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9903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用于避免高透光区因外界压力产生的形变,从而保证高透光区的透光效果,保证高透光区下方设置的感光组件的解析度,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据非显示区内触控信号线布线密度大小,将非显示区划分为触控信号线密度较小的第一区域和触控信号线密度较大的第二区域,非显示区设有第一子支撑柱和第二子支撑柱;在第一区域内,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支撑组件,至少部分第一子支撑柱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支撑组件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在第二区域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支撑柱在对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触控信号线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支撑组件与触控信号线相互绝缘。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全面屏设计的显示面板因为屏占比较高而越来越深得消费者的喜欢,全面屏通常采用四周超窄边框设计,并在显示区域(ActiveArea,AA)中设置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用于诸如摄像头、听筒等部件的放置。为了不影响透光区域的透光效果,走线在布线时需绕开高透光区域进行布线,因此会出现高透光区周围的非显示区中部分区域布线密度大,部分区域布线密度小的情况,而走线本身存在一定厚度,所以会对非显区内形成的支撑力造成影响,使得非显示区域内的支撑力不均匀,进而高透光区的形状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影响高透光区的透光效果,从而影响如高透光区下方设置的摄像头的解析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全面屏中高透光区周围的非显示区因布线密度不均匀,而造成高透光区产生不规则形状变化,影响透光效果和设置在高透光区下方的感光组件的解析度的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显示区、高透光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高透光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示第一基板的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触控信号线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触控信号线密度,其中,所述支撑柱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内的第一类支撑柱,所述第一类支撑柱包括第一子支撑柱和第二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支撑组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相互绝缘。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可以依据非显示区内触控信号线布线密度大小,将非显示区划分为触控信号线密度较小的第一区域和触控信号线密度较大的第二区域;非显示区域内设有第一类支撑柱,将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一类支撑柱称为第一子支撑,将第二区域对应第一类支撑柱称为第二子支撑柱;在第一区域内,设有在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的正投影与第一子支撑柱在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一侧的正投影交叠的支撑组件,以通过该支撑组件与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类支撑柱共同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支撑作用,并且设置的支撑组件和触控信号线相互绝缘,避免影响触控信号的通信效果,从而使得第一区域内和第二区域内的支撑力尽量相同,进而避免高透光区的形状因外界压力产生形变,以保证高透光区的透光效果,从而保证设置在高透光区下方的感光组件的解析度。附图说明图1为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中高透光区周围的布线图;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布线与第一类支撑柱对应的示意图;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面板沿图2a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面板沿图2a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面板沿图2a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a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a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图2a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现有技术中,采用全面屏的屏幕会在屏幕的显示区中设置如摄像头等感光组件,从而实现前置摄像等功能,该摄像头等感光组件具体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高透光区,高透光区内部填充液晶等物质,从而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全面屏。请参见图1,如图1所示的走线在高透光区C0周围的非显示区B0内的第一区域内布线密度较小,在非显示区B0内的第二区域内的布线密度较大的情况,而走线可以与非显示区内设置的支撑柱共同对显示面板中的基板起到支撑作用,所以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因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布线不均造成支撑力不均匀,使得高透光区C0的形状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影响高透光区C0的透光效果,从而影响如高透光区C0下方设置的摄像头的解析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申请内容。对于将摄像头等感光组件设置在显示区域中的全面屏,如图2a所示,为一种在显示区域中的摄像头等感光组件对应位置处,对显示面板的膜层进行挖孔设计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a中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非显示区B1、高透光区C1。其中,显示区A1包围非显示区B1,非显示区B1包围高透光区C1,即非显示区B1位于显示区A1与高透光区C1之间。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请参见图2b-图2e,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布线与第一类支撑柱对应的示意图(即图2a中矩形虚线框处布线密度和第一类支撑柱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2c和图2e是图2a沿A-A方向的截面的两种示意图,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面板沿图2a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c-图2e仅以虚线示意显示区A1、非显示区B1和高透光区C1的分界。请参见图2b,从图2b中可以看出,在非显示区B1内,包括两个第一区域,即包括两个布线密度较小的区域,为了方便说明可以将其分布称为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不相连,且相对设置在非显示区的两侧,如图2b中所示,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相对设置在高透光区C1的上下两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非显示区B1还包括两个第二区域,即包括两个布线密度较大的区域,所以,同样可以将两个第二区域分别称为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也不相连,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可以如图2b所示,相对设置的高透光区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子区域、第三子区域、第二子区域以及第四子区域依次相连。图2b中对于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只是示意性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如图2c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第一基板20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0,第一衬底基板100可以为玻璃基板,第二基板30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01,第二衬底基板101可以为玻璃基板,且第一基板200面向第二基板300的一侧设有触控信号线层28,第二基板300面向所述第一基板20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柱第一类支撑柱501,在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显示区、高透光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高透光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触控信号线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触控信号线密度,其中,所述支撑柱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内的第一类支撑柱,所述第一类支撑柱包括第一子支撑柱和第二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支撑组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相互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显示区、高透光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高透光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触控信号线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触控信号线密度,其中,所述支撑柱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内的第一类支撑柱,所述第一类支撑柱包括第一子支撑柱和第二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支撑组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相互绝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还包括第二类支撑柱,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类支撑柱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类支撑柱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义王海亮吴玲沈柏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