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装置及传动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44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运装置及传动带系统,转运装置包括驱动件及承载平台,驱动件与承载平台传动连接,使承载平台绕竖直轴线转动,承载平台远离驱动件的侧面上设有运送机构,运送机构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上的物料,并将物料沿直线方向移动至输出传动线上。上述转运装置,通过承载平台的转向及运送机构对物料的直线移动,协同配合实现了将物料由输入传动线移动至输出传动线,相比于传统的通过齿轮或链条传动进行转运操作,上述转运装置的结构更简单,同时由于承载平台的转动角度可任意调整,可适应呈不同夹角设置的输入传动线及输出传动线,因此转向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好。

Transport device and drive bel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运装置及传动带系统
本技术涉及传送带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及传动带系统。
技术介绍
传动线是流水线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加快物料运转,提高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中会设置多条传动线,不同的传动线之间如何转运是难点之一,传统的流水线中的转运装置多由齿轮或链条传动进行转运操作,导致只能进行特定角度的转向,例如90°或180°定制方向转弯,结构复杂,转向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转运效果好的转运装置及传动带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运装置,包括驱动件及承载平台,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承载平台传动连接,使所述承载平台绕竖直轴线转动,所述承载平台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侧面上设有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上的物料,并将物料沿直线方向移动至输出传动线上。上述转运装置,由于驱动件可带动承载平台转动,则承载平台上的运送机构在承接输入传动线上的物料后,通过承载平台的转动,能够使运送机构沿直线方向将物料移动至输出传动线上。上述转运装置,通过承载平台的转向及运送机构对物料的直线移动,协同配合实现了将物料由输入传动线移动至输出传动线,相比于传统的通过齿轮或链条传动进行转运操作,上述转运装置的结构更简单,同时由于承载平台的转动角度可任意调整,可适应呈不同夹角设置的输入传动线及输出传动线,因此转向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好。进一步地,所述运送机构包括带传动组件、转向平台及多个滚珠,所述带传动组件设于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转向平台固定设置于所述带传动组件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所述转向平台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上的物料,所述转向平台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滚珠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滚珠与所述安装孔可转动配合,所述滚珠的一侧与所述带传动组件的传送带接触设置,所述滚珠的另一侧用于与物料接触设置。进一步地,上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向平台与所述底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滚珠在所述转向平台上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平台的边缘处设有至少两个对接部,其中一个所述对接部用于与输入传动线的端部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对接部用于与输出传动线的端部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带传动组件还包括动力源、主动轮、从动轮、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均设于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分别与所述传送带传动配合,所述主动轮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从动轮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动力源与所述主动轮可传动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转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于所述承载平台靠近所述驱动件的一侧,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设置。进一步地,上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减速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转运装置还包括联轴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一种传动带系统,还包括输入传动线、输出传动线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所述输入传动线的运输方向与所述输出传动线的运输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360°,所述输入传动线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所述运送机构上,所述运送机构用于将物料沿直线方向移动至所述输出传动线上。上述传动带系统,由于运送机构可将物料沿直线方向移动,当输入传动线将物料输送至运送机构时,可通过驱动件带动承载平台转动,使承载平台上的运送机构移动物料的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将物料移动至输出传送线上,实现了物料在呈夹角设置的输入传动线与输出传动线之间的转运,相比于传统的通过齿轮或链条传动进行转运操作,上述转运装置的结构更简单,同时由于承载平台的转动角度可任意调整,可适应呈不同夹角设置的输入传动线及输出传动线,因此转向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传动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传动带系统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驱动件,200、承载平台,300、运送机构,310、带传动组件,311、传送带,312、第一支架,313、第二支架,320、转向平台,321、对接部,330、滚珠,400、传动轴,500、联轴器,10、输入传动线,20、输出传动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本具体实施例中,转运装置主要用于物料在不同传动线之间的转运,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转运装置也可用于传动线与料架;或不同的料架之间的转运。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运装置,包括驱动件100及承载平台200,驱动件100与承载平台200传动连接,使承载平台200绕竖直轴线转动,承载平台200远离驱动件100的侧面上设有运送机构300,运送机构300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10上的物料,并将物料沿直线方向移动至输出传动线20上。上述转运装置,由于驱动件100可带动承载平台200转动,则承载平台200上的运送机构300在承接输入传动线10上的物料后,通过承载平台200的转动,能够使运送机构300沿直线方向将物料移动至输出传动线20上。上述转运装置,通过承载平台200的转向及运送机构300对物料的直线移动,协同配合实现了将物料由输入传动线10移动至输出传动线20,相比于传统的通过齿轮或链条传动进行转运操作,上述转运装置的结构更简单,同时由于承载平台200的转动角度可任意调整,可适应呈不同夹角设置的输入传动线10及输出传动线20,因此转向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好。具体地,承载平台200上各点与承载平台20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承载平台20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传动线10之间的最短距离,承载平台200上各点与承载平台20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承载平台200的转动轴线与输出传动线20之间的最短距离。此时可防止承载平台200在转动时与输入传动线10或输出传动线20的位置发生干涉。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运送机构300包括带传动组件310、转向平台320及多个滚珠330,带传动组件310设于承载平台200上,转向平台320固定设置于带传动组件310远离承载平台200的一侧,转向平台320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10上的物料,转向平台320上设有安装孔,滚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及承载平台,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承载平台传动连接,使所述承载平台绕竖直轴线转动,所述承载平台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侧面上设有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上的物料,并将物料沿直线方向移动至输出传动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及承载平台,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承载平台传动连接,使所述承载平台绕竖直轴线转动,所述承载平台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侧面上设有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上的物料,并将物料沿直线方向移动至输出传动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机构包括带传动组件、转向平台及多个滚珠,所述带传动组件设于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转向平台固定设置于所述带传动组件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所述转向平台用于承接输入传动线上的物料,所述转向平台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滚珠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滚珠与所述安装孔可转动配合,所述滚珠的一侧与所述带传动组件的传送带接触设置,所述滚珠的另一侧用于与物料接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向平台与所述底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在所述转向平台上均匀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平台的边缘处设有至少两个对接部,其中一个所述对接部用于与输入传动线的端部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对接部用于与输出传动线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仁马文军徐日辉潘二锋徐剑平李庆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米亚索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