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37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包括钢管混凝土柱、承台和建筑桩,钢管混凝土柱插设于承台内,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圆周方向上连接有第一钢筋组件、第二钢筋组件和定位调节组件,第一钢筋组件位于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定位调节组件位于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建筑桩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固定部,第一钢筋组件的底端、第二钢筋组件的底端和定位调节组件的底端均与水平固定部连接,钢管混凝土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上等距间隔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抗剪栓钉,承台内部和建筑桩内部连接有加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调节钢管柱埋入承台的深度,和钢管柱和承台的承载能力不强的问题。

A Kind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Foot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
本技术涉及节点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作为建筑结构受力的关键连接部位,对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工艺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通常采用刚接方式,将钢管柱埋入承台内,埋入的深度一般为2.5倍的钢管柱的长度,上述连接方式中,由于钢管柱埋入承台内的深度过深,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高层建筑通常有多层地下室,基坑支护内有支撑情况下的时候,地下室的施工难度尤为突出,因此,现有技术中施工者不能根据施工需求,调节钢管柱埋入承台的深度;此外,现有的钢管柱和承台之间的弯矩较小,钢管柱和承台的承载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调节钢管柱埋入承台的深度,和钢管柱和承台的承载能力不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包括钢管混凝土柱、承台和建筑桩,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插设于所述承台内,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圆周方向上连接有第一钢筋组件、第二钢筋组件和定位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钢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所述定位调节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所述建筑桩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固定部,所述第一钢筋组件的底端、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底端和所述定位调节组件的底端均与所述水平固定部连接,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上等距间隔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抗剪栓钉,所述承台内部和所述建筑桩内部连接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所述第一纵筋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抗剪栓钉和所述承台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二纵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建筑桩的底部连接。可选的,所述承台连接有承台钢筋,所述承台钢筋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连接板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一锚筋,所述第二钢筋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连接板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二锚筋,所述第一锚筋和所述第二锚筋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连接板。可选的,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连接板。可选的,所述定位调节组件包括三个定位调节螺栓,相邻的所述定位调节螺栓之间的夹角为120°。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圆周方向上等角设置有三个限位钢板,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内侧与所述限位钢板连接。可选的,相邻的所述限位钢板之间的夹角为120°。可选的,所述水平固定部为水平固定钢筋,所述水平固定钢筋的个数为两个。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为环形钢板。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当施工者需要将钢管混凝土柱插入承台时,将第一纵筋与对应的抗剪栓钉连接,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对抗剪栓钉起着支撑的作用,抗剪栓钉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进而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对钢管混凝土柱起着支撑的作用;通过在钢管混凝土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抗剪栓钉,抗剪栓钉的剪力可以有效将钢管混凝土柱的部分弯矩通过第一纵筋传递至承台内,从而减少钢管混凝土柱所受到的弯矩;通过设置第一钢筋组件和第二钢筋组件,第一钢筋组件的底端和第二钢筋组件的底端均与水平固定部连接,因此,钢管混凝土柱的内力依次通过连接板、第一钢筋组件和第二钢筋组件传递至承台和建筑桩内,从而实现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均衡;通过设置定位调节组件,可以更好的调节钢管混凝土柱相对于连接板的安装位置,使得钢管混凝土柱与连接板的连接效果更为好;通过设置第二纵筋,第二纵筋除了对第一纵筋起到支撑作用外,还起到将第一纵筋所受到的弯矩传递至建筑桩上;因此,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具有可以调节钢管柱埋入承台的深度和提高钢管柱和承台的承载能力特点,从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柱脚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柱脚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柱脚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柱脚节点在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柱脚节点在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管混凝土中;2、承台;3、建筑桩;4、连接板;5、第一锚筋;6、第二锚筋;7、定位调节螺栓;8、水平固定部;9、抗剪栓钉;10、加强部;101、第一纵筋;102、第二纵筋;11、承台钢筋;12、限位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1脚节点,其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承台2和建筑桩3,钢管混凝土柱1插设于承台2内,钢管混凝土柱1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圆周方向上连接有第一钢筋组件、第二钢筋组件和定位调节组件,第一钢筋组件位于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定位调节组件位于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建筑桩3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固定部,第一钢筋组件的底端、第二钢筋组件的底端和定位调节组件的底端均与水平固定部连接,钢管混凝土柱1的侧壁沿竖直方向上等距间隔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抗剪栓钉9,承台2内部和建筑桩3内部连接有加强部10,加强部10包括第一纵筋101和第二纵筋102,第一纵筋101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抗剪栓钉9和承台2的内侧连接;第二纵筋10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纵筋101和建筑桩3的底部连接。基于上述设置,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柱1脚节点,当施工者需要将钢管混凝土柱1插入承台2时,将第一纵筋101与对应的抗剪栓钉9连接,第一纵筋101和第二纵筋102对抗剪栓钉9起着支撑的作用,抗剪栓钉9与钢管混凝土柱1连接,进而第一纵筋101和第二纵筋102对钢管混凝土柱1起着支撑的作用;通过在钢管混凝土柱1的侧壁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抗剪栓钉9,抗剪栓钉9的剪力可以有效将钢管混凝土柱1的部分弯矩通过第一纵筋101传递至承台2内,从而减少钢管混凝土柱1所受到的弯矩;通过设置第一钢筋组件和第二钢筋组件,第一钢筋组件的底端和第二钢筋组件的底端均与水平固定部连接,因此,钢管混凝土柱1的内力依次通过连接板4、第一钢筋组件和第二钢筋组件传递至承台2和建筑桩3内,从而实现钢管混凝土柱1的受力均衡;通过设置定位调节组件,可以更好的调节钢管混凝土柱1相对于连接板4的安装位置,使得钢管混凝土柱1与连接板4的连接效果更为好;通过设置第二纵筋102,第二纵筋102除了对第一纵筋101起到支撑作用外,还起到将第一纵筋101所受到的弯矩传递至建筑桩3上;因此,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柱1脚节点具有可以调节钢管柱埋入承台2的深度和提高钢管柱和承台2的承载能力特点,从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为了便于提高承台2的承载能力,承台2连接有承台钢筋11,承台钢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承台和建筑桩,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插设于所述承台内,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圆周方向上连接有第一钢筋组件、第二钢筋组件和定位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钢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所述定位调节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所述建筑桩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固定部,所述第一钢筋组件的底端、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底端和所述定位调节组件的底端均与所述水平固定部连接,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上等距间隔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抗剪栓钉,所述承台内部和所述建筑桩内部连接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所述第一纵筋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抗剪栓钉和所述承台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二纵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建筑桩的底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承台和建筑桩,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插设于所述承台内,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圆周方向上连接有第一钢筋组件、第二钢筋组件和定位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钢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所述定位调节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内侧;所述建筑桩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固定部,所述第一钢筋组件的底端、所述第二钢筋组件的底端和所述定位调节组件的底端均与所述水平固定部连接,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上等距间隔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抗剪栓钉,所述承台内部和所述建筑桩内部连接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所述第一纵筋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抗剪栓钉和所述承台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二纵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建筑桩的底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连接有承台钢筋,所述承台钢筋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脚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许建鑫陈文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