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348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包括筒体以及通过轴承设置于筒体上方的转台,筒体底部通过锚链连接于一个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包括形成一个长方体外表面的外钢板组,以及内部设置的三组两两互相垂直的水平内钢板组、横向内钢板组以及纵向内钢板组,四组钢板组形成一个内部带有空心网格的箱状构型;在其内部部分填充有混凝土,在其上方设置有吊耳并开设有入水口和排气口;该单点系泊系统可通过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固定,从而无需进行打桩过程大大减少成本。

Single point mooring system with caisson anch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点系泊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
技术介绍
单点系泊系统主要包括筒体以及通过轴承固定于筒体上方的可转动的转台,原油从陆地油库输送至油轮(也可以逆向),油轮系泊缆系泊于转台,原油通过软管送到单点系泊系统上,再通过海底管汇送往陆地;因为转台可转动,从而油轮可以在任意方向实现系泊,且单点系泊系统无需修建于港口,自由度大,因此是海陆输油的主要途径;对整个单点系泊传输系统的偏移距离的限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偏移距离太大,会导致软管受力过大而引起软管破裂继而发生漏油事件,污染海洋环境,造成巨大损失与影响。因此,单点系泊系统需通过固定于筒体底部的六根锚链与海床固定的,而传统的固定方式是将锚链连接于锚桩,将锚桩通过打桩的方式打入海床底部实现固定,但这种海床打桩作业成本巨大且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能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包括筒体以及通过轴承设置于筒体上方的转台,筒体底部通过锚链连接于一个沉入海底的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包括:外钢板组,外钢板组包括两块上下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外钢板、两块前后(原则上前后和左右没有本质区别,区分前后和左右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横向外钢板以及两块左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纵向外钢板;外钢板组构成一个长方体的外表面(水平外钢板是顶面和底面,横向外钢板和纵向外钢板分别是四个侧面);水平内钢板组,水平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水平内钢板;水平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水平外钢板之间且与纵向外钢板以及水平外钢板相交;水平内钢板上开设有多个竖向通水口(之所以说是竖向,是因为水通过这里的竖向通水口竖向运行);横向内钢板组,横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横向内钢板;横向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横向外钢板之间且与纵向外钢板以及水平外钢板相交;横向内钢板底部开设有多个纵向通水口(之所以说是纵向,是因为水通过这里的纵向通水口纵向运行);纵向内钢板组,纵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纵向内钢板;纵向内钢板平行设置于纵向外钢板之间且与横向外钢板以及水平外钢板相交;纵向内钢板底部开设有多个横向通水口(之所以说是横向,是因为水通过这里的横向通水口横向运行);外钢板组、水平内钢板组、横向内钢板组以及纵向内钢板组相交形成多个长方体空心区域(一个长方体空心区域有六个外表面,这六个外表面由上面这四组钢板提供,但并不是说每一个长方体空心区域都由四组钢板提供,比如位于中心的长方体空心区域就是由两块水平内钢板、两块横向内钢板以及两块纵向内钢板围成;还要注意,某一个长方体空心区域特指不可分割的一个,即由六块相邻的钢板围成的,因此一个长方体空心区域内部不再有钢板穿过),部分长方体空心区域填充有混凝土(这里的“部分长方体空心区域”指的是“部分个长方体空心区域”,比如总共10个长方体空心区域,部分个长方体空心区域可能是1~9个长方体空心区域,但绝对不是10个);位于上方的水平外钢板外侧(外侧指的是外钢板组所围成区域的外侧)中心固定有用于连接锚链的吊耳;位于上方的水平外钢板上开设有入水口以及排气口(很显然,入水口和排气口相对于水平外钢板必须是穿透的,从而可以将水导入沉箱,即外钢板组围成的区域内)。优选的,10~30%的长方体空心区域(总数的10~30%个长方体空心区域)填满有混凝土。优选的,混凝土形成一个以吊耳为顶面中心的中空正四边形棱柱,且中空正四边形棱柱的高等于水平外钢板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横向外钢板之间的间距与纵向外钢板之间的间距相同。优选的,水平外钢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横向外钢板之间的间距。优选的,两个相邻的水平内钢板之间的间距均相同,且该间距(即刚刚说到的两个相邻的水平内钢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水平内钢板与水平外钢板之间的间距;两个相邻的横向内钢板之间的间距均相同,且该间距(即两个相邻的横向内钢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横向内钢板与横向外钢板之间的间距;两个相邻的纵向内钢板之间的间距均相同,且该间距(即两个相邻的纵向内钢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纵向内钢板与纵向外钢板之间的间距。在任意两个竖直方向上相互接触(等价于叠放)的长方体空心区域的接触面上均开设有一个竖向通水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了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代替锚桩,直接将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沉入海床即可实现对单点系泊系统的固定,无需打桩的过程;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可以造得比较大从而获取足够的重力,但是通过部分填充混凝土而留有空心区域的方式,可以通过漂浮的方式进行运输,非常方便;而运输到安装位置后,可以通过入水口向内注入海水增加该装置的重力和密度,从而仍然能够达到沉入海底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系统的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可以达到以较低的成本对单点系泊装置进行固定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横向内钢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水平内钢板的示意图。图中,11、水平外钢板,12、横向外钢板,13、纵向外钢板,21、水平内钢板,22、横向内钢板,23、纵向内钢板,3、吊耳,4、混凝土,5、纵向通水口,6、竖向通水口,71、入水口,72、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描述。