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和烹饪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48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和烹饪器具,其中,所述装置包括:透光套管和光源,其中,所述透光套管内形成空腔,并且所述透光套管上设有光催化物质;所述光源设在所述空腔内;透光套管的壁厚为0.01‑10毫米,所述光催化物质为选自纳米氧化钛、纳米铂、纳米钯、纳米氧化硅中的至少之一。在该装置内部光源的照射下将其与食物接触时可以促进食物中嘌呤物质的降解,从而降低食物中嘌呤物质含量,由此,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还可以减少用户对嘌呤物质的摄入量,降低用户痛风的发病风险,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饮食的目的,可以广泛应用于烹饪器具中。

Devices and cooking utensils for degrading purine subst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和烹饪器具
本技术属于家用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痛风的全球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等。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肉类等食物,极易使人体内产生过剩嘌呤,引发嘌呤代谢紊乱,进而产生痛风,因此对于痛风患者应严格控制嘌呤类食物的摄入量,特别是海鲜、动物内脏、牛肉、羊肉、鸡、鹅、鲤鱼等。而通过少吃甚至不吃的方式来控制嘌呤摄入量,严重限制了痛风患者的多元化饮食需求。因此,如何兼顾用户的嘌呤摄入量和多元化饮食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和烹饪器具。在该装置内部光源的照射下将其与食物接触时可以促进食物中嘌呤物质的降解,从而降低食物中嘌呤物质含量,由此,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还可以减少用户对嘌呤物质的摄入量,降低用户痛风的发病风险,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饮食的目的,可以广泛应用于烹饪器具中。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透光套管,所述透光套管内形成空腔,并且所述透光套管上设有光催化物质;光源,所述光源设在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透光套管的壁厚为0.01-10毫米,所述光催化物质为选自纳米氧化钛、纳米铂、纳米钯、纳米氧化硅中的至少之一。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通过在透光套管内设置光源并在透光套管上形成光催化物质,可以使光催化物质在光源的照射下产生活性空穴或羟基自由基,从而使套管表面具有较多的活性空穴和羟基自由基,活性空穴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与嘌呤物质发生反应,使嘌呤物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达到降低食物中嘌呤物质含量的目的;此外,专利技术人发现,若透明套管的壁厚过小,严重影响其强度和硬度,在应用过程中极易被破坏;而若透明套管的壁厚过大,又会显著降低光源对光催化物质的光照强度,而通过控制透明套管的壁厚为0.01-10毫米,不仅可以使透明套管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还可以有效降低透光套管对光照强度等的影响;并且,以纳米氧化钛、纳米铂、纳米钯、纳米氧化硅中的至少之一作为光催化物质还可以进一步有利于在套管表面形成活性空穴和羟基自由基。由此,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用户对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还可以减少用户对嘌呤物质的摄入量,降低用户痛风的发病风险,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饮食的目的,能够广泛应用于烹饪器具中。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任选地,所述光催化物质形成光催化涂层,所述光催化涂层设在所述透光套管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上。由此,在光源照射下将该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与食物接触可以有效促进食物中嘌呤物质的降解。任选地,所述光催化涂层的厚度为10-100微米,由此,不仅可以使光催化涂层与透光套管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降解嘌呤物质的效率和效果。任选地,所述透光套管中分散有所述光催化物质。由此,不仅可以有效促进食物中嘌呤物质的降解,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制备工艺流程,并有效避免光催化物质在使用过程中损失。任选地,所述透明套管进一步包括复合催化膜,所述复合催化膜设在所述透光套管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复合催化膜中分散有所述光催化物质。由此,在光源照射下将该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与食物接触可以有效促进食物中嘌呤物质的降解。任选地,所述复合催化膜的厚度为10-100微米。由此,不仅可以使复合催化膜与透光套管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降解嘌呤物质的效率和效果。任选地,所述光源设在所述空腔的中央。由此,可以使套管的表面均能形成较多的活性空穴和羟基自由基任选地,所述光源为紫外灯、青光灯、绿光灯或蓝光灯。由此,可以进一步有利于在光催化物质表面产生活性空穴和羟基自由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烹饪器具具有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采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烹饪食物时,食物会与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接触,进而使食物中的嘌呤物质与光催化物质表面产生的活性空穴和羟基自由基反应并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降解食物中嘌呤物质的目的。由此,采用该烹饪器具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对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还可以减少用户对嘌呤物质的摄入量,降低用户痛风的发病风险,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饮食的目的。任选地,所述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设在所述烹饪器具的上盖板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透光套管10和光源20,其中,透光套管10内形成空腔,并且透光套管10上设有光催化物质30;光源20设在空腔内;透光套管10的壁厚为0.01-10毫米,光催化物质30为选自纳米氧化钛、纳米铂、纳米钯、纳米氧化硅中的至少之一。下面参考图1-3对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专利技术人发现,若透明套管的壁厚过小,严重影响其强度和硬度,在应用过程中极易被破坏;而若透明套管的壁厚过大,又会显著降低光源对光催化物质的光照强度,而通过控制透明套管的壁厚为0.01-10毫米,不仅可以使透明套管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还可以有效降低透光套管对光照强度等的影响,例如,透光套管10的壁厚可以为0.7毫米、0.8毫米、0.9毫米、1.0毫米、1.1毫米,优选0.8-1.0毫米,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透光套管对光照强度等的影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光催化物质30可以形成光催化涂层,并且光催化涂层设在透光套管10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上。具体地,可以采用玻璃或透光良好的材料制备透明套管,在套管表面利用物理溅射、物理吸附以及化学吸附等方式将光催化纳米颗粒固定在透明套管表面,并在透明套管内部装入光源。在光源照射下,光催化物质表面产生活性空穴或羟基自由基,由此,将食物与该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接触可以有效促进食物中嘌呤物质的降解。进一步地,光催化涂层的厚度可以为10-100微米,专利技术人发现,若光催化涂层过薄,不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套管,所述透光套管内形成空腔,并且所述透光套管上设有光催化物质;光源,所述光源设在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透光套管的壁厚为0.01‑10毫米,所述光催化物质为选自纳米氧化钛、纳米铂、纳米钯、纳米氧化硅中的至少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套管,所述透光套管内形成空腔,并且所述透光套管上设有光催化物质;光源,所述光源设在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透光套管的壁厚为0.01-10毫米,所述光催化物质为选自纳米氧化钛、纳米铂、纳米钯、纳米氧化硅中的至少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物质形成光催化涂层,所述光催化涂层设在所述透光套管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涂层的厚度为10-10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解嘌呤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套管中分散有所述光催化物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辉任王志锋郑星杨振峰韩平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