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85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发动机上盖,包括上盖本体,上盖本体上设置有横向的两个凸轮轴安装通孔;上盖本体上还设置有上盖进气口和上盖出气口,上盖进气口和上盖出气口相互连通,所述上盖出气口有四个,上盖进气口进去的气体通过一根分流总管道分流至四个气道弯头,然后通过四个气道弯头分别连接四个上盖出气口,其中分流总管道与上盖进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扩口,扩口为一个钝角开口,分流总管道从中间向两端的延伸过程中气道截面尺寸逐渐缩小,分流总管道与边上两个气道弯头的连接处设置有105度的钝角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进气流畅性好,提高燃烧效率,优化柴油机的功率、油耗、扭矩、怠速稳定性的优点。

The upper cover of an engine with a tapered strike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发动机包括缸体、缸体顶部的缸盖以及缸盖顶部的上盖,凸轮轴及其他主要部件均设置于缸盖内,上盖主要起到遮挡作用,由于缸盖结构复杂,且散热不好,导致传统的发动机存在诸多缺陷。发动机上盖上设置有一个上盖进气口以及四个上盖出气口,上盖进气口进去的气体通过一根分流总管道分流至四个气道弯头,然后通过四个气道弯头分别连接四个上盖出气口,传统的分流总管道的内部的气道是与上盖进气口的气道方向相互垂直的,另外在分流总管道与最边上的两个气道弯头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柴油机的气道对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和气体的速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上述的结构在圆弧过渡处以及上盖进气口进入分流总管道处形成较大的阻碍,对进气的流畅性造成影响,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燃烧过程,从而影响柴油机的功率、油耗、扭矩、怠速稳定性以及排放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进气流畅性好,提高燃烧效率,优化柴油机的功率、油耗、扭矩、怠速稳定性的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盖本体(1),上盖本体(1)上设置有横向的两个凸轮轴安装通孔(2);上盖本体(1)上还设置有上盖进气口(15)和上盖出气口(16),上盖进气口(15)和上盖出气口(16)相互连通,所述上盖出气口(16)有四个,上盖进气口进去的气体通过一根分流总管道(3)分流至四个气道弯头(5),然后通过四个气道弯头(5)分别连接四个上盖出气口(16),其中分流总管道(3)与上盖进气口(15)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扩口,扩口为一个钝角开口,开口角度为150度,分流总管道(3)从中间向两端的延伸过程中气道截面尺寸逐渐缩小,该缩小量为线性缩小,分流总管道(3)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盖本体(1),上盖本体(1)上设置有横向的两个凸轮轴安装通孔(2);上盖本体(1)上还设置有上盖进气口(15)和上盖出气口(16),上盖进气口(15)和上盖出气口(16)相互连通,所述上盖出气口(16)有四个,上盖进气口进去的气体通过一根分流总管道(3)分流至四个气道弯头(5),然后通过四个气道弯头(5)分别连接四个上盖出气口(16),其中分流总管道(3)与上盖进气口(15)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扩口,扩口为一个钝角开口,开口角度为150度,分流总管道(3)从中间向两端的延伸过程中气道截面尺寸逐渐缩小,该缩小量为线性缩小,分流总管道(3)与边上两个气道弯头(5)的连接处设置有105度的钝角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其特征在于:上盖本体(1)的下表面在相应的位置还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7)和定位销孔(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其特征在于:上盖本体(1)的底面上相对应两个凸轮轴安装通孔(2)处均设置有多个供油孔(4),供油孔(4)表面斜槽与缸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锥形走向气道的发动机上盖,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凸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年风吴猛包雨佳吕智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中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