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499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主要由齿柱、齿顶、第二圆弧面、抛物面、第一圆弧面组成;齿形结构剖面图齿顶的轨迹主要由圆弧一、抛物线、圆弧二、圆弧三组成,圆弧一与抛物线相切,抛物线与圆弧二相切,圆弧二与圆弧三相切;合金齿在物探钻头工作时,既有竖直方向上的冲击作用,又有圆周方向上的刮削作用;合金齿顶端采用球形齿的结构,合金齿的球形齿部分在钻头的冲击作用下,进行冲击破岩,在冲击作用的同时,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以及抛物面在旋转的作用之下刮削岩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软硬交错地层中钻头破岩效率低,减少钻头的损伤。

A New Tooth Shape Structure of Arc-Parabola-Ar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属于油气钻井勘探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勘探的开发不断深入,我国地质勘探钻井环境也愈加恶劣,钻井难度不断加大,对钻井工具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目前国内钻井勘探的物探钻头的牙齿主要采用球形齿或者锥形齿,球形齿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在钻井过程中不易折断,但是不利于牙齿侵深,主要适用于硬地层;锥形齿在钻井过程中牙齿易侵入岩层破碎岩石,但锥形齿容易折断,主要适用于软地层。然而对于软硬交错的地层,要求物探钻头的牙齿有较好的刮削能力,以及一定的抗冲击能力。目前的球形齿和锥形齿难以同时满足以上情况,导致在钻遇软硬交错地层时钻头的钻进速度慢,钻井效率低。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提高了物探钻头在软硬交错地层中的钻井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软硬交错地层中钻头破岩效率低,钻头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主要由齿柱、齿顶、第二圆弧面、抛物面、第一圆弧面组成;齿形结构剖面图在齿顶处的轨迹主要由圆弧一、抛物线、圆弧二、圆弧三组成,圆弧一与抛物线相切,抛物线与圆弧二相切,圆弧二与圆弧三相切;所述第一圆弧面由圆弧一沿着圆周方向旋转形成;所述抛物面由抛物线沿着垂直于剖面的方向切割齿顶形成;所述第二圆弧面由圆弧二沿着抛物线在齿顶切割的边缘旋转形成。所述圆弧一左端与齿柱的表面相切,上端与抛物线相切,其关系表达式为X2+(Y+R2)2=R22;所述抛物线上端与圆弧二相切,其关系式为A2Y-BX2=0;所述圆弧二右端与圆弧三相切,其关系表达式为(X-A-R1)2+(Y-B)2=R12;所述圆弧三为球形齿顶的剖面形成的圆弧,其关系式为(X-R3+R2)2+Y2=R32。在坐标系下的圆弧-抛物线-圆弧齿形结构剖面图,所述的R1为圆弧二的半径;所述的R2为圆弧一的半径;所述的R3为圆弧三的半径;所述的A为抛物线和圆弧二的交点沿X方向的长度;所述的B为抛物线和圆弧二的交点沿Y方向的长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圆弧-抛物线-圆弧段刮削破岩,可以用于砂岩等软地层以及中软地层;2.球形冠部进行冲击破岩,可以用于较硬地层;3.圆弧-抛物线-圆弧以及球形冠部结合的新型齿形结构,提高了软硬交错地层中物探钻头的钻井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2(M-M)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圆弧-抛物线-圆弧的局部放大图;图6位本专利技术圆弧-抛物线-圆弧的坐标图。图中:1.齿柱;2.齿顶;3.圆弧一;4.抛物线;5.圆弧二;6.圆弧三;7.第二圆弧面;8.抛物面;9.第一圆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主要由齿柱1、齿顶2、第二圆弧面7、抛物面8、第一圆弧面9组成;齿形结构剖面图在齿顶2处的轨迹主要由圆弧一3、抛物线4、圆弧二5、圆弧三6组成,圆弧一3与抛物线4相切,抛物线4与圆弧二5相切,圆弧二5与圆弧三6相切;所述第一圆弧面9由圆弧一3沿着圆周方向旋转形成;所述抛物面8由抛物线4沿着垂直于剖面的方向切割齿顶2形成;所述第二圆弧面7由圆弧二5沿着抛物线4在齿顶切割的边缘旋转形成。如图5、图6所示,所述圆弧一3左端与齿柱1的表面相切,上端与抛物线4相切,其关系表达式为X2+(Y+R2)2=R22;所述抛物线4上端与圆弧二5相切,其关系式为A2Y-BX2=0;所述圆弧二5右端与圆弧三6相切,其关系表达式为(X-A-R1)2+(Y-B)2=R12;所述圆弧三6为球形齿顶2的剖面形成的圆弧,其关系式为(X-R3+R2)2+Y2=R32。如图6所示,在坐标系下的圆弧-抛物线-圆弧齿形结构剖面图,所述的R1为圆弧二5的半径;所述的R2为圆弧一3的半径;所述的R3为圆弧三6的半径;所述的A为抛物线4和圆弧二5的交点沿X方向的长度;所述的B为抛物线4和圆弧二5的交点沿Y方向的长度。其工作原理为:合金齿在物探钻头工作时,既有竖直方向上的冲击作用,又有圆周方向上的刮削作用,合金齿顶端采用球形齿的结构,合金齿的球形齿部分在钻头的冲击作用下,进行冲击破岩;在冲击作用的同时,第一圆弧面9、第二圆弧面7以及抛物面8在钻头的旋转下刮削岩石;在软硬交错地层中,钻头钻遇钻进较软地层的时候主要以圆弧-抛物线-圆弧部分为主进行刮削岩石;钻遇较硬地层时,主要以球形冠部为主进行冲击破碎岩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主要由齿柱(1)、齿顶(2)、第二圆弧面(7)、抛物面(8)、第一圆弧面(9)组成,其特征在于:齿形结构剖面图在齿顶(2)处的轨迹主要由圆弧一(3)、抛物线(4)、圆弧二(5)、圆弧三(6)组成,圆弧一(3)与抛物线(4)相切,抛物线(4)与圆弧二(5)相切,圆弧二(5)与圆弧三(6)相切;所述第一圆弧面(9)由圆弧一(3)沿着圆周方向旋转形成;所述抛物面(8)由抛物线(4)沿着垂直于剖面的方向切割齿顶(2)形成;所述第二圆弧面(7)由圆弧二(5)沿着抛物线(4)在齿顶切割的边缘旋转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主要由齿柱(1)、齿顶(2)、第二圆弧面(7)、抛物面(8)、第一圆弧面(9)组成,其特征在于:齿形结构剖面图在齿顶(2)处的轨迹主要由圆弧一(3)、抛物线(4)、圆弧二(5)、圆弧三(6)组成,圆弧一(3)与抛物线(4)相切,抛物线(4)与圆弧二(5)相切,圆弧二(5)与圆弧三(6)相切;所述第一圆弧面(9)由圆弧一(3)沿着圆周方向旋转形成;所述抛物面(8)由抛物线(4)沿着垂直于剖面的方向切割齿顶(2)形成;所述第二圆弧面(7)由圆弧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强周操马亚超张文琳谢豆朱晶伍家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