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61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及医疗康复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本拉力器包括上衬板及下衬板,上衬板与下衬板的两底端处以铰接轴铰接彼此;上衬板与下衬板上均布置约束带;本拉力器还包括拉力组件;拉力组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回转配合有棘轮,棘轮通过棘爪控制从而产生可控的单向转动动作;棘轮的两轴端形成左槽轮及右槽轮;右槽轮上缠绕拉力绳;左槽轮上环绕轮槽而缠绕有弹力绳,弹力绳相对左槽轮的缠绕方向与拉力绳相对右槽轮的缠绕方向彼此反向,弹力绳的绳端沿下衬板长度方向延伸并固接于下衬板的底端部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肢体操作要求低,康复效果好,能显著改善与提高病人的上肢关节的活动屈伸能力、肌力及协调性。

An Arm Rehabilitation T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
本技术属于及医疗康复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
技术介绍
临床中,因病情影响,诸如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病人等的肢体极容易发生关节畸形,从而难以保持肢体位于功能位。为了防止上述病人的上肢出现挛缩畸形乃至失去肌体功能,常需要病人周期性的进行上肢肌肉锻炼。现有的上肢康复锻炼器械,大都仍然沿用普通的由弹簧与手柄组成的拉力器,其手柄之间通过多根弹簧进行连接,使用时通过对弹簧两端施力而实现拉力锻炼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拉力器由于体积大,重量重,只适合专业的体育人士使用,尤其是对于上肢受伤或弱肌力的病人来说使用更为不便,不仅达不到康复训练的效果,更有可能因为拉力巨大而难以正常开展锻炼,甚至因损伤肌肉而得不偿失。此外的,在对上肢受伤病人进行治疗时,固定病人上肢位置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往常在悬吊病人小臂时,常需额外设置上肢固定带或上肢固定架,使用繁复且装拆极为不便,这些都给实际医护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手臂康复拉力器,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的优点,对肢体操作要求低,康复效果好,能显著改善与提高病人的上肢关节的活动屈伸能力、肌力及协调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本拉力器包括用于固定病人大臂的上衬板以及用于固定病人小臂的下衬板,上衬板与下衬板的两底端处以铰接轴铰接彼此,以使得上衬板与下衬板可沿铰接轴产生仿人体手臂关节的摆动动作;所述上衬板与下衬板上均布置用于箍紧及固定病人相应臂部的约束带;本拉力器还包括用于实现病人手臂锻炼功能的拉力组件;所述拉力组件包括布置于下衬板顶端处的外壳体,外壳体内回转配合有棘轮,棘轮通过棘爪控制从而产生可控的单向转动动作,棘爪的一端伸出外壳体之外从而可通过控制棘爪而随时取消棘轮的单向锁定状态;棘轮的两轴端向外壳体之外延伸,使得两延伸端处形成与棘轮同轴的左槽轮及右槽轮;右槽轮上环绕轮槽而缠绕有拉力绳,拉力绳的绳端固接于上衬板的顶端处;左槽轮上环绕轮槽而缠绕有弹力绳,弹力绳相对左槽轮的缠绕方向与拉力绳相对右槽轮的缠绕方向彼此反向,弹力绳的绳端沿下衬板长度方向延伸并固接于下衬板的底端部处;拉力绳与弹力绳的布置路径与病人手臂放置位置彼此空间避让,棘轮被棘爪单向止动而仅可作单向转动动作时,病人手臂仅可作蜷缩动作。优选的,所述上衬板及下衬板外形均呈长方板状,左槽轮轮槽与右槽轮轮槽之间距离大于下衬板板宽,以使得弹力绳及拉力绳分别位于下衬板两侧处,从而在空间上避让开病人手臂放置位置;下衬板的板侧处布置挂环,而弹力绳的绳端布置挂钩,从而使得弹力绳可拆卸的钩合于挂环处。优选的,所述左槽轮的外侧轮端处同轴设置手轮。