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016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底层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用户侧精准需求分析,结合供给侧的资源禀赋,兼顾供给侧及需求侧,建立以需求侧为目标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供需平衡以及因地制宜,对接区域排放和区域需求,提供面向用户的定制化方案;底层各个系统之间实现能源互联互通,能量梯级利用、资源互为物料,将能源利用向资源利用转化,实现综合平衡;有利于实现能耗分析、预测用能负荷需求,对系统进行能源综合调度、达到管控一体化、降低用能成本。

Adaptive Distribut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及环境问题日益明显,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传统化石能源占到总消费能源的82%,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1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按照“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2030年中国计划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201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8.8%,仅依靠水核风光等非化石能源实现2030年目标差距太大。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传统的园区供能方式由于行业壁垒、前期规划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了能源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另外园区能源多头供应技术分散,大部分还停留在粗放式发展阶段,而且过渡依赖政府补贴。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产业是解决未来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有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底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用于采集底层系统的实时数据,检测工况和设备运行状态,并将实时数据传输给能源管理平台;所述能源管理平台用于对传输得到的实时数据以及检测到的工况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底层系统的分布对底层系统进行能源管理与调度;所述底层系统包括固定系统和可选系统,所述固定系统包括多个固定子系统,所述可选系统包括多个可选子系统,所述固定系统与可选系统之间、任意两个固定子系统之间、任意两个可选子系统之间和任意固定子系统及可选子系统之间的能源互联互通;所述可选系统利用式Ⅰ和式Ⅱ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用于采集底层系统的实时数据,检测工况和设备运行状态,并将实时数据传输给能源管理平台;所述能源管理平台用于对传输得到的实时数据以及检测到的工况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底层系统的分布对底层系统进行能源管理与调度;所述底层系统包括固定系统和可选系统,所述固定系统包括多个固定子系统,所述可选系统包括多个可选子系统,所述固定系统与可选系统之间、任意两个固定子系统之间、任意两个可选子系统之间和任意固定子系统及可选子系统之间的能源互联互通;所述可选系统利用式Ⅰ和式Ⅱ根据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选择,供给侧F=f(u)式Ⅱ其中,t为需求侧的需求集合,t1,t2,...,tn分别为需求集合内的子需求,n为子需求的个数且n为正整数,s为供给测的资源集合,s1,s2,...,sm分别为所能提供的资源集合内的子资源,m为子资源的个数且m为正整数,M(s)为底层系统集合,G(s)为固定系统集合,O(s)为可选系统集合,Gi为第i个固定系统,i∈I且I为能够提供的固定系统数量的最大值,gij为第i个固定系统Gi中的第j个固定子系统,j∈J且J为能够提供的固定子系统数量的最大值,Ok为第k个可选系统,k∈K且K为能够提供的可选系统数量的最大值,g(Q)为能量平衡约束,F为可选系统的目标函数,f为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映射函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系统包括多源联合供能系统和智能微电网系统,所述多个可选系统包括智能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和空压系统;所述多源联合供能系统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峰谷电价储能进行供热,降低非再生能源消耗量;所述智能微电网系统采用清洁能源进行发电,作为整个多源联合供能系统、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和新风系统的动力供应;所述智能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用于处理园区内产生的生产、生活综合污水,实现园区污水零排放;所述空压系统提供园区内生产用压缩空气,空时对其产生的工业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解决供暖及工业用热水需求问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源联合供能系统包括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子系统、空压机余热与土壤源复合热泵子系统、水蓄能子系统和燃气锅炉子系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自适应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源联合供能系统的能量模型为:其中,Qboiler为锅炉提供能量,Qpump为热泵热源提供的能量,Qcchp为提供能量,Qth为总共热能。Qr_w污水余热,Qr_k空压机余热,Qr_earth地热,Qd_pump热泵消耗电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龙张瑾曹锐鑫艾腾飞尚敏青种蕊胡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