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02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涉及一种搅拌锅出料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下料管路,下料管路包括一根与搅拌锅的下料口连通设置的第一集料管、两根分别与第一集料管连通设置的输料管以及两件第一抽料泵,两输料管远离第一集料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件第一抽料泵的进料口连通;还包括出料管路,出料管路包括一根第二集料管以及多根排料管,所述第二集料管其中一端与储料单元连通的,各所述排料管的两端分别与各件第一抽料泵的出料口以及第二集料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抽料泵故障时仍可以对搅拌锅进行抽料工作的效果。

A Discharge Structure of Hot Stirring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锅出料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缆的使用范围愈来愈广,为保证光缆传输介质使用的长期稳定性,光缆的结构和材料日趋多样化,目前光缆制造工艺中填充膏的注入工艺尚不能保证100%填充率,总有残留空隙存在于光缆内部,光缆外护套一旦破损,外界水分、水汽及其有害物质会乘虚而入,破坏光缆内部各种结构材料,久而久之会直接影响光缆通信的运行安全,为此,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出缆膏,缆膏又称纤膏、阻水填充膏,是一种填充在束管内的油膏,是为了防止水份的侵入及在制成光缆过程中光纤相互摩擦情况发生。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10205332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电缆用热膨胀阻水填充膏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技术中类似于该专利公开的,缆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具有加热功能搅拌锅反复搅拌原料,而现有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搅拌锅则类似于授权公告号为CN20740140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动进出料的搅拌锅一样,通过加热棒进行搅拌加热,然后通过抽料泵进行抽料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抽料泵如果出现故障就难以将搅拌锅内部制成的缆膏抽出,而如果直接更换抽料泵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需要搅拌锅保持加热的状态以防止缆膏冷却凝固,因此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电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其优点在于在抽料泵故障时仍可以对搅拌锅进行抽料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下料管路,所述下料管路包括一根与搅拌锅的下料口连通设置的第一集料管、两根分别与第一集料管连通设置的输料管以及两件第一抽料泵,两所述输料管远离第一集料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件第一抽料泵的进料口连通;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包括一根第二集料管以及多根排料管,所述第二集料管其中一端与储料单元连通的,各所述排料管的两端分别与各件第一抽料泵的出料口以及第二集料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搅拌锅进行抽料工作时,只需要控制与搅拌锅最接近的第一抽料泵工作以使得该件第一抽料泵工作时能够将缆膏抽出即可,当该件第一抽料泵损坏时,只需要控制另外一件第一抽料泵进行抽料工作即可,其中,因为第一抽料泵不工作时,第一抽料泵的设备阻力(抽料泵通过叶轮高速转动产生自吸力,当流体反向输送进抽料泵时,流体不仅需要克服与抽料泵内壁和叶轮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还需要克服叶轮反向转动的力,以上所述的两种力为设备阻力)会较大,且缆膏较为粘稠,因此从第二集料管排出的缆膏不易逆流回未工作的第一抽料泵内,使得并联设置的两个第一抽料泵能够交替使用,从而使得一件第一抽料泵损坏后仍能够使用另一件第一抽料泵进行抽料工作以达到节省维修等待的时间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料管上设置有多根支管,各所述支管远离第一集料管的一端均能够与一件搅拌锅的下料口连通,各所述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管使得下料管路能够同时对多个搅拌锅进行抽料工作,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当需要对单个搅拌锅进行抽料工作时,可以关闭与其它搅拌锅连通的第一阀门,使得第一抽料泵产生的吸力能够集中以确保抽料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管路和出料管路均设置有多件,相邻设置的两根第二集料管之间均通过法兰盘连通在一起,储料单元与串联在一起的各根第二集料管的其中一端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法兰盘能够将各根第二集料管串联在一起,使得多道出料管路能够共用一个储料单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法兰盘上均安装有用于控制相邻设置的两根第二集料管连通的截止阀,各根第二集料管上均设置有处于两件第一抽料泵出料口之间的第二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下料的搅拌锅越接近储料单元时,可以通过截止阀或第二阀门将远离储料单元的第二集料管或第二集料管远离储料单元的部分与储料单元隔