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00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9:18
本申请适用于显示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条,设置于背板上,灯条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光源;反光板,设置于所述灯条上,反光板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光源一一对应的第一凹槽,反光板靠近灯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第一凹槽连通的通孔,各所述光源分别穿过与之对应的所述通孔并容纳于各所述第一凹槽中;以及,扩散板,扩散板包括入光面,入光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反光板抵接,各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对接。本申请直下式背光模组,不仅有效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且有效降低了整机厚度。

Downwar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本申请属于显示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要求光源到扩散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光源上方还要设置透镜,从而将光源发出的光均匀折射到扩散板上。然而采用此种方式容易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整体厚度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偏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条,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灯条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光源;反光板,设置于所述灯条上,所述反光板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光源一一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反光板靠近所述灯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通孔,各所述光源分别穿过与之对应的所述通孔并容纳于各所述第一凹槽中;以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反光板抵接,各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对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并围合成封闭的腔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灯条,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灯条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光源;反光板,设置于所述灯条上,所述反光板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光源一一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反光板靠近所述灯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通孔,各所述光源分别穿过与之对应的所述通孔并容纳于各所述第一凹槽中;以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反光板抵接,各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灯条,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灯条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光源;反光板,设置于所述灯条上,所述反光板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光源一一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反光板靠近所述灯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通孔,各所述光源分别穿过与之对应的所述通孔并容纳于各所述第一凹槽中;以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反光板抵接,各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凹槽对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并围合成封闭的腔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宽度沿着靠近所述扩散板的方向逐渐增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或者U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提高出光均匀度的凸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间隔设置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肖葵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