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03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缆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包括换向检测装置(4)、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上;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2)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与传动装置(3)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与自动排线机头(1)相连接;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检测是否受到来自缆轮侧壁(10)的压力,当检测到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2)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控制装置(2)向所述传动装置(3)发送控制信令,之后其带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执行水平方向的换向操作。

An Automatic Cable Arrangement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
本技术属于缆线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
技术介绍
在缆线制造行业中,需要将长度较长的缆线逐层、整齐地收绕在缆轮上。目前排线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两种方式实现,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现有排线方法都存在以下问题:如果采用人工进行排线,需要工人在手上戴上耐磨的手套,用手抓住线缆,缆轮被固定可左右移动的支架上,支架在电机的带动下左右移动,工人用手控制缆线逐层地盘绕的缆轮上。一个排线生产线至少需要一名工人,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会存在工人疲劳操作的情况,这样会增加了工作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布线的精度和质量均难以保证如果采用自动控制布线方式,现有技术中往往会采用一个固定的装置来代替工人的手工劳作,但仍需要缆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左右移动,而且因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也会出现缆线盘绕存在松散、层叠的问题,以及缆线盘绕换向无法及时、顺利完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解决缆线盘绕松散、层叠的问题以及缆线盘绕换向无法及时、顺利完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包括换向检测装置(4)、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上;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2)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与传动装置(3)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与自动排线机头(1)相连接;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检测是否受到来自缆轮侧壁(10)的压力,当检测到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2)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控制装置(2)向所述传动装置(3)发送控制信令,所述传动装置(3)收到控制信令后,带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执行水平方向的换向操作;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用于在所述自动排线系统开始运行前对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进行初始定位。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控制装置(2)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3)和换向检测装置(4)通过电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与自动排线机头(1)通过机械连接方式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电连接方式包括使用信号线进行连接,以及通过电磁耦合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机械连接包括使用链条、连杆、皮带、齿轮进行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还包括夹持装置(6)和鼓包检测装置(7),所述夹持装置(6)和所述鼓包检测装置(7)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的侧面上,所述鼓包检测装置(7)与控制装置(2)相连接;所述缆线夹持装置(6)、鼓包检测装置(7)均包括能够绕轴旋转的传动轮,其中在传动轮的轮体上开设有凹槽,缆线(8)从所述凹槽中穿过。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控制装置(2)与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和所述鼓包检测装置(7)通过电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包括颜色反馈检测装置,所述颜色反馈检测装置检测不同颜色的反馈,并将检测结果提供给控制装置(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颜色反馈检测装置为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解决缆线盘绕松散、层叠的问题以及缆线盘绕换向无法及时、顺利完成的问题,达到了排线整齐、紧密,避免稀松的排线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排线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排线机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排线机头在运转时的排线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排线机头换向后的自动排线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夹持装置和鼓包检测装置的透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自动排线机头、(2)-控制装置、(3)-传动装置、(4)-换向检测装置、(5)-机头初始定位装置、(6)-夹持装置、(7)-鼓包检测装置、(8)-缆线、(9)-缆轮轴、(10)-缆轮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的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做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图1是本技术自动排线机头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包括换向检测装置(4)、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上;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2)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与传动装置(3)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与自动排线机头(1)相连接;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检测是否受到来自缆轮侧壁(10)的压力,当检测到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2)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控制装置(2)向所述传动装置(3)发送控制信令,所述传动装置(3)收到控制信令后,带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执行水平方向的换向操作;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用于在所述自动排线系统开始运行前对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进行初始定位。图2是本技术自动排线机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自动排线机头(1)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一侧安装有换向检测装置(4)、缆线夹持装置(6)和鼓包检测装置(7)。换向检测装置(4)、缆线夹持装置(6)和鼓包检测装置(7)均由形状相同的两个部件构成,缆线(8)依次从鼓包检测装置(7)、缆线夹持装置(6)和换向检测装置(4)的两个部件中间穿过,其中换向检测装置(4)、缆线夹持装置(6)和鼓包检测装置(7)分别包括的两个部件关于缆线(8)呈上下对称安装。换向检测装置(4)可以具体实现为两个压力传感器。如图3所示,随着缆轮的转动,自动排线机头(1)水平向左移动,实现对缆线的自动盘绕,当自动排线机头(1)水平移动到缆轮的最左边并靠近缆轮侧壁(10)时,缆轮侧壁(10)对换向检测装置(4)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形成压力,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缆轮侧壁(10)的压力后,产生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向传动装置(3)发出控制信令,传动装置(3)可以是一个电动机,其带动自动排线机头(1)换向向右水平移动,这样,自动排线机头(1)便从缆轮的最左边开始向右盘绕缆线。当自动排线机头(1)向右水平移动到缆轮轴(9)的中间位置时,控制器控制自动排线机头(1)向左作180度的水平翻转,使得翻转后换向检测装置(4)的两个压力传感器朝向缆轮的右侧壁。如图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还包括夹持装置(6)和鼓包检测装置(7),所述夹持装置(6)和所述鼓包检测装置(7)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的侧面上;所述缆线夹持装置(6)、鼓包检测装置(7)均包括能够绕轴旋转的传动轮,其中在传动轮的轮体上开设有凹槽,缆线(8)从所述凹槽中穿过。缆线夹持装置(6)和鼓包检测装置(7)包括形状相同的两个部件,在每个部件的前端设置有可绕轴旋转的传动轮,两个部件底部通过轮齿啮合,并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自动排线机头(1)的本体固定,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包括换向检测装置(4)、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上;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2)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与传动装置(3)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与自动排线机头(1)相连接;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检测是否受到来自缆轮侧壁(10)的压力,当检测到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2)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控制装置(2)向所述传动装置(3)发送控制信令,所述传动装置(3)收到控制信令后,带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执行水平方向的换向操作;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用于在所述自动排线系统开始运行前对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进行初始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线自动排线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包括换向检测装置(4)、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上;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和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2)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与传动装置(3)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与自动排线机头(1)相连接;所述换向检测装置(4)检测是否受到来自缆轮侧壁(10)的压力,当检测到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2)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控制装置(2)向所述传动装置(3)发送控制信令,所述传动装置(3)收到控制信令后,带动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执行水平方向的换向操作;所述机头初始定位装置(5)用于在所述自动排线系统开始运行前对所述自动排线机头(1)进行初始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自动排线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3)和换向检测装置(4)通过电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与自动排线机头(1)通过机械连接方式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自动排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能刘斐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凌犀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