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69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括工作块,所述工作块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外界空间连通的进线槽,所述进线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且上端壁连通外界空间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下端壁内设置有一驱动空间,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传动空间,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上端壁与传动空间连通的螺纹槽,此装置具有机构简单,操作方便,缆线在绕线过程中绕线均匀,在绕线过程中能够自动根据绕线后线圈变大的情况自动调整转速,从而使线圈整体密集度更好,有效解决了绕线过程中转速调整和线生产速度的不协调,整体性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A Wire Wi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绕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缆机绕线领域,具体为一种线缆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安全意识的提高,蓝牙以及逐渐成为驾驶员的必备的电子设备之一,蓝牙在出厂前需要大量的测试、分析和矫正,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与蓝牙射频参数分析矫正软件系统连接的数据线缆在该系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数据线缆在运输过程中往往将其卷绕,大部分成缆机在将缆线绕圈过程中由于绕线不均匀而要投入多余的人工进行现场调控,现有成缆机由于绕线问题导致绕线速度慢难以调整导致效率低下,大部分成缆机不能根据绕线后线圈变大的情况自动调整转速,一部分能自动调整转速的成缆机经常在调整转速后导致与缆线加工速度不协调造成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括工作块,所述工作块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外界空间连通的进线槽,所述进线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且上端壁连通外界空间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下端壁内设置有一驱动空间,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传动空间,所述驱动空间下端壁内嵌设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端面动力连接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端贯穿驱动空间上端壁且位于进线槽内,所述驱动轴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左右两端分别啮合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进线轴,所述进线轴上下两端分别与进线槽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所述进线轴固定连接有一拉线轴,所述位于拉线轴左端处的进线槽后端壁固定连接有一编缆器,所述驱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不同规格的主动直齿轮,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上端壁与传动空间连通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一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上端贯穿传动空间上下端壁且位于驱动空间内,所述螺纹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左端分别能够与主动直齿轮一一对应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位于传动空间内的螺纹轴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三直齿轮右端啮合连接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四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传动空间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与传动空间转动连接的工作轴,所述工作轴上端贯穿传动空间上端壁、驱动空间上下端壁且位于绕线槽内,所述工作轴上端螺纹拧紧有一线圈块,所述位于驱动空间内的工作轴固定连接有第六直齿轮,所述位于第六直齿轮上端处驱动空间内的工作轴固定连接有第七直齿轮,所述第六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八直齿轮,所述第八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变向轴,所述第八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九直齿轮,所述第九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主动轴,所述第七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十直齿轮,所述第十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且与主动轴同轴转动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内设置有一上端壁与驱动空间连通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驱动槽连通的锁死槽,所述从动轴内设置有一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转动槽连通的卡死槽,所述驱动槽下端壁转动连接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端贯穿转动槽上下端壁、进线槽下端壁且与进线槽上端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上端螺纹配合连接有一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内设置有一前端壁、左右端壁分别与进线槽连通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有一接触轴,所述位于螺纹块后端处的进线槽后端壁固定连接有一挡块,所述位于驱动槽内的固定轴内设置有一右端壁与驱动槽连通的滑动槽,所述位于转动槽内的固定轴内设置有一右端壁与转动槽连通的平移槽,所述位于进线槽内的固定轴内上端内设置有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的第一回转槽,所述位于螺纹块下侧处的进线槽内设置有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的第二回转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一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