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75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车内控制设备,包括汽车本体、控制系统和移动组件,所述控制系统固定在汽车内部,所述移动组件固定在汽车内顶部,所述移动组件由顶板、L型壳、U型板、挡板、电机、调节件、滑杆和丝杆组成,所述顶板与汽车内顶部固定,所述L型壳一端与顶板底部固定,所述挡板设有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移动组件对TOF摄像模组进行移动,在需要识别脸部时,通过移动组件将TOF摄像模组移动到驾驶者面部,对驾驶者面部进行识别,当不需要时,通过移动组件将TOF摄像模组移动到一侧,避免TOF摄像模组遮挡驾驶员视线影响行驶,在调整车内设备仪器时,避免人手操作,增加安全系数。

An in-car contro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控制设备
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
,具体为一种车内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各家各户都买了小车,有人是一家两个人共开一辆,但是两个人对汽车内的车载设备参数及位置内容要求不一样,使每次不同人开车都需要进行调整,尤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时刻注意路况,而在驾驶员调整车内设备仪器时,需要侧头去手动调节,增加驾驶者在开车途中的危险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内控制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控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内控制设备,包括汽车本体、控制系统和移动组件,所述控制系统固定在汽车内部,所述移动组件固定在汽车内顶部,所述移动组件由顶板、L型壳、U型板、挡板、电机、调节件、滑杆和丝杆组成,所述顶板与汽车内顶部固定,所述L型壳一端与顶板底部固定,所述挡板设有两个,且两个挡板对称固定在L型壳两端,所述丝杆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挡板转动连接,所述U型板一端设有螺纹孔,且通过螺纹孔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滑杆滑动插接在U型板一端,且滑杆两端分布与两个挡板固定,所述电机固定在顶板底部,且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杆一端固定,所述U型板一端与L型壳内壁滑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件固定。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由TOF摄像模组、车载电脑、车载电源和车内仪器设备组成,所述TOF摄像模组与车载电脑电性连接,所述车载电源与车载电脑电性连接,所述车载电脑与车内仪器设备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件由调节板、调节柱和旋钮组成,所述调节板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板对称固定在TOF摄像模组一侧,所述调节柱一端分别滑动贯穿一个调节板和U型板一端,且与另一个调节板固定,所述调节柱一端外侧设有外螺纹,且旋钮内设设有内螺纹,所述旋钮通过内螺纹与调节柱一端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旋钮外侧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TOF摄像模组由广角镜头和CCD感光芯片组成,所述广角镜头设置与CCD感光芯片上方,且CCD感光芯片与车载电脑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移动组件对TOF摄像模组对驾驶者脸部进行拍摄,由于使用的是广角度摄像头(120°),只需将TOF摄像模组移动到合适位置,就可以对驾驶者进行识别脸部时,无需驾驶者面部正对摄像头,增加使用时安全系数,当识别过后或者不需要时,即通过移动组件将TOF摄像模组移动到一侧,避免TOF摄像模组遮挡驾驶员视线影响行驶,保证驾驶者视线广阔,在调整车内设备仪器时,避免人手操作,增加安全系数。2、本技术旋钮外侧设有防滑纹,使扭动旋钮时更加容易,在开车前扭动旋钮,使两个调节板与U型板一端处于放松状态,再调节TOF摄像模组至合适角度,由于驾驶者身高不同,通过调节后能够完整拍摄到驾驶者脸部,便于进行脸部识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组件侧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调节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图中:1-汽车;2-控制系统;3-移动组件;4-顶板;5-L型壳;6-U型板;7-挡板;8-电机;9-调节件;10-滑杆;11-丝杆;12-TOF摄像模组;13-车载电脑;14-车载电源;15-车内仪器设备;16-调节板;17-调节柱;18-旋钮;19-广角镜头;20-CCD感光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内控制设备,包括汽车1本体、控制系统2和移动组件3,所述控制系统2固定在汽车1内部,所述移动组件3固定在汽车1内顶部,所述移动组件3由顶板4、L型壳5、U型板6、挡板7、电机8、调节件9、滑杆10和丝杆11组成,所述顶板4与汽车1内顶部固定,所述L型壳5一端与顶板4底部固定,所述挡板7设有两个,且两个挡板7对称固定在L型壳5两端,所述丝杆11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挡板7转动连接,所述U型板6一端设有螺纹孔,且通过螺纹孔与丝杆11螺纹连接,所述滑杆10滑动插接在U型板6一端,且滑杆10两端分布与两个挡板7固定,所述电机8固定在顶板4底部,且电机8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1一端固定,所述U型板6一端与L型壳5内壁滑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件9固定。