嵴的最高点;在人体膝关节静态下观察,若人体为“O”型或“X”型腿,检测人体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人体进行伸腰动作,伸腰角度为45度;检测此时人体的髂腰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肌肉状态;双下肢外旋后伸腰,检测此时人体的后伸腰的角度和疼痛之间是否有关联;中立位腰椎左右旋转,检查此时是否会引起腰痛;人体腰椎左右侧屈,检查人体侧屈受限和疼痛的变化;检查人体后伸腰、腰椎同侧侧屈、对侧旋转三个运动后的综合反应;检查中立位腰前屈,在人体手指尖能触到足的趾尖时,是否存在腰部疼痛和受限;人体在端坐中立位状态腰前屈,检查端坐腰前屈与站立位腰前屈的疼痛对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检查人体踝关节背伸角度;如果踝关节背伸角度小于30度,屈膝位30度左右后,再检查踝关节背伸角度;对人体进行托马氏试验和屈髋90度抗阻力屈髋检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检查腰椎棘突及棘间压痛点;检查腰椎、骶椎旁压痛点,包括竖脊肌、多裂肌;检查腰横突压痛点,包括腰方肌;检查髂嵴压痛点,包括背阔肌、腹内外斜肌、腰方肌;检查枕颈部压痛点,包括竖脊肌上止点;检查髂翼压痛点,包括臀大肌、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明
申请(专利权)人:曾宪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