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布的染色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染色
,具体涉及一种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布的染色工艺。
技术介绍
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布料是由棉麻天然纤维和涤纶合成纤维混纺组成的,形成优势互补,具有棉麻的外观和手感,减弱了涤纶布的化纤光泽和化纤手感,又赋予布料较高的强度,比棉麻更结实耐用。但不同于涤纶单一纤维材料布料对染料的高亲和力,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布料难以均匀上色,且色牢度不高,关于如何提高棉麻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面料的上色率和色牢度一直是本
的研究热点。如申请号为CN201310309833.1的专利,公开一种棉、麻、毛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的染色方法,通过对棉、麻、羊毛混纺面料进行前处理、同色染色解决混纺面料羊毛染色深、染色牢度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棉麻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面料在染色方面的现存问题,首次提出一种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布的染色工艺,该工艺通过丝光处理、一浴一步染色、冻融固色、热饱和蒸汽处理印染出上色均匀、上色率高、色牢度高的混纺布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布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丝光处理:将棉麻和涤纶混纺布加入甲醇钠、碳酸钠和氨基醇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张力丝光处理,施加压力为60‑100N,浸渍温度为50‑55℃,浸渍时间为250‑300s,再用0.1%盐酸溶液漂洗中和,并清水冲洗1次;其中,甲醇钠的含量为80‑120g/L,碳酸钠的含量为35‑40g/L,氨基醇型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0‑20g/L;S2:一浴一步染色:将S1处理后棉麻和涤纶混纺布烘干后,浸轧于活性悬浮体染液中,控制浴比为1:(8‑10),以1.5℃/min速率升温至45‑55℃,保温染色20mi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布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丝光处理:将棉麻和涤纶混纺布加入甲醇钠、碳酸钠和氨基醇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张力丝光处理,施加压力为60-100N,浸渍温度为50-55℃,浸渍时间为250-300s,再用0.1%盐酸溶液漂洗中和,并清水冲洗1次;其中,甲醇钠的含量为80-120g/L,碳酸钠的含量为35-40g/L,氨基醇型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0-20g/L;S2:一浴一步染色:将S1处理后棉麻和涤纶混纺布烘干后,浸轧于活性悬浮体染液中,控制浴比为1:(8-10),以1.5℃/min速率升温至45-55℃,保温染色20min,再以2℃/min速率升温至120-130℃,并保温染色40-60min,再以-3℃/min速率降温至80-85℃,加入20-25g/L草酸钠、10-20g/L保险粉和15-20g/L氢氧化钠,进行还原清洗30min,排液;所述活性悬浮体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三灯,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拾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