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37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属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钢管、设于钢管外围的钢筋笼以及设于钢管下端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框以及设于定位框内的多个横板,多个横板的一端在定位框的中垂线处相交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每个横板上均开设有能够容纳钢管下端的定位槽,且定位槽和钢管接触的部分均为曲面;定位框的为矩形的边框,则定位框的上表面开始十个以上均匀分布的定位孔,钢筋笼上的的钢筋下端处于定位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不方便控制钢管的轴线和钢筋笼的中垂线重合,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达到了能够对钢管进行快速定位,使钢管的轴线和钢筋笼的中垂线重合,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

A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mposit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在核心钢管混凝土柱外围绑扎钢筋并叠浇混凝土而成的一种组合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施工时常常以核心钢管混凝土柱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待结构主体施工至一定高度后,在钢管混凝土柱外围绑扎钢筋并叠浇混凝土,以达到缩短工期的效果。现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318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所述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沿径向排布的一第一混凝土实体、一圆形钢管和一第二混凝土实体,所述第一混凝土实体为一实心圆柱体,所述第一混凝土实体填充于所述圆形钢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混凝土实体固设于所述圆形钢管的外围,所述第二混凝土实体上还设有一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用于提高所述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承载力。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建造时,必须使钢管处于钢筋笼之间,才能够使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四周的受力方向相同;但是当前的叠合柱在建造时,不方便控制钢管和外围的钢筋笼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不方便使钢管的轴线和钢筋笼的中垂线重合,故对钢管定位时速度慢,降低了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通过定位组件能够快速的对钢管进行定位,使钢管的轴线和钢筋笼的中垂线垂直,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钢管、设于钢管外围的钢筋笼以及设于钢管下端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框以及设于定位框内的多个横板,多个横板的一端在定位框的中垂线处相交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每个横板上均开设有能够容纳钢管下端的定位槽,且定位槽和钢管接触的部分均为曲面;定位框的为矩形的边框,则定位框的上表面开设有十个以上均匀分布的定位孔,钢筋笼的钢筋下端处于定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中,横板在定位框的中垂线处相交连接,横板上的定位槽距离交点的距离相同,所以钢管处于定位槽内时,能够使钢管的轴线盒定位框的中垂线重合,定位框上的定位孔构成的矩形和定位框相同,则钢筋笼的钢筋下端插在定位孔内,能够使钢筋笼的中垂线和定位框的中垂线重合,进而使钢管的轴线和钢筋笼的中垂线重合,故通过定位组件能够快速的对钢管实现定位,提高施工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靠近横板交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定位槽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紧块,顶紧块远离弹簧的一端抵接在钢管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的轴线和定位框的中垂线重合,故定位槽的侧壁钢管的侧壁贴合的比较紧密,在安装钢管时,不方便钢管的下端进入定位槽内,所以顶紧块能够移动,方便钢管的安装,且顶紧块能够在弹簧作用下重新抵接在钢管上,对钢管进行顶紧,使钢管稳定的伫立在定位槽内,提高安装钢管的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紧块和钢管内壁接触的侧壁为弧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顶紧块和钢管接触的侧壁是矩形面,则顶紧块和钢管的接触就是线和面的接触,不能很好的顶紧钢管;顶紧块和钢管内壁接触的面为弧形面,使顶紧块和钢管的接触为面和面的接触,顶紧块能够更好的对钢管进行顶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紧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定位槽的底面上开设有可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和横板的长度方向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将顶紧块和定位槽的侧壁连接在一起,但是顶紧块移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发生偏移,所以滑块和滑槽的配合能够对顶紧块的运动进行限定,使顶紧块只能够沿着滑槽的方向运动,防止顶紧块的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紧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