端刚才滑动槽上端壁且位于平移槽内,所述滑动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平移块,所述平移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平移杆,所述平移杆上端贯穿平移槽上端壁且位于第二回转槽内,所述平移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上端贯穿第二回转槽上端壁且位于第一回转槽内,所述位于推动杆上端处的第一回转槽内设置有一回转机构,所述位于推动杆下端处的第二回转槽内设置有一回转机构,所述滑动块内设置有一复位机构,所述位于卡死槽上端处的平移块内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编缆器生产出一缆线,所述缆线先与右侧拉线轴的右端摩擦接触然后再与左侧拉线轴的左端摩擦接触,所述缆线右端与接触轴前端滑动接触后再与线圈块前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左端壁固定连接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右端固定连接有一锁死块,所述下侧的锁死块右端贯穿复位槽右端壁且位于锁死槽内,所述上侧的锁死块右端贯穿复位槽右端壁且位于转动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轴,所述上侧的回转轴两端分别与第一回转槽转动连接,所述下侧的回转轴两端分别与第二回转槽转动连接,所述回转轴固定连接有一回转杆,所述上侧的回转杆左端贯穿第一回转槽左端壁且位于绕线槽内,所述回转杆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回转弹簧,所述两回转弹簧分别与第一回转槽后端壁、第二回转槽后端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工作中,在绕缆线过程中,编缆器开启,从而使编缆器编织好的缆线向右匀速输送,驱动电机开启,动力连接带动驱动轴转动,通过齿轮系的传动带动两拉线轴转动拉动缆线,通过齿轮系的传动带动螺纹轴转动,在螺纹作用下使螺纹轴向下运动,通过齿轮系的传动带动工作轴转动,从而将缆线绕在线圈块上,通过齿轮系的传动带动主动轴正转与从动轴反转,由于主动轴与固定轴锁死且从动轴与固定轴不锁死,从而带动固定轴正转,在螺纹作用下使螺纹块向上运动,从而使缆线均匀绕在线圈块上,螺纹块不再推动下侧的回转杆,从而使下侧的回转杆在弹力作用下顺时针复位旋转,当螺纹块运动到最上端时,螺纹块向上推动上侧的回转杆顺时针旋转,从而使上侧的回转杆向下推动推动杆,从而使两锁死块向下运动,从而使主动轴与固定轴不锁死且从动轴与固定轴锁死,从而带动固定轴反转,从而使螺纹块向下复位运动,不再推动上侧的回转杆,从而使上侧的回转杆在弹力作用下复位旋转,从而再次将缆线均匀绕在线圈块上,缆线缠绕的线圈块直径增大,块此时上一个与主动直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由于从动齿轮向下运动,从而使下一个主动直齿轮与下一个从动齿轮啮合,从而使工作轴与固定轴转速降低,拉线轴转速保持不变,从而使相同的量再次均匀绕在直径变大的线圈块上,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多次将缆线均匀绕在线圈块上,此装置具有机构简单,操作方便,缆线在绕线过程中绕线均匀,在绕线过程中能够自动根据绕线后线圈变大的情况自动调整转速,从而使线圈整体密集度更好,有效解决了绕线过程中转速调整和线生产速度的不协调,整体性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块编缆器处全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括工作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块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外界空间连通的进线槽,所述进线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且上端壁连通外界空间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下端壁内设置有一驱动空间,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传动空间,所述驱动空间下端壁内嵌设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端面动力连接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端贯穿驱动空间上端壁且位于进线槽内,所述驱动轴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左右两端分别啮合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进线轴,所述进线轴上下两端分别与进线槽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所述进线轴固定连接有一拉线轴,所述位于拉线轴左端处的进线槽后端壁固定连接有一编缆器,所述驱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不同规格的主动直齿轮,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上端壁与传动空间连通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一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上端贯穿传动空间上下端壁且位于驱动空间内,所述螺纹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左端分别能够与主动直齿轮一一对应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位于传动空间内的螺纹轴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三直齿轮右端啮合连接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四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传动空间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与传动空间转动连接的工作轴,所述工作轴上端贯穿传动空间上端壁、驱动空间上下端壁且位于绕线槽内,所述工作轴上端螺纹拧紧有一线圈块,所述位于驱动空间内的工作轴固定连接有第六直齿轮,所述位于第六直齿轮上端处驱动空间内的工作轴固定连接有第七直齿轮,所述第六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八直齿轮,所述第八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变向轴,所述第八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九直齿轮,所述第九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主动轴,所述第七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十直齿轮,所述第十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且与主动轴同轴转动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内设置有一上端壁与驱动空间连通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驱动槽连通的锁死槽,所述从动轴内设置有一