所述控制系统2由TOF摄像模组12、车载电脑13、车载电源14和车内仪器设备15组成,所述TOF摄像模组12与车载电脑13电性连接,所述车载电源14与车载电脑13电性连接,所述车载电脑13与车内仪器设备15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对车内的仪器设备15进行控制。所述调节件9由调节板16、调节柱17和旋钮18组成,所述调节板16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板16对称固定在TOF摄像模组12一侧,所述调节柱17一端分别滑动贯穿一个调节板16和U型板6一端,且与另一个调节板16固定,所述调节柱17一端外侧设有外螺纹,且旋钮18内设设有内螺纹,所述旋钮18通过内螺纹与调节柱17一端螺纹连接,通过调节件9调节TOF摄像模组12的角度,满足对不同高度的驾驶者脸部识别。所述旋钮18外侧设有防滑纹,使扭动旋钮18时更加容易。所述TOF摄像模组12由广角镜头19和CCD感光芯片20组成,所述广角镜头19设置与CCD感光芯片20上方,且CCD感光芯片20与车载电脑13电性连接,通过广角镜头19对人脸进行摄像识别。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在开车前扭动旋钮18,使两个调节板16与U型板6一端处于放松状态,再调节TOF摄像模组12至合适角度,由于驾驶者身高不同,通过调节后能够完整拍摄到驾驶者脸部,便于进行脸部识别,再转动夹紧,在行驶过程中,若驾驶者需要调节车内仪器设备15,通过电机8转动,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的丝杆11转动,从而使与丝杆11螺纹连接的U型板6移动,带动TOF摄像模组12移动,当TOF摄像模组12移动到合适位置时,通过TOF摄像模组12发出的红外光打到驾驶者脸部,然后反射进入到CCD感光芯片20中,通过计算时间差得出距离,从而得出物体的轮廓,再将识别出来的脸部数据传输给车载电脑13,通过车载电脑13与人脸数据库对比,调出个人设置的数据,再通过车载电脑13控制车内仪器设备15,调至驾驶者设置的状态,当识别过后或者不需要时,即通过移动组件3将TOF摄像模组12移动到一侧,避免TOF摄像模组12遮挡驾驶员视线影响行驶,保证驾驶者视线广阔,在调整车内设备仪器时,避免人手操作,增加安全系数。本方案中,电机8采用天津鹏丞公司200W型号,广角镜头19采用深圳市龙华新区海广大光学经营部的AK019型号的120度广角镜头,车载电脑13采用深圳市东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Ppc-dl084D型号,车载电脑13和电机8所需的电能由车载电源供应,电机8运行电路为常规电机8正反转控制程序,电路运行为现有常规电路,TOF是Timeofflight的简写,直译为飞行时间的意思,所谓飞行时间法3D成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控制设备,包括汽车(1)本体、控制系统(2)和移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2)固定在汽车(1)内部,所述移动组件(3)固定在汽车(1)内顶部,所述移动组件(3)由顶板(4)、L型壳(5)、U型板(6)、挡板(7)、电机(8)、调节件(9)、滑杆(10)和丝杆(11)组成,所述顶板(4)与汽车(1)内顶部固定,所述L型壳(5)一端与顶板(4)底部固定,所述挡板(7)设有两个,且两个挡板(7)对称固定在L型壳(5)两端,所述丝杆(11)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挡板(7)转动连接,所述U型板(6)一端设有螺纹孔,且通过螺纹孔与丝杆(11)螺纹连接,所述滑杆(10)滑动插接在U型板(6)一端,且滑杆(10)两端分布与两个挡板(7)固定,所述电机(8)固定在顶板(4)底部,且电机(8)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1)一端固定,所述U型板(6)一端与L型壳(5)内壁滑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件(9)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控制设备,包括汽车(1)本体、控制系统(2)和移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2)固定在汽车(1)内部,所述移动组件(3)固定在汽车(1)内顶部,所述移动组件(3)由顶板(4)、L型壳(5)、U型板(6)、挡板(7)、电机(8)、调节件(9)、滑杆(10)和丝杆(11)组成,所述顶板(4)与汽车(1)内顶部固定,所述L型壳(5)一端与顶板(4)底部固定,所述挡板(7)设有两个,且两个挡板(7)对称固定在L型壳(5)两端,所述丝杆(11)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挡板(7)转动连接,所述U型板(6)一端设有螺纹孔,且通过螺纹孔与丝杆(11)螺纹连接,所述滑杆(10)滑动插接在U型板(6)一端,且滑杆(10)两端分布与两个挡板(7)固定,所述电机(8)固定在顶板(4)底部,且电机(8)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1)一端固定,所述U型板(6)一端与L型壳(5)内壁滑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件(9)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2)由TOF摄像模组(12)、车载电脑(13)、车载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煊李琳徐亚魁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