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03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4:23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包括凝汽器热井(1)、热网回水母管(3)、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热网水汇合支管(7),热网回水母管(3)连接凝汽器换热管束;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进水侧;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出水侧;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出水侧(9);分流一部分热网回水,进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热网回水与热井凝结水换热,利用热网水冷却凝水,降低凝水温度,使得凝结水的温度满足动力装置工艺的要求。

A Condenser for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Waste Steam Waste 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
本技术属于电厂节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
技术介绍
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进行供热,由于其节能效果显著,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系统中,一般为梯级(多级)加热系统。例如,三级加热系统,其中第一级为前置乏汽加热凝汽器,第二级为增汽机加热凝汽器,第三级为热网加热器。系统中包含了两台凝汽器,标记为乏汽凝汽器A、B。两台乏汽凝汽器的水侧依次串联运行,热网回水依次流过凝汽器A、B,温度逐步升高,例如,回水温度55℃,经过A凝汽器后升温12℃,温度达到67℃;经过B凝汽器后升温12.8℃,温度达到79.8℃。根据出水温度和端差,取端差2℃,就可以推算出A凝汽器的凝水温度69℃,B凝汽器的凝水温度为81.8℃。无论前置凝汽器还是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热井里的凝水最终是要回到凝水泵前的设备的,比如大机凝汽器或者空冷排汽装置热井。而且,出于节能或者运行或者工艺考虑,有些时候要求控制凝水温度不超过一定数值,为此,在进入凝水泵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将凝结水温度降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以满足电厂工作实际中,特别是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节能改造过程中,对凝汽器提出的新的性能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包括凝汽器热井(1)、热网回水母管(3)、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热网水汇合支管(7),热网回水母管(3)连接凝汽器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进水侧;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出水侧;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出水侧(9)。进一步地,凝汽器热井(1)内设置有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进一步地,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热网水汇合支管(7)上分别设置阀门(6)。进一步地,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由管子、管板、中间支撑隔板组成。进一步地,管子采用多根平行换热管束结构,或采用U形管;管子的材质为不锈钢、铜管或碳钢;管子结构为光管、内螺纹管、外螺纹管或翅片管;管子外径规格Φ10-50mm;管子壁厚为0.4-3mm。进一步地,管子两端分别安装有管板;管板材质为碳钢、复合板、不锈钢或铜板;管板厚度10-100mm,当管子采用平行换热管时,管板数量为2块,当管子采用U形管时,管板数量为1块。进一步地,中间支撑隔板均布在两管板之间;中间支撑隔板材质为碳钢、复合板、不锈钢或铜板;厚度5-100mm。进一步地,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两端设置连接件(5),一个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与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另一个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出水侧(9)和热网水汇合支管(7)。进一步地,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与热井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在中间支撑隔板与热井侧壁之间加装过渡板焊接。本技术通过分流一部分热网回水,进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热网回水与热井凝结水换热,利用热网水冷却凝水,降低凝水温度,使得凝结水的温度满足动力装置工艺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系统连接示意图;其中,凝汽器热井(1)、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热网回水母管(3)、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件(5)、阀门(6)、热网水汇合支管(7)、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出水侧(9)、凝汽器(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包括凝汽器热井(1)、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热网回水母管(3)、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件(5)、阀门(6)、热网水汇合支管(7)、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和出水侧(9),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出水侧(9)。凝汽器热井(1)内设有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管束由管子、管板、中间支撑隔板等组成。管子、管板、中间支撑隔板的材质、结构要满足和符合热井水质、传热、结构、形状、强度和制造工艺的要求。管子采用多根平行换热管束结构,或采用U形管;管子的材质为不锈钢、铜管或碳钢;管子结构为光管、内螺纹管、外螺纹管或翅片管;管子外径规格Φ10-50mm;管子壁厚为0.4-3mm。管子两端分别安装有管板;管板材质为碳钢、复合板、不锈钢或铜板;管板厚度10-100mm,当管子采用平行换热管时,管板数量为2块,当管子采用U形管时,管板数量为1块。中间支撑隔板均布在两管板之间;中间支撑隔板材质为碳钢、复合板、不锈钢或铜板;厚度5-100mm。管束的尺寸和固定方式要满足和符合热井结构、形状、强度和制造工艺的要求。连接件(5)分别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与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或分别连接出水侧(9)和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件用于连接内置换热管束和热网水管,作为凝水冷却器两端部的水室。连接件(5)的材质、结构要满足热井和热井管束的材质、结构、形状、强度和制造工艺的要求。连接件(5)可以跟热井管束制作成一体的,也可以跟热井制成一体的,也可以跟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和热网水汇合支管(7)制成一套的,也可以是独立部件。利用支管来分流一部分热网回水,进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实现热网回水与热井凝结水换热,利用热网水冷却凝水,进而降低凝水温度,通过控制调节支管上阀门开度使得凝结水的温度满足动力装置工艺的要求。本技术应用于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系统。该系统一般为梯级(多级)加热系统。例如,某热电厂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为三级加热系统,其中第一级为前置乏汽加热凝汽器,第二级为增汽机加热凝汽器,第三级为热网加热器。系统中包含了两台凝汽器(标记为乏汽凝汽器A、B)。两台乏汽凝汽器的水侧依次串联运行(热网回水依次流过凝汽器A、B),温度逐步升高。汽轮机背压设定为30kpa.a,对应的饱和温度69℃。那么,前置乏汽凝汽器的凝水(也即疏水)温度为69℃。回水温度55℃,经过A凝汽器后升温12℃,温度达到67℃;增汽机的升压比选1.7,增汽机排汽压力51KPa.a,对应的饱和温度81.8℃,增汽机凝汽器的凝水(也即疏水)温度为81.8℃。热网回水经过B凝汽器后升温12.8℃,温度达到79.8℃。该热电厂出于节能考虑,要求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凝水温度不超过60℃。为此分流一部分热网回水,直接进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热网回水与热井凝结水换热,利用热网水冷却凝水,降低凝水温度,使得凝结水的温度满足动力装置工艺的要求。管子的材质为TP316L、光管、管子规格Φ20x0.5x5000mm,管子根数300根。传热计算满足凝水降温要求。管束结构、形状、强度和制造工艺满足热井的要求。管板材质Q235B+SS316L、厚度为30+3mm、尺寸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包括凝汽器热井(1)、热网回水母管(3)、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热网水汇合支管(7),热网回水母管(3)连接凝汽器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进水侧;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出水侧;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出水侧(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包括凝汽器热井(1)、热网回水母管(3)、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热网水汇合支管(7),热网回水母管(3)连接凝汽器换热管束;其特征在于,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进水侧;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热网回水母管(3)出水侧;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进水侧(8),热网水汇合支管(7)连接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出水侧(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凝汽器热井(1)内设置有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其特征在于,热网回水分流支管(4)、热网水汇合支管(7)上分别设置阀门(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凝汽器热井内置管束由管子、管板、中间支撑隔板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其特征在于,管子采用多根平行换热管束结构,或采用U形管;管子的材质为不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咸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