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朝向弹力绳的一侧面处布置起到张紧弹力绳功能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轮轴平行下衬板板面且垂直下衬板板长方向;下衬板与外壳体之间通过长方板状的过渡板固接彼此,过渡板板面垂直下衬板板面且板长方向平行下衬板板长方向;过渡板上开设第一腰形孔且第一腰形孔的孔型长度方向平行过渡板板长方向,张紧轮同轴可回转的固接于第一螺杆上,且第一螺杆穿设于第一腰形孔内,并通过第一螺母而固接第一螺杆,以使得张紧轮可沿下衬板板长方向作可调节的往复位移动作;弹力绳经由张紧轮后再由位于上衬板板侧处的变向轮变向,并最终钩合于挂环处。优选的,所述下衬板的靠近外壳体的板面处布置供病人手握的把手,所述把手外形呈圆杆状且把手轴长垂直下衬板板面;下衬板上开设第二腰形孔且第二腰形孔的孔型长度方向平行下衬板板长方向,把手底端为螺纹杆,把手底端穿设于第二腰形孔内,并通过第二螺母而固接把手,以使得把手可沿下衬板板长方向作可调节的往复位移动作。优选的,上衬板的顶端处布置锁环,而拉力绳的绳端布置锁钩,以使得拉力绳可拆卸的钩合于锁环处。优选的,上衬板上的约束带为两组且彼此对称布置于上衬板两侧处,以通过两根约束带的魔术贴式配合而箍紧病人大臂,以上衬板上的该两组约束带为一组约束单元,所述约束单元为两组且沿上衬板板长方向依序布置。优选的,下衬板上的约束带为两组且彼此对称布置于下衬板两侧处,以通过两根约束带的魔术贴式配合而箍紧病人小臂,以下衬板上的该两组约束带为一组约束单元,所述约束单元为两组且沿下衬板板长方向依序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衬板与小衬板及铰接轴来模拟人体臂部结构,从而在以约束带将病人大臂和小臂固定于相应衬板上后,此时病人仍可自主的作正常的手臂蜷缩及伸展动作。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通过设置拉力组件,当病人伸展手臂时,预先打开棘爪从而放开棘轮使之可作自由转动;此时小臂与大臂夹角变大,随之带动和牵拉拉力绳,进而使得棘轮回转并使得反绕的弹力绳被反向收紧,以实现弹力锻炼功能。而当病人手臂作蜷缩动作时,此时小臂与大臂夹角变小,拉力绳被放松,弹力绳因自身弹力动作而回缩,带动棘轮回缩,从而提供右槽轮以回转动力,确保多余拉力绳能准确回收至右槽轮内。此外的,在仅需作为小臂悬吊支架而使用时,则可复位棘爪而卡住棘轮,此时上衬板与下衬板之间夹角被限制而无法增大,又因病人小臂的自重作用而无法减小,即可实现对病人小臂的固定角度悬吊功能。棘爪可通过类似弹性伸缩开关等来控制其下行及上行,以便在需要时棘爪能够卡住棘轮或远离棘爪的齿面。也可直接拨动棘爪并保持下压力,从而实现棘爪与棘轮的脱离功能,此处就不再赘述。2)、进一步的,实际操作时,棘轮与弹力绳实际上形成了类似扭簧轮的结构,从而可在提供本技术以弹性锻炼功能的同时,确保拉力绳在必要时可随时缠绕回右槽轮轮槽中。而拉力绳与弹力绳的安装路径应当布置于下衬板的两侧处,以便于躲开病人手臂,从而避免两者出现动作干涉状况。弹力绳与挂环之间以及拉力绳与锁环之间均彼此可拆,以便在需要时随时更换新绳,以确保其实际使用寿命及维护便捷度。手轮的设置,是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棘轮卡死或响应不灵敏状况;同时,在重新缠绕新的拉力绳或弹力绳时,也能通过操作手轮而加快缠绕安装进度。3)、考虑到弹力绳毕竟属于损耗性部件,其弹性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减小,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病人的锻炼强度又可能存有差异。因此,通过布置张紧轮,可实现对弹力绳的在线调节功能。把手的目的在于便于病人手部捏握和施力,从而提升锻炼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视病人小臂长短差异,把手可沿上衬板处第二腰形孔产生往复移动,从而适应不同病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I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拉力组件的结构剖视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10-上衬板11-锁环20-下衬板21-挂环22-第二腰形孔30-铰接轴40-拉力组件41-外壳体42-棘轮42a-左槽轮42b-右槽轮42c-手轮43-棘爪44-拉力绳45-弹力绳50-张紧轮60-过渡板61-第一腰形