斜面,且斜面的下端远离横板的交点设置,斜面的上端靠近横板的交点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钢管时,钢管容易和顶紧块发生接触,斜面能够将钢管施加给顶紧块的力进行分解,将钢管施加的部分力改变成水平的方向,使顶紧块向靠近横板交点的方向运动,便于钢管的进入定位槽,提高安装钢管的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的交点处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分分布的横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杆会处于钢管内,钢管内部浇筑混凝土时,竖杆以及横杆会埋在混凝土内,从而增加定位框和混凝土的连接性,进而增加定位框和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性,在浇筑完成后,使定位组件能够和钢管叠合柱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不会发生脱离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的下端开设有和定位槽配合的缺口,钢管的下表面能够和横板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能够和定位槽交错配合,使钢管的下端能够和横板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则在浇筑完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后,定位框不会凸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下端,不会对钢管混凝土贴合柱整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渗透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透孔能够将钢管的内外进行连通,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中钢管的内外均会浇筑混凝土,通常钢管内外的混凝土均是独立的没有连接关系,会导致钢管贴合柱的混凝土分层,应该钢管混凝土柱整体的稳定性,现在通过渗透孔能够使钢管内外的混凝土产生连接关系,进而能够增加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整体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框以及设于定位框内的四个横板,四个横板在定位框的中垂线处相交固定连接,每个横板上均开设有定位槽,每个定位槽距离横板交点的位置均相同,则钢管安装进定位槽后,能够使钢管的轴线和定位框的中垂线重合,且定位框和钢筋笼的中垂线重合,故钢管的轴线能够和钢筋笼的中垂线重合,便于钢管的快速定位安装,能够提高施工的速度。2.横板相交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横杆,钢管内浇筑混凝土时,竖杆和横杆会埋在混凝土内,从而增加定位框和钢管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定位组件的爆炸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中突显滑块和滑槽的剖视图。图中:1、钢管;11、缺口;12、渗透孔;2、钢筋笼;3、定位组件;31、定位框;32、横板;33、定位槽;34、定位孔;35、曲面;36、滑槽;4、弹簧;41、顶紧块;42、弧形面;43、斜面;44、滑块;5、竖杆;51、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如图1所示包括钢管1、设于钢管1外侧的钢筋笼2以及设于钢管1下端处的定位组件3;在施工时,需要钢管1处于钢筋笼2的中心处,通过定位组件3能够快速的对钢管1以及钢筋笼2进行定位,使钢管1处于钢筋笼2的中心处,方便快捷,提供施工的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组件3包括矩形的定位框31以及设于定位框31内的四个横板32,四个横板32的一端在定位框31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四个横板32的另外一端和定位框31的内壁固定连接,故四个横板32构成十字的形状;每个横板32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33,钢管1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设于钢管(1)外围的钢筋笼(2)以及设于钢管(1)下端的定位组件(3);定位组件(3)包括定位框(31)以及设于定位框(31)内的多个横板(32),多个横板(32)的一端在定位框(31)的中垂线处相交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每个横板(32)上均开设有能够容纳钢管(1)下端的定位槽(33),且定位槽(33)和钢管(1)接触的部分均为曲面(35);定位框(31)的为矩形的边框,则定位框(31)的上表面开设有十个以上均匀分布的定位孔(34),钢筋笼(2)的钢筋下端处于定位孔(3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设于钢管(1)外围的钢筋笼(2)以及设于钢管(1)下端的定位组件(3);定位组件(3)包括定位框(31)以及设于定位框(31)内的多个横板(32),多个横板(32)的一端在定位框(31)的中垂线处相交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每个横板(32)上均开设有能够容纳钢管(1)下端的定位槽(33),且定位槽(33)和钢管(1)接触的部分均为曲面(35);定位框(31)的为矩形的边框,则定位框(31)的上表面开设有十个以上均匀分布的定位孔(34),钢筋笼(2)的钢筋下端处于定位孔(3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3)靠近横板(32)交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4),弹簧(4)远离定位槽(33)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紧块(41),顶紧块(41)远离弹簧(4)的一端抵接在钢管(1)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块(41)和钢管(1)内壁接触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肇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