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74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电阻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当被卷绕的电极组件展开时,该电极在电极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在电极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的涂覆部和在电极集流体上未涂覆活性材料的未涂覆部;设置在未涂覆部上的接片构件;和箔接片,该箔接片在电极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从涂覆部延伸并且未涂覆有活性材料。

Electrod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极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4月1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048647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电阻的电极组件。
技术介绍
当根据被各种电气和电子装置包围的生活环境无法获得供应到建筑物的交流电或者需要直流电时,使用通过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以给外部供应所产生的电能的电池(cell,battery)。在这些电池之中,通常使用作为利用化学反应的化学电池的原电池和二次电池。原电池是统称为干电池的可消耗电池。此外,二次电池是利用其中电流与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够重复多次的材料而制成的可再充电电池。在通过电流对材料执行还原反应时,进行充电,在对材料执行氧化反应时,进行放电。这种充电-放电被重复执行,从而产生电力。通过以下工艺制造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给正极导电箔和负极导电箔中的每一个以预定厚度涂覆活性材料,并且在正极导电箔与负极导电箔之间设置隔膜,然后将其中正极导电箔、隔膜和负极导电箔以果冻卷(jelly-roll)形状或圆柱形形状卷绕多次的电极组件容纳到圆柱形罐或棱柱形罐、袋等中,以密封最终产品,由此制成锂离子电池。在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2-0006389号中公开了一种根据相关技术的电极组件和包括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根据相关技术的二次电池具有其中设置有两个正极接片和两个负极接片的结构。该结构在降低电阻方面具有限制。然而,根据诸如电动车辆的发展、电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portable)等之类的市场变化,对于开发低电阻二次电池的需求正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鉴于上述需求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电极图案添加接片来将电阻最小化的电极组件。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当卷绕的电极组件展开时,所述电极在电极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在所述电极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的涂覆部和在所述电极集流体上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的未涂覆部;设置在所述未涂覆部上的接片构件;和箔接片,所述箔接片在所述电极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涂覆部延伸并且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可从所述涂覆部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箔接片。所述箔接片的数量可在1~10之间。所述箔接片可具有5mm~16mm的长度。所述箔接片可具有2mm~120mm的宽度。当所述电极被卷绕时,在所述电极上设置有多个箔接片,使得所述箔接片的长度从被卷绕的电极的中心朝向外侧逐渐增加。所述未涂覆部可设置在所述电极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上。所述接片构件可设置在设置于所述电极的两个端部上的所述未涂覆部上。所述箔接片可以是通过对所述电极进行切口(notching)或冲切形成的。所述电极可以是负极或正极。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使电极接片的数量最大,从而将电阻最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电极接片可被卷绕成在内侧和外侧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平稳地与罐构件电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从电极集流体的涂覆部延伸多个电极接片,所以可在保持容量的同时降低电阻。附图说明图1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的展开图。图2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的展开图。图3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的展开图。图4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被卷绕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图4的底视图。图6是图4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解释为限于词汇含义,应当基于专利技术人能够定义术语以便以最佳方式描述他/她的专利技术从而为他人所见来理解为适当的概念。因此,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不是穷举的,将理解到,可进行各种等同来代替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描述和清楚,每个部件或组成部件的具体部分的尺度被放大、省略或示意性示出。因而,每个元件的尺度未整体上反映实际尺寸。此外,将省略与已知功能或构造的详细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使本专利技术的主旨模糊不清。图1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的展开图。如图1中所示,当卷绕的电极组件展开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极组件包括:在电极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在电极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a的涂覆部110和在电极集流体上未涂覆活性材料a的未涂覆部120的电极100、设置在未涂覆部120上的接片构件121、以及在电极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从涂覆部110延伸且未涂覆活性材料a的箔接片111。电极可以是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和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之一。可通过将正极、负极和隔膜层压多次,使得隔膜设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来制造电极组件。此外,可通过以果冻卷形状卷绕其中层压有正极、隔膜和负极的叠层来制造电极组件。正极可以是铝电极集流体,并且可包括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涂覆部和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未涂覆部。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诸如LiCoO2、LiNiO2、LiMnO2和LiMnO4之类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锂硫化物。例如,可通过给铝电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一部分涂覆正极活性材料来制造正极涂覆部,铝电极集流体的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的其余部分可以是正极未涂覆部。负极可以是铜电极集流体,并且可包括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涂覆部和未涂覆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未涂覆部。负极活性材料可以是诸如结晶碳、非晶碳、碳复合材料和碳纤维之类的碳材料,锂金属,或锂合金。例如,可通过给铜电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一部分涂覆负极活性材料来制造负极涂覆部,铜电极集流体的未涂覆负极活性材料的其余部分可以是负极未涂覆部。可通过给选自例如由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共聚物(co-polymer)构成的组之中的一种基材涂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co-polymer)来制造隔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极100可以是构成电极组件的正极和负极之一。特别是,电极100可以是正极和负极中的需要进一步降低电阻的一个电极。电极100具有其上分别设置未涂覆部120的两个端部。接片构件121可附接至设置在电极100的两个端部上的未涂覆部120中的每一个。图2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的展开图,图3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的展开图。如图2和图3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当在电极100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上设置未涂覆部120,并且接片构件121附接至两个未涂覆部120中的一个未涂覆部120时,电极集流体可延伸,以在另一个未涂覆部120上形成接片构件121。可通过对电极100进行切口(notching)或冲切形成箔接片111,从而箔接片111在宽度方向上从电极100的涂覆部110延伸。就是说,可通过使用刀、激光等来切割(cutting)电极100或通过使用压力机来按压电极100。此外,箔接片111可形成为仅从电极100的涂覆部上的电极集流体延伸并且还可不被涂覆活性材料a。可从自电极100延伸的涂覆部110仅去除活性材料a来形成箔接片111。或者,在电极100的涂覆部110的区域上可仅延伸电极集流体而不涂覆活性材料a来形成箔接片111。此外,可从涂覆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电极(100),当卷绕的电极组件展开时,所述电极(100)在电极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在所述电极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a)的涂覆部(110)和在所述电极集流体上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a)的未涂覆部(120);设置在所述未涂覆部(120)上的接片构件(121);和箔接片(111),所述箔接片(111)在所述电极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涂覆部(110)延伸并且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14 KR 10-2017-0048647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电极(100),当卷绕的电极组件展开时,所述电极(100)在电极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在所述电极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a)的涂覆部(110)和在所述电极集流体上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a)的未涂覆部(120);设置在所述未涂覆部(120)上的接片构件(121);和箔接片(111),所述箔接片(111)在所述电极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涂覆部(110)延伸并且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从所述涂覆部(110)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箔接片(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箔接片(111)的数量在1~1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箔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惠珍金尙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