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02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感部件。提高机械强度并且抑制特性劣化。该电感部件具有:芯部(20),具有柱状的轴部(21)和设置于轴部(21)的两端的一对支承部;端子电极(50),分别设置于一对支承部(22);线材(70),卷绕于轴部(21),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一对支承部(22)的端子电极(50);和底面罩部件(90),配设于一对支承部(22)之间,在轴部(21)的底面侧覆盖轴部(21)与支承部(22)间的边界部(B)。线材(70)在轴部(21)的侧面侧暴露。

Inductanc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部件
本技术涉及电感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电子设备中搭载有各种电感部件。绕组型电感部件具有芯部、和卷绕于芯部的线材。芯部具有供线材卷绕的轴部、和设置于轴部的两端并向与轴部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支承部。而且,存在利用罩部件覆盖支承部之间即轴部和卷绕于轴部的线材的电感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1960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电感部件中,为了绕组的卷绕不对外形尺寸产生影响,会使轴部比支承部细。由此,存在部件在轴部与支承部之间的边界部分被破坏之虞。另外,若电感部件的小型化推进,则轴部与支承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机械强度容易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若通过罩部件覆盖轴部整体,则存在因罩部件而产生特性劣化之虞。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机械强度,并且抑制特性劣化的电感部件。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部件具有:芯部,具有柱状的轴部和设置于该轴部的两端的一对支承部;端子电极,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支承部;线材,卷绕于上述轴部,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上述一对支承部的端子电极;和底面罩部件,配设于上述一对支承部之间,在上述轴部的底面侧覆盖上述轴部与上述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上述线材在上述轴部的侧面侧暴露。根据该结构,通过底面罩部件覆盖轴部与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因此能够提高边界部分的机械强度。另外,线材在轴部的侧面暴露,因此能够抑制线材的侧面被罩部件覆盖而导致的特性劣化。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端子电极至少形成于在上述轴部的下表面侧避开上述轴部与上述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的范围内,上述底面罩部件直接覆盖上述轴部的下表面侧上述轴部与上述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根据该结构,端子电极形成于避开上述边界部分的位置,由此底面罩部件能够直接覆盖边界部分,因此能够提高紧贴性,从而能够有助于机械强度的提高。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底面罩部件是磁性体。根据该结构,利用磁性体构成底面罩部件,由此底面侧形成闭合磁路,能够将Q值的劣化限制在最小限度,并且提高L值的取得效率而获得电感较高的电感器。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底面罩部件不比上述支承部向下方突出。根据该结构,由于底面罩部件不比支承部向下方突出,所以能够抑制电感部件的高度增加。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轴部的宽度尺寸小于上述支承部的宽度尺寸。根据该结构,由于轴部的宽度尺寸小于支承部的宽度尺寸,所以能够减少线材的突出对外形的影响。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具备至少配设于上述一对支承部之并覆盖上述轴部的顶面的顶面罩部件。根据该结构,具备覆盖轴部的顶面的顶面罩部件,由此能够抑制线材在顶面侧暴露,能够抑制线材的断线。另外,在安装时顶面侧被顶面罩部件覆盖,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操作性。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底面罩部件与上述顶面罩部件分离。根据该结构,由于底面罩部件与顶面罩部件分离,所以能够抑制线材的侧面被罩部件覆盖而导致的特性劣化。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线材具有卷绕于上述轴部的绕组部、连接于上述端子电极的连接部、和架设于上述绕组部与上述连接部之间的过渡部,上述底面罩部件覆盖上述过渡部。根据该结构,由于线材的过渡部被底面罩部件覆盖,所以能够减少过渡部处的断线。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端子电极包含上述支承部的底面处的底面部电极、和上述支承部的端面处的端面部电极,上述端面部电极中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高于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根据该结构,相比于中央部的高度与端部的高度相同的情况,端面部电极的表面积增加。该表面积的增加使向电路基板的连接变得稳固,换句话说提高向电路基板的固定力。因此,在实现了小型化的电感部件中,能够相对于安装对象的电路基板获得充分的固定力,换句话说,能够抑制固定力的降低。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端面部电极的上端呈向上侧凸出的弧状。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扩大端面部电极的面积,换句话说扩大端子电极的表面积。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端面部电极中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度与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高度之比为1.1以上。