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54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空气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空压机本体,进气管路将外界的空气送入到空压机本体处,空压机本体对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进入到油气分离器内,进行空气和润滑油的分离,分离后的空气进入到排气管路,通过排气管路输送至用户处,分离后的润滑油进入到油循环管路,节流环阻碍顺滑油的流动,使得温控阀内的温包能够受到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温控阀能够根据润滑油的温度实现较为准确的控制;由安装支架给夹紧组件提供支撑,再将夹紧组件将冷却器本体夹紧固定,使冷却器本体的安装拆卸更为方便。

An Air Compre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缩空气制造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气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空气压缩装置通常使用压缩机以及与其配套的设备,压缩机用于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现有的空气压缩机上,需要通过润滑油进行空气压缩机本体的润滑,通过温控阀控制润滑油的流向,从而使得润滑油既可直接回流至空气压缩机本体,也可流动至冷却器本体处降温后流动至空气压缩机本体,从而使空气压缩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温控阀是通过阀体内部的温包进行流向控制的,温包对温度的感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使得温控阀不能较好的根据润滑油的温度来进行流向的控制;同时冷却器本体的使用需要经常维护,拆卸不方便,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其具有便于维护,便于控制润滑油温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空压机本体、油气分离器、冷却器本体和油滤器以及温控阀,所述空压机本体与油气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油循环管路,所述空压机本体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路,所述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排气管路;所述油循环管路引导所述空压机本体内的润滑油进入所述油气分离器后进入所述温控阀,再由所述温控阀通过所述油循环管路分别向所述冷却器本体和所述油滤器输送所述润滑油,流经所述冷却器本体的润滑油流入所述油滤器后一同流入所述空压机本体完成循环;所述底座上设置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夹紧组件,相对侧的两夹紧组件将所述冷却器本体夹紧固定;所述温控阀内部固定连接有阻碍润滑油直接向所述油滤器流动的节流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路将外界的空气送入到空压机本体处,空压机本体对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进入到油气分离器内,进行空气和润滑油的分离,分离后的空气进入到排气管路,通过排气管路输送至用户处,分离后的润滑油进入到油循环管路,节流环阻碍顺滑油的流动,使得温控阀内的温包能够受到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温控阀能够根据润滑油的温度实现较为准确的控制;由安装支架给夹紧组件提供支撑,再将夹紧组件将冷却器本体夹紧固定,使冷却器本体的安装拆卸更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螺纹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冷却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本体抵紧的定位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拧动定位杆,使位于安装支架两侧的定位杆端部的定位块与冷却器本体抵紧,并将冷却器本体夹紧固定,快速且方便,而且定位块增加定位螺栓于冷却器本体的接触面积,避免冷却器本体被挤压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冷却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筒,所述定位杆嵌设在所述定位筒内,所述定位筒远离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本体抵紧的顶紧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筒的设置可使冷却器本体在拆卸和安装时沿定位螺栓的轴线旋转,便于冷却器本体的安装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紧板靠近所述冷却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本体抵紧的橡胶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软质的橡胶垫可以在定位螺栓挤压冷却器本体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盖合所述空压机本体和油气分离器的隔音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压机本体属于高噪声的设备,需要降噪处理,提升用户体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道包括固定连接隔音罩上的空气过滤器、固定连接在空压机本体上的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空气过滤器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气过滤器滤除空气的中的杂质,使得进入到空压机本体的空气较为洁净,从而减小空压机本体由于杂质而受损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阀包括阀体和阀块,所述阀体内开设有输油空腔,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输油空腔连通的进油筒和热油出筒;所述阀块内开设有与所述输油空腔连通的输油管道,所述输油管道与所述空压机本体连通,所述节流环固定连接在所述输油管道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进油筒进入输油空腔内的润滑油可通过输油管道和热油出筒流出,润滑油在节流环的作用下受