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21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包括带有滚轮的安装罩,所述安装罩的上侧通过多个伸缩杆固定连接有试验模型本体,所述试验模型本体的下侧通过多个对称设置的缓冲机构与安装罩顶部连接,所述安装罩内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座,所述滑座的下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杆,所述安装罩底部开设有与L型支杆对应的滑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和滚轮的配合,滚轮可方便对试验模型本体进行移动,调节机构可带动启停板与滚轮相抵,从而可以限制滚轮的转动,从而使得试验模型本体的稳定性提高;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和伸缩杆的配合,从而可同时为试验模型本体进行缓冲减震,从而使得试验模型本体不易受损。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Slope Reinforcement by Micro Pile Grou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
本技术涉及微型桩群加固边坡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
技术介绍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地震时边坡易产生滑坡,在滑坡防治工程中有多种加强坡体的方法,设置微型桩群是比较常见的加固坡体的方法,微型桩群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边坡在地震时的动力稳定性,但是在地震时往往会出现微型桩的变形和破坏甚至断裂的情况,影响微型桩群加固的力度和使用的耐久性,因此有必要对振动载荷作用下微型桩群与边坡相互作用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现有的试验方法是采用一种能够模拟实际中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以方便科研工作人员在试验室对微型桩群与边坡在振动载荷作用下的相互作用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研究,但是现有的试验模型本体的稳固性不够好,并且不便于对其进行移动,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模型本体的抗震性较差,从而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试验模型本体的稳固性不够好,并且不便于对其进行移动,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模型本体的抗震性较差,从而容易造成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为了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包括带有滚轮的安装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罩(2)的上侧通过多个伸缩杆(14)固定连接有试验模型本体(1),所述试验模型本体(1)的下侧通过多个对称设置的缓冲机构与安装罩(2)顶部连接,所述安装罩(2)内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座(13),所述滑座(1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杆(15),所述安装罩(2)底部开设有与L型支杆(15)对应的滑口,所述L型支杆(15)的下端贯穿滑口并向下延伸,两个所述L型支杆(15)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滚轮对应的启停板(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包括带有滚轮的安装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罩(2)的上侧通过多个伸缩杆(14)固定连接有试验模型本体(1),所述试验模型本体(1)的下侧通过多个对称设置的缓冲机构与安装罩(2)顶部连接,所述安装罩(2)内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座(13),所述滑座(1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杆(15),所述安装罩(2)底部开设有与L型支杆(15)对应的滑口,所述L型支杆(15)的下端贯穿滑口并向下延伸,两个所述L型支杆(15)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滚轮对应的启停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试验模型本体(1)下侧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3),所述第一支杆(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安装罩(2)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5)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5)通过第一弹簧(6)与第一滑槽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4),所述第二支杆(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7),所述安装罩(2)的上侧开设有与第二滑块(7)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7)通过第二弹簧(8)与第二滑槽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玲杨宇腾陈涛李云涛陈光平朱慧宁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