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用菊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菊花的种植方法,特别是一种药用菊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由于部分菊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很多方剂中将药用菊作为了重要的组份,而药用菊其实是可以药用的菊花的总称,不过其种类非常少。随着菊花入药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效高产的人工种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但是,现目前的药用菊种植普遍停留在原始的种植方法上,没有一种科学统一的种子方法进行指导,导致药用菊的种植户普遍存在花型小、品相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用菊的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种植的药用菊具有花型大、品相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药用菊的种植方法,在药用菊栽培的季节,将种植地翻耕,起垅,垅台顶部宽60-80cm,垅间距5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用菊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药用菊栽培的季节,将种植地翻耕,起垅,垅台顶部宽60‑80cm,垅间距50‑70cm,沿垅台种植药用菊幼苗,药用菊种植间距30‑50cm;所述药用菊幼苗种植前,还需在垅台上喷洒营养剂,当苗高至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10‑20天后进行第二次摘心, 再间隔10‑20天进行第三次摘心,第三次摘心后,对植株根部按每亩喷施 40‑60kg肥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菊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药用菊栽培的季节,将种植地翻耕,起垅,垅台顶部宽60-80cm,垅间距50-70cm,沿垅台种植药用菊幼苗,药用菊种植间距30-50cm;所述药用菊幼苗种植前,还需在垅台上喷洒营养剂,当苗高至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10-20天后进行第二次摘心,再间隔10-20天进行第三次摘心,第三次摘心后,对植株根部按每亩喷施40-60kg肥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菊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硝酸钾50-60份、过磷酸钙30-40份、硫酸镁15-20份、尿素1-3份、硫酸亚铁0.5-1.5份、磷酸0.5-1.5份、氯化钙0.1-0.5份和乙酸锌0.5-1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用菊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硝酸钾53-58份、过磷酸钙34-36份、硫酸镁16-18份、尿素1-2份、硫酸亚铁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应秀,
申请(专利权)人:正安县力挽雅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