孔70-变向轮80-把手90-约束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图1-4所示,其主体结构包括了彼此铰接布置的上衬板10与下衬板20,下衬板20处布置拉力组件40、把手80、过渡板60、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本拉力器包括用于固定病人大臂的上衬板(10)以及用于固定病人小臂的下衬板(20),上衬板(10)与下衬板(20)的两底端处以铰接轴(30)铰接彼此,以使得上衬板(10)与下衬板(20)可沿铰接轴(30)产生仿人体手臂关节的摆动动作;所述上衬板(10)与下衬板(20)上均布置用于箍紧及固定病人相应臂部的约束带(90);本拉力器还包括用于实现病人手臂锻炼功能的拉力组件(40);所述拉力组件(40)包括布置于下衬板(20)顶端处的外壳体(41),外壳体(41)内回转配合有棘轮(42),棘轮(42)通过棘爪(43)控制从而产生可控的单向转动动作,棘爪(43)的一端伸出外壳体(41)之外从而可通过控制棘爪(43)而随时取消棘轮(42)的单向锁定状态;棘轮(42)的两轴端向外壳体(41)之外延伸,使得两延伸端处形成与棘轮(42)同轴的左槽轮(42a)及右槽轮(42b);右槽轮(42b)上环绕轮槽而缠绕有拉力绳(44),拉力绳(44)的绳端固接于上衬板(10)的顶端处;左槽轮(42a)上环绕轮槽而缠绕有弹力绳(45),弹力绳(45)相对左槽轮(42a)的缠绕方向与拉力绳(44)相对右槽轮(42b)的缠绕方向彼此反向,弹力绳(45)的绳端沿下衬板(20)长度方向延伸并固接于下衬板(20)的底端部处;拉力绳(44)与弹力绳(45)的布置路径与病人手臂放置位置彼此空间避让,棘轮(42)被棘爪(43)单向止动而仅可作单向转动动作时,病人手臂仅可作蜷缩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本拉力器包括用于固定病人大臂的上衬板(10)以及用于固定病人小臂的下衬板(20),上衬板(10)与下衬板(20)的两底端处以铰接轴(30)铰接彼此,以使得上衬板(10)与下衬板(20)可沿铰接轴(30)产生仿人体手臂关节的摆动动作;所述上衬板(10)与下衬板(20)上均布置用于箍紧及固定病人相应臂部的约束带(90);本拉力器还包括用于实现病人手臂锻炼功能的拉力组件(40);所述拉力组件(40)包括布置于下衬板(20)顶端处的外壳体(41),外壳体(41)内回转配合有棘轮(42),棘轮(42)通过棘爪(43)控制从而产生可控的单向转动动作,棘爪(43)的一端伸出外壳体(41)之外从而可通过控制棘爪(43)而随时取消棘轮(42)的单向锁定状态;棘轮(42)的两轴端向外壳体(41)之外延伸,使得两延伸端处形成与棘轮(42)同轴的左槽轮(42a)及右槽轮(42b);右槽轮(42b)上环绕轮槽而缠绕有拉力绳(44),拉力绳(44)的绳端固接于上衬板(10)的顶端处;左槽轮(42a)上环绕轮槽而缠绕有弹力绳(45),弹力绳(45)相对左槽轮(42a)的缠绕方向与拉力绳(44)相对右槽轮(42b)的缠绕方向彼此反向,弹力绳(45)的绳端沿下衬板(20)长度方向延伸并固接于下衬板(20)的底端部处;拉力绳(44)与弹力绳(45)的布置路径与病人手臂放置位置彼此空间避让,棘轮(42)被棘爪(43)单向止动而仅可作单向转动动作时,病人手臂仅可作蜷缩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衬板(10)及下衬板(20)外形均呈长方板状,左槽轮(42a)轮槽与右槽轮(42b)轮槽之间距离大于下衬板(20)板宽,以使得弹力绳(45)及拉力绳(44)分别位于下衬板(20)两侧处,从而在空间上避让开病人手臂放置位置;下衬板(20)的板侧处布置挂环(21),而弹力绳(45)的绳端布置挂钩,从而使得弹力绳(45)可拆卸的钩合于挂环(21)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槽轮(42a)的外侧轮端处同轴设置手轮(42c)。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臂康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41)的朝向弹力绳(45)的一侧面处布置起到张紧弹力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丽方丽丽潘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