到阻碍,使其难以大量的进入到空压机本体内,从而使得空压机本体不易由于润滑油温度过高的出现故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循环管路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压机本体与所述油气分离器之间的进油管、固定连接在油气分离器上的出油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热油出筒与所述冷却器本体之间的冷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却器本体和所述油滤器之间的过滤管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油滤器和所述空压机本体之间的回油管以及一端与所述输油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滤器连通的直滤管,所述出油管与所述进油筒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压机本体中的润滑油从进油管流入油气分离器,经由油气分离器处理后经过出油管流入进油筒内,一部分润滑油从热油出筒流出并经过冷却管进入冷却器本体中进行冷却后再从过滤管流入油滤器中进行过滤,另一部分润滑油从输油管道直接通过直滤管进入油滤器,油滤器再将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回送到空压机本体中,完成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夹紧组件对冷却器本体的夹紧固定,以及设置在温控阀中的节流环,使冷却器本体安装和拆卸维护方便,节流环使得润滑油的移动受到阻挡,从而使温控阀能够较为快速的进行润滑油流向的调节,从而使得空压机本体的温度不易冲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却器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却器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温控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温控阀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温控阀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冷却器本体;3、夹紧组件;31、定位板;32、定位杆;33、定位块;34、旋转盘;4、定位筒;41、顶紧板;42、橡胶垫;5、空压机本体;50、进气管路;501、空气过滤器;502、连接管;6、油气分离器;60、油循环管路;601、进油管;602、出油管;603、冷却管;604、过滤管;605、回油管;606、直滤管;607、油滤器;7、温控阀;70、排气管路;71、阀体;711、输油空腔;712、进油筒;713、热油出筒;72、阀块;721、输油管道;722、节流环;9、隔音罩;0、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空气压缩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空压机本体5、油气分离器6、冷却器本体2和油滤器607以及温控阀7,空压机本体5与油气分离器6之间设置有油循环管路60。空压机本体5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路50。进气管路50包括连通设置在空压机本体5上的连接管502和连接管502连通的空气过滤器501,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空压机本体(5)、油气分离器(6)、冷却器本体(2)和油滤器(607)以及温控阀(7),所述空压机本体(5)与油气分离器(6)之间设置有油循环管路(60),所述空压机本体(5)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路(50),所述油气分离器(6)上设置有排气管路(70);所述油循环管路(60)引导所述空压机本体(5)内的润滑油进入所述油气分离器(6)后进入所述温控阀(7),再由所述温控阀(7)通过所述油循环管路(60)分别向所述冷却器本体(2)和所述油滤器(607)输送所述润滑油,流经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润滑油流入所述油滤器(607)后一同流入所述空压机本体(5)完成循环;所述底座(1)上设置安装支架(0),所述安装支架(0)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夹紧组件(3),相对侧的两夹紧组件(3)将所述冷却器本体(2)夹紧固定;所述温控阀(7)内部固定连接有阻碍润滑油直接向所述油滤器(607)流动的节流环(7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空压机本体(5)、油气分离器(6)、冷却器本体(2)和油滤器(607)以及温控阀(7),所述空压机本体(5)与油气分离器(6)之间设置有油循环管路(60),所述空压机本体(5)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路(50),所述油气分离器(6)上设置有排气管路(70);所述油循环管路(60)引导所述空压机本体(5)内的润滑油进入所述油气分离器(6)后进入所述温控阀(7),再由所述温控阀(7)通过所述油循环管路(60)分别向所述冷却器本体(2)和所述油滤器(607)输送所述润滑油,流经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润滑油流入所述油滤器(607)后一同流入所述空压机本体(5)完成循环;所述底座(1)上设置安装支架(0),所述安装支架(0)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夹紧组件(3),相对侧的两夹紧组件(3)将所述冷却器本体(2)夹紧固定;所述温控阀(7)内部固定连接有阻碍润滑油直接向所述油滤器(607)流动的节流环(7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0)上的定位板(31),所述定位板(31)上螺纹连接有定位杆(32),所述定位杆(32)靠近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本体(2)抵紧的定位块(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32)靠近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筒(4),所述定位杆(32)嵌设在所述定位筒(4)内,所述定位筒(4)远离所述定位杆(3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本体(2)抵紧的顶紧板(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林冶承熹
申请(专利权)人:神钢压缩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