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多向多功能联合冲击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05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维多向多功能冲击联合试验台,包括:斜坡滚落试验台、可多维旋转的球面基座试验台和巨型龙门吊;所述斜坡滚落试验台包括液压导轨,液压导轨可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坡宽和一定坡角的人造机械坡面;钢筋混凝土坡面用于安装被动柔性防护网试验模型或者帘式网试验模型,所述可多维旋转的球面基座试验台包括柔性棚洞试验模型,所述柔性棚洞试验模型锚固在台面基座上,巨型球面支座及液压顶升机构用于转动并支撑台面基座。本申请实验系统具有试验成本低,效率高,并且可以安全方便重复地进行冲击试验和数据采集的优势。

A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Functional Joint Impact Test B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多向多功能联合冲击试验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系统
,具体是一种可用于多种柔性防护结构足尺冲击试验的多维多向多功能联合冲击试验台。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特别是西南山区,泥石流、落石等坡面地质灾害频发,其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好和突发性强的特点,每年都对临坡工程的正常运营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被动柔性防护网、帘式防护网和柔性棚洞作为较前沿的柔性防护系统,经济性与整体性好、具有良好的地形适应性、施工与维护便捷,可以在不破坏自然坡面的情况下防治落石、泥石流、雪崩等地质灾害及气候灾害。明确防护系统的防护能力,优化防护系统的设计,是提高防护能力的前提。但国内目前尚无可用于多种柔性防护结构足尺冲击试验的多维多向多功能联合冲击试验台,故能够解决多功能联合平台这一问题,可以使柔性防护技术的发展更上一步台阶。国外的针对被动柔性防护网、帘式防护网和柔性棚洞的试验基本上是利用既有山坡开展冲击试验,缺点是试验场地易受现场环境的限制,试验成本高且效率底。而人工建立的试验场试验对象单一,不具有多种柔性防护系统的多维多功能联合试验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维多向多功能冲击联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滚落试验台、可多维旋转的球面基座试验台和巨型龙门吊;所述斜坡滚落试验台包括钢筋混凝土基座,钢筋混凝土基座上设有一定坡度的钢筋混凝土坡面,钢筋混凝土坡面上设有液压导轨,液压导轨(102)可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坡宽和一定坡角的人造机械坡面;钢筋混凝土坡面(101)用于安装被动柔性防护网试验模型(103),被动柔性防护网试验模型(103)通过锚杆安装在坡脚处,锚杆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坡面上预留的锚孔内,拉索一端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坡面(101)上,另一端固定在锚杆的悬臂端;巨型龙门吊(4)用于冲击试块(5)的提升,并通过远程脱钩装置在冲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多向多功能冲击联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滚落试验台、可多维旋转的球面基座试验台和巨型龙门吊;所述斜坡滚落试验台包括钢筋混凝土基座,钢筋混凝土基座上设有一定坡度的钢筋混凝土坡面,钢筋混凝土坡面上设有液压导轨,液压导轨(102)可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坡宽和一定坡角的人造机械坡面;钢筋混凝土坡面(101)用于安装被动柔性防护网试验模型(103),被动柔性防护网试验模型(103)通过锚杆安装在坡脚处,锚杆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坡面上预留的锚孔内,拉索一端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坡面(101)上,另一端固定在锚杆的悬臂端;巨型龙门吊(4)用于冲击试块(5)的提升,并通过远程脱钩装置在冲击试块(5)达到试验要求的高度后释放冲击试块(5),使其自由下落,完成被动柔性防护网试验模型(103)的冲击试验;钢筋混凝土坡面(101)还可用于安装帘式网试验模型(104),帘式网试验模型(104)上端连接在锚杆的两端,该锚杆悬臂端通过拉索连系在钢筋混凝土坡面(101)上,液压导轨以下适当位置设有锚杆,帘式网两端固定在锚杆上,帘式网下端依重力自由垂下,帘式网左右两侧适当位置设有若干根拉索与坡面连接;用巨型龙门吊(4)将冲击滑块(5)提升至钢筋混凝土坡面(101)顶端,使得冲击滑块(5)沿着液压导轨(102)的轨道滑落,冲击滑块(5)通过轨道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在离开轨道时获得一定的水平方向速度,以设计的能量冲击帘式网试验模型(104);所述可多维旋转的球面基座试验台包括柔性棚洞试验模型(204),所述柔性棚洞试验模型锚固在台面基座(201)上,巨型球面支座(202)及液压顶升机构(203)用于转动并支撑台面基座(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多向多功能冲击联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对于可多维旋转的球面基座试验台,远程脱钩装置在冲击试块(5)达到试验要求的高度后释放冲击试块(5),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祥许浒齐欣赵世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