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端面部电极中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度与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高度之比为1.2以上。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端面部电极中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度与上述端面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高度之比为1.3以上。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增大端面部电极的面积,换句话说增大端子电极的表面的面积。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端子电极进一步包含上述支承部的侧面处的侧面部电极,上述侧面部电极的高度从上述一对支承部的彼此的对置面朝向上述端面逐渐增高。通过在线材流动的电流在芯部的轴部产生的磁通,形成为从轴部经由一个支承部-空中-另一个支承部返回轴部。在该电感部件中,在支承部的侧面的大部分、侧面与端面之间的棱线部分的大部分,端子电极不遮挡磁通的通过,抑制总磁通量的降低。这样抑制总磁通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提高电感值的取得效率。另外,在上述的棱线部分的大部分中,端子电极不遮挡磁通的通过,因此也能够减少端子电极中的涡电流损耗的产生,因此也能够抑制Q值的降低。另外,在对置面侧,端子电极的高度低于端面侧,因此即使增高端面部电极,也能够在安装时在对置面侧减少线材、轴部与焊料间的干涉。特别是,对置面侧的电极的高度相对低,因此能够抑制电极被位于对置面侧的底面罩部件覆盖,能够抑制电极与焊料的接触面积的减少。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包含上述芯部和上述端子电极的长度尺寸为1.0mm以下,包含上述芯部和上述端子电极的宽度尺寸为0.6mm以下,包含上述芯部和上述端子电极的高度尺寸为0.8mm以下。根据该结构,在包含实现了小型化的芯部的电感部件中,能够抑制固定力的降低。在上述电感部件中,优选,上述高度尺寸大于上述宽度尺寸。根据该结构,相对于恒定的安装面积,能够将端面部电极的高度设定得更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固定力的降低。根据本技术的电感部件,起到提高机械强度,并且抑制特性劣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侧视图,图1的(b)是电感部件的端面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对芯部的截面进行说明的简要立体图。图4是芯部的侧视图。图5是端子电极的放大剖视图。图6的(a)~(c)是形成端子电极的工序的简图。图7是参考例的电感部件的侧视图。图8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侧视图,图8的(b)是电感部件的端面图。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频率-阻抗特性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感部件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感部件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感部件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感部件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感部件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感部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10a、10b…电感部件;20…芯部;21…轴部;22…支承部;35…顶面;50、50a…端子电极;51…底面部电极;52…端面部电极;52a…中央部;53、53a、53b、53c、55…侧面部电极;70、70a…线材;71…绕组部;72…连接部;73…过渡部;80、80b…顶面罩部件;90…底面罩部件;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芯部,具有柱状的轴部和设置于该轴部的两端的一对支承部;端子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支承部;线材,卷绕于所述轴部,两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承部的端子电极;和底面罩部件,配设于所述一对支承部之间,在所述轴部的底面侧覆盖所述轴部与所述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所述线材在所述轴部的侧面侧暴露。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30 JP 2018-014046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芯部,具有柱状的轴部和设置于该轴部的两端的一对支承部;端子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支承部;线材,卷绕于所述轴部,两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承部的端子电极;和底面罩部件,配设于所述一对支承部之间,在所述轴部的底面侧覆盖所述轴部与所述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所述线材在所述轴部的侧面侧暴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电极至少形成于在所述轴部的底面侧避开所述轴部与所述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的范围内,所述底面罩部件直接覆盖所述轴部的底面侧所述轴部与所述支承部间的边界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罩部件是磁性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罩部件不比所述支承部向下方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支承部的宽度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配设于所述一对支承部之间并覆盖所述轴部的顶面的顶面罩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罩部件与所述顶面罩部件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具有卷绕于所述轴部的绕组部、连接于所述端子电极的连接部、和架设于所述绕组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