单点系泊系统一般都包括筒体以及通过轴承设置于筒体上方的转台,传统的单点系泊装置中筒体底部通过锚链连接于锚桩,锚桩被打入海床底部;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单点系泊系统则是将锚链连接于一个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在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内部分空心,部分填充有混凝土;在托运时可漂浮于海面上,运输到安装位置后将其注入水并令其沉入海底,从而达到固定单点系泊系统的作用;由于本专利技术单点系泊系统除了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外的其他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这里主要阐述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其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包括:外钢板组,外钢板组包括两块上下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外钢板11、两块前后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横向外钢板12以及两块左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纵向外钢板13;外钢板组构成一个长方体的外表面;外钢板组除了后面说到的入水口71和排气口72都是不带有孔的,从而将装置内部封闭;外钢板组构成整个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外壁,其形成的长方体大小可以选取为如下尺寸:底面(即水平外钢板形成的面)为27m×27m,高度10m。水平内钢板组,水平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水平内钢板21;水平内钢板21平行设置于水平外钢板11之间且与纵向外钢板13以及水平外钢板11相交;水平内钢板21上开设有多个竖向通水口6;这里的竖向通水口6的开设数量和位置如图4所示;横向内钢板组,横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横向内钢板22;横向内钢板22平行设置于横向外钢板12之间且与纵向外钢板13以及水平外钢板11相交;横向内钢板22底部开设有多个纵向通水口5;之所以开设于底部,是因为水流入后面说到的入水口71后是从底部开始积累的;如图3所示;纵向内钢板组,纵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纵向内钢板23;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包括筒体以及通过轴承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方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通过锚链连接于一个沉入海底的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所述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包括:外钢板组,所述外钢板组包括两块上下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外钢板、两块前后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横向外钢板以及两块左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纵向外钢板;所述外钢板组构成一个长方体的外表面;水平内钢板组,所述水平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水平内钢板;所述水平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水平外钢板之间且与所述纵向外钢板以及所述水平外钢板相交;所述水平内钢板上开设有多个竖向通水口;横向内钢板组,所述横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横向内钢板;所述横向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横向外钢板之间且与所述纵向外钢板以及所述水平外钢板相交;所述横向内钢板底部开设有多个纵向通水口;纵向内钢板组,所述纵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纵向内钢板;所述纵向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纵向外钢板之间且与所述横向外钢板以及所述水平外钢板相交;所述纵向内钢板底部开设有多个横向通水口;所述外钢板组、所述水平内钢板组、所述横向内钢板组以及所述纵向内钢板组相交形成多个长方体空心区域,部分所述长方体空心区域填充有混凝土;位于上方的所述水平外钢板外侧中心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锚链的吊耳;位于上方的所述水平外钢板上开设有入水口以及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的单点系泊系统,包括筒体以及通过轴承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方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通过锚链连接于一个沉入海底的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所述沉箱式海底锚固装置包括:外钢板组,所述外钢板组包括两块上下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外钢板、两块前后放置且相互平行的横向外钢板以及两块左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纵向外钢板;所述外钢板组构成一个长方体的外表面;水平内钢板组,所述水平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水平内钢板;所述水平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水平外钢板之间且与所述纵向外钢板以及所述水平外钢板相交;所述水平内钢板上开设有多个竖向通水口;横向内钢板组,所述横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横向内钢板;所述横向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横向外钢板之间且与所述纵向外钢板以及所述水平外钢板相交;所述横向内钢板底部开设有多个纵向通水口;纵向内钢板组,所述纵向内钢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纵向内钢板;所述纵向内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纵向外钢板之间且与所述横向外钢板以及所述水平外钢板相交;所述纵向内钢板底部开设有多个横向通水口;所述外钢板组、所述水平内钢板组、所述横向内钢板组以及所述纵向内钢板组相交形成多个长方体空心区域,部分所述长方体空心区域填充有混凝土;位于上方的所述水平外钢板外侧中心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锚链的吊耳;位于上方的所述水平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肖景明如海朱文辉崔佳伟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