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转动槽连通的卡死槽,所述驱动槽下端壁转动连接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端贯穿转动槽上下端壁、进线槽下端壁且与进线槽上端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上端螺纹配合连接有一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内设置有一前端壁、左右端壁分别与进线槽连通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有一接触轴,所述位于螺纹块后端处的进线槽后端壁固定连接有一挡块,所述位于驱动槽内的固定轴内设置有一右端壁与驱动槽连通的滑动槽,所述位于转动槽内的固定轴内设置有一右端壁与转动槽连通的平移槽,所述位于进线槽内的固定轴内上端内设置有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的第一回转槽,所述位于螺纹块下侧处的进线槽内设置有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的第二回转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一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端刚才滑动槽上端壁且位于平移槽内,所述滑动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平移块,所述平移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平移杆,所述平移杆上端贯穿平移槽上端壁且位于第二回转槽内,所述平移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上端贯穿第二回转槽上端壁且位于第一回转槽内,所述位于推动杆上端处的第一回转槽内设置有一回转机构,所述位于推动杆下端处的第二回转槽内设置有一回转机构,所述滑动块内设置有一复位机构,所述位于卡死槽上端处的平移块内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编缆器生产出一缆线,所述缆线先与右侧拉线轴的右端摩擦接触然后再与左侧拉线轴的左端摩擦接触,所述缆线右端与接触轴前端滑动接触后再与线圈块前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括工作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块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外界空间连通的进线槽,所述进线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且上端壁连通外界空间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下端壁内设置有一驱动空间,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传动空间,所述驱动空间下端壁内嵌设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端面动力连接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端贯穿驱动空间上端壁且位于进线槽内,所述驱动轴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左右两端分别啮合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进线轴,所述进线轴上下两端分别与进线槽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所述进线轴固定连接有一拉线轴,所述位于拉线轴左端处的进线槽后端壁固定连接有一编缆器,所述驱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不同规格的主动直齿轮,所述传动空间下端壁内设置有一上端壁与传动空间连通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一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上端贯穿传动空间上下端壁且位于驱动空间内,所述螺纹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左端分别能够与主动直齿轮一一对应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位于传动空间内的螺纹轴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三直齿轮右端啮合连接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四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传动空间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与传动空间转动连接的工作轴,所述工作轴上端贯穿传动空间上端壁、驱动空间上下端壁且位于绕线槽内,所述工作轴上端螺纹拧紧有一线圈块,所述位于驱动空间内的工作轴固定连接有第六直齿轮,所述位于第六直齿轮上端处驱动空间内的工作轴固定连接有第七直齿轮,所述第六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八直齿轮,所述第八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变向轴,所述第八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九直齿轮,所述第九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主动轴,所述第七直齿轮左端啮合连接有第十直齿轮,所述第十直齿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下端壁与驱动空间下端壁转动连接的且与主动轴同轴转动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内设置有一上端壁与驱动空间连通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驱动槽连通的锁死槽,所述从动轴内设置有一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右端壁内设置有一左端壁与转动槽连通的卡死槽,所述驱动槽下端壁转动连接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端贯穿转动槽上下端壁、进线槽下端壁且与进线槽上端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上端螺纹配合连接有一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内设置有一前端壁、左右端壁分别与进线槽连通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上下端壁转动连接有一接触轴,所述位于螺纹块后端处的进线槽后端壁固定连接有一挡块,所述位于驱动槽内的固定轴内设置有一右端壁与驱动槽连通的滑动槽,所述位于转动槽内的固定轴内设置有一右端壁与转动槽连通的平移槽,所述位于进线槽内的固定轴内上端内设置有左端壁与进线槽连通的第一回转槽,所述位于螺纹块下侧处的进线槽内设置有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雪瑞孙振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盛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