断,使得缆膏不会逆流至远离储料单元的第二集料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分流管路,所述分流管路均包括一根第三集料管以及多根两端分别与第三集料管以及各根第二集料管连通设置的支流管,所述第三集料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有一件储料单元,所述分流管路设置有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流单元使得从各件搅拌锅能够与多个储料单元连通,从而达到增加缆膏储存能力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第三集料管与储料单元连通的位置处以及与其中一件储料单元直接连通的第二集料管上均设置有第三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时,只需要开启一件第三阀门,并使得其它的第三阀门关闭,使得下料管路能够与其中一件储料单元导通,从而使得缆膏可以逐个填充满各件储料单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支流管上均设置有第四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抽料且需要将缆膏抽送至与分流管路连通的储料单元时,可以通过第四阀门连通与需要卸料的搅拌锅最接近的支流管,并使得其它直流管处于封闭的状态,从而使得缆膏能够通过最短的距离输送进储料单元内,有效避免管路过长而带来过大的管路阻力(管路阻力为流体输送时与管路内壁摩擦时产生的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多个第二抽料泵,各所述第二抽料泵的进料口与最接近储料单元的第二集料管以及各根第三集料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抽料泵的出料口分别与各个储料单元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抽料泵进行抽料工作时,可以同时启动与需要做储料工作的储料单元连通的第二抽料泵做辅助,能够起到牵引缆膏输送方向的效果,避免缆膏残留在部分直流管或排料管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每一个搅拌锅都有两件能够替换使用的第一抽料泵进行抽料工作,在其中一件第一抽料泵损坏时可以直接更换另一件第一抽料泵进行抽料工作,待搅拌锅需要停机工作时进行维修,能够节省大量维修等待时间;2、通过第一集料管和支管的配合使得各道下料管路均能够对多个搅拌锅进行抽料工作,能够节省下大量第一抽料泵;3、通过分流管路使得各个搅拌锅均能够选择储存缆膏的储料单元,有效增加整体的储料量,且管路布置紧凑,便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下料管路的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出料管路的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分流管路的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搅拌锅;2、储料单元;3、下料管路;31、第一集料管;32、支管;33、第一阀门;34、输料管;35、第一抽料泵;4、出料管路;41、第二集料管;42、排料管;43、第二阀门;5、分流管路;51、第三集料管;52、支流管;53、第四阀门;6、第二抽料泵;7、第三阀门;8、截止阀;9、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多道下料管路3、多道与下料管路3设置数量一致的出料管路4以及多道分流管路5,其中,各道下料管路3分别与各道下料管路3连通在一起,各道出料管路4依次串联在一起,各道分流管路5均与各道下料管路3连通在一起;其中,各道下料管路3上分别连通有多个搅拌锅1,处于最边端的其中一道出料管路4以及各道分流管路5的其中一端分别与一件储料单元2连通在一起。其中,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具体公开了使用两道下料管路3、两道出料管路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管路(3),所述下料管路(3)包括一根与搅拌锅(1)的下料口连通设置的第一集料管(31)、两根分别与第一集料管(31)连通设置的输料管(34)以及两件第一抽料泵(35),两所述输料管(34)远离第一集料管(31)的一端分别与两件第一抽料泵(35)的进料口连通;出料管路(4),所述出料管路(4)包括一根第二集料管(41)以及多根排料管(42),所述第二集料管(41)其中一端与储料单元(2)连通的,各所述排料管(42)的两端分别与各件第一抽料泵(35)的出料口以及第二集料管(4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管路(3),所述下料管路(3)包括一根与搅拌锅(1)的下料口连通设置的第一集料管(31)、两根分别与第一集料管(31)连通设置的输料管(34)以及两件第一抽料泵(35),两所述输料管(34)远离第一集料管(31)的一端分别与两件第一抽料泵(35)的进料口连通;出料管路(4),所述出料管路(4)包括一根第二集料管(41)以及多根排料管(42),所述第二集料管(41)其中一端与储料单元(2)连通的,各所述排料管(42)的两端分别与各件第一抽料泵(35)的出料口以及第二集料管(4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料管(31)上设置有多根支管(32),各所述支管(32)远离第一集料管(31)的一端均能够与一件搅拌锅(1)的下料口连通,各所述支管(32)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搅拌锅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路(3)和出料管路(4)均设置有多件,相邻设置的两根第二集料管(41)之间均通过法兰盘(9)连通在一起,储料单元(2)与串联在一起的各根第二集料管(41)的其中一端连通设置。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燕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杭鑫昌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