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和轴及提高它们的疲劳特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122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疲劳强度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和提高其疲劳强度的方法。所述的疲劳强度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是含有C:0.1~1.2质量%,并具有曲率半径为25mm以下的缺口部的机械部件,在表面的HV硬度为250以上的同时,缺口部表层的压缩残余应力为-100~-1500MPa。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耐疲劳特性优异的轴和提高其疲劳强度的方法,所述的耐疲劳特性优异的轴,是由以质量%表示,含有C:0.1~1.2%、Si:0.05~2.5%、Mn:0.2~3%、Al:0.005~0.1%、N:0.001~0.02%、其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抗拉强度为800MPa以上的钢材构成的轴,上述轴具有油孔,该油孔的表层中的压缩残余应力为上述钢材的抗拉强度的50%~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车和各种产业机械等中广泛使用的轴、齿轮等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以及提高其疲劳特性的方法。具体地讲,涉及具有曲率半径为25mm以下的缺口部、而且表面HV硬度为250以上的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和提高其疲劳特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汽车和各种产业机械的轻量化、高性能化,各种机械部件的高强度化的要求提高,这种机械部件的高强度化,可以实现借助于钢材化学成分的调整和各种热处理方法·条件。但是,即使机械部件的高强度化能够实现,有时其疲劳特性并不根据机械部件的强度的增加而提高。特别是具有缺口部的机械部件,即使已经谋求高强度化,但其疲劳强度的提高效果却小。这是因为缺口部应力集中的缘故。通常,作为增加疲劳强度的手段,如“金属材料疲劳设计便览”(日本材料学会编辑,养贤堂,昭和56年8月20日,第2版发行)95~105页所述那样,有高频淬火、渗碳、氮化、渗碳氮化、盐浴软氮化(扩散渗氮)处理等的表面硬化处理、喷丸硬化和表面辊压加工处理等。但是,具有曲率半径小的缺口部的机械部件,用上述那样的提高疲劳强度的方法时有一定限度,存在不能实现疲劳特性大幅度提高的课题。另外,对于内燃机的曲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其特征在于:是采用含有C:0.1~1.2质量%的钢材构成的、具有曲率半径为25mm以下的缺口部的机械部件,上述钢材表面的HV硬度为250以上,且上述缺口部表层的压缩残余应力为-300~-1500MP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9-17 271853/2004;JP 2004-10-8 295861/2004;1.一种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其特征在于是采用含有C0.1~1.2质量%的钢材构成的、具有曲率半径为25mm以下的缺口部的机械部件,上述钢材表面的HV硬度为250以上,且上述缺口部表层的压缩残余应力为-300~-1500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机械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缺口部表层的深度为至少30μm以内的区域,晶粒的长轴方向与短轴方向的长度比即纵横比为1.5以上。3.一种疲劳特性优异的轴,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机械部件是由抗拉强度为800MPa以上的钢材构成的汽车用轴,该轴具有油孔,且上述油孔的表层中的压缩残余应力为上述钢材的抗拉强度的50~90%,而且在该油孔的内面具有深度10~50μm的打击痕。4.一种疲劳特性优异的轴,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表示,由C0.1~1.2%、Si0.05~2.5%、Mn0.2~3%、Al0.005~0.1%、N0.001~0.02%、以及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崇史樽井敏三小泽修司越